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中测试题
第1页共12页必修三期中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俨然迷罔炮络飞端瀑流争喧豗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潇森C.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3.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老头儿现在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坚强的,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②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③我很,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A.决定费用愕然B.决心用度愕然C.决心用度悚然D.决定费用悚然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失意的样子。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借指晚年。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偏僻:偏激,不端正。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来.(助词,无意)江口守空船B.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C.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D.难于.(在)上青天6.将下面描写季节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第2页共12页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A.③④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于那些乱闯红灯、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B.费俊龙、聂海胜的名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非常熟悉,把他们看成是新时代的英雄。C.你可知道,要拍摄一部电影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观众见面的。D.突破载人航天,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海明威是著名的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被称为“诗仙”。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第3页共12页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夫九合①之而合,一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注:①九合:指齐桓公多次盟会诸侯。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赏:鉴别B.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贞:纯正C.信而又信,重袭.于身袭:侵袭D.钧.其死也,戮于君前钧:通“均”,同,同样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鲁请比关内侯以.听听臣之.言,国必广大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可与(它,指诚信)为始,可与(它,指诚信)为终B.庄公曰:“请(他,指齐桓公)从。”C.钧其死也,(我,庄公自指)戮于君前D.(这是)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人主必信”的好处的一组是()①信而又信,谁人不亲?②六合之内皆为己府A.C.D.B.第4页共12页③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④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⑤国必广大,身必安乐⑥夫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听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总写君主讲求诚信的意义,只要有诚信的态度便可拥有、使用天地万物。B.第二段写了各种行业都要讲求诚信,以此来突出为人君者更须讲求诚信的道理。C.第三段以齐鲁的故事为例,说明只有讲求诚信才能赢得天下,获得最终的胜利。D.本文采用正反论证等方法,讲道理,摆事实,反复强调君主须讲求诚信的道理。三、诗歌鉴赏及默写(一)名作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南陵别儿童入京①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②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③,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注:①公元742年,李白得到入京的诏书,他回南陵与家人告别,此诗作于此时。②万乘:指皇帝。③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当了会稽太守。1.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请找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页共12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句积累。1.补充诗歌。(1)连峰去天不盈尺,。剑阁峥嵘而崔嵬,,。(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此时无声胜有声。(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阳关雪(节选)余秋雨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步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第6页共12页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来越凄迷。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层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与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1.阅读第五自然段,概括指出唐人风范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页共12页2.对下列文章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A.文章第五自然段充分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把中国文化现象与西方文化现象进行全方位对比,从而突出中国文化现象自身缺乏持久魅力的特点。B.综观全文,文章在对阳关的真实的描写中融进了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必修三期中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8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