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古典园林分析之熙春园
园林设计--熙春园调研GardenDesignXichunParkResearch姓名:李克学号:111202101班级:111206课程名:园林设计指导老师:张文勇Part2Part3Part1目录目录Part1概况Part2造园手法Part3造景手法清华园,清朝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年鉴。最初为熙春园,后分为春泽园与涵德园,春泽园后更名近春园,涵德园后复名熙春园,又于咸丰二年(1852年)更名清华园。目前“清华园”一词泛指清华大学所在地,包括清末年间清华园、近春园以及其他部分地区。概况Part1概况地理位置熙春园初建于清康熙时期,座落在北京古老的永定河冲积扇西北部,清朝时期,这里河湖纵横,菏麦飘香,景色怡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下令在皇城西北郊建设一处皇家园林,命名为“畅春园”,这也是京曲清代皇家园林中建设最早的一处。其后康熙皇帝经常携众皇子巡游畅春园,并准其七位皇子就近建房,便于伴驾。1707年康熙皇帝第三子允祉选此作为居园,建立熙春园(清华园、近春园的前身),今位清华大学范围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二月十一二同皇三子允祉上奏,“窃于今年正月十八,臣等奏请在畅春园周围建造房屋,皇父御赐北新花园迤东空地,令臣等建房。”“今臣允祉我买得水磨闸尔南明珠子奎芳家邻接空地一块,看此地方,距四阿哥建房一带近,且地处现开浚新河南岸,系皇父游逛之路,地亦清净,无一坟冢。臣望将此建房之地,亦交付佛保,绘制图样,呈皇父阅览。再目下正值木石雇工贱价之时,预备储物较易。故臣及时谨奏。请旨。朱批:好。(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1996)自此奏章之中可以分析出当年熙春园的选址情况。奏章所言之水磨闸即今清华大学两门以北的水磨村。奏章内提到此地位于水磨闸尔南,并与明珠子奎芳家邻接。明珠是指当时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曾是康熙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明珠第三子奎芳所居住的自怡园就修建在水磨村。按地理方分析,熙春园选址之地恰是现清华校园内工字厅、近春园一带。康熙时期,此处是古清河故道向北转弯处,地处清河故道和海淀台地、万泉河水系之问,一直被视为建造园林的理想之地。熙脊园择此地修建,应该说占尽了自然山水地利。旧熙春园址的历代园主人的交接造园手法Part2造园手法山水格局的创造,在中国传统园林构成要素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构成了园林的骨架。明计成所著《园冶》相地篇中曾言:“古之乐田园者,居亩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云连芸。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叠山者四,高卑无沧,栽竹相宜。”其中就提到了掇山理水对于进园的重要性,提出全园土地若为十分,则须有三分水,四分山。且水要曲折幽深,山要竹林掩映。可见在古典园林造园理论中,山水构成全园景观的主体,它既是一种实质性的物质实体景观,同时还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烘托出或幽深静谧,或疏朗大气的园林氛围。对于平地造园的熙春园来说,重视筑山理水更是造园中最关键的。山水布局熙春园所处地块位于北京西北郊以东,是永定河冲积扇边缘地带,地下水源充沛,自流泉很多,在地面上喷涌而出,汇集成大小不等的水面,因此明清时期定名周边区域为“海淀”。因此梳理水路,汇水而居成为海淀区域内明清园林的共同选择。从前文中允社上奏康熙的奏折中可以看出,熙春园选址处在“现开浚新河南岸”,因此有近水可借入园。其文中所提到的“新河”,即是分万泉河支流、后来从绮春园五孔闸流出之水,与长春园门前护城河平行东流,由现在清华大学校医院北侧进入清华大学,东流后在现在图书馆新馆处南流,汇入万泉河。允祉充分利用了这里的湖泊水系,建设了包括西部荷塘区东部荷花池区的熙春园。水系形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总是相伴而生的,“就地凿池,就高堆山”是传统园林中重要的造园手法,同时也是平衡土方,提高建设效率的重要手段。熙春园平地造园,引水成湖,凿池筑渠,所产生的土方则就近堆山。I熙春园的土山最高不过十米,一般高六米左右。山体是熙春园空间分判的重要手段,从整体上看,熙春园由四组南北走向的山将园子分为三组景区,由西到东依次是西部柳塘园区中部是允祉是别墅所在,东部是以永恩寺所在的以农耕活动为主的园区。山体格局园内剖面动线分析宫门在清朝建筑礼制中,园林的主入口部分是体现其等级的关键部分,宗室亲王、郡王的赐园和普通大臣的赐园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宫门即是宗室亲王郡王才有的建筑形制。宫门一般朝北坐南,为门座式建筑,礼制规定王爷的宫门为三开间。门内一般设有对景,常为假山石或影壁墙的。在乾隆朝时期,熙春园收归入皇家御园,因此宫门显得更为必要。为了体现院内皇家威仪,强调其东部建筑的轴线熙春园在建筑的中路再次设置了一重新的宫门。乾隆三十三年(1768),熙春园中部宫门建成,宫门三间,前抱厦三间,此宫门即为后来所称的“清华门”园内建筑(东园清华园)清华园宫门主善斋在康熙雍正时期,熙春园中允社居住的别墅部分建筑数量还较少,同时并没有周遭的院墙,其核心区入口大门为三间的穿堂,后经康熙皇帝御笔题名“主善斋”并题匾高悬于额之上。后乾隆时期熙春园改为御园,扩建为五间房。现在主善斋作为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使用园内建筑(东园清华园)主善斋工字厅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熙春园东部的核心建筑,分前后两座大殿,中间以柱廊连接,其形如一“工”字,因此得名。现在所称的“工字厅”,多泛指以工字殿为主题的整座院落,总建筑面积2638平米。庭院中除了工字殿,还有其他的若干房屋建筑,院内曲廊迁回,奇花异石,树木扶疏,青竹成荫,古色古香。工字厅最大的特点,是其空间营造灵活多变,以曲廊将各个建筑勾连成一个个独立的院落,形成了院套院的空间格局。工字厅形态中正,体态端庄,为熙春园东部建筑群定下南北对称的中轴,也莫定了整个东部园区的中正秀美的格调。园内建筑(东园清华园)工字厅古月堂古月堂建于康熙时期,总建筑面积670平米,与工字厅西院只有一巷之隔,是一座传统建构的四合小院。古月堂整体古朴雅致,宁静秀美,其建筑特征“垂花门”看上去玲珑精巧,独具特色。清华大学建校后转用作教师宿舍。1928年清华开始招收女生后,古月堂改为清华第一座女生宿舍,因此而闻名。园内建筑(东园清华园)古月堂观畴楼观畴楼位于熙春园北侧方塘以东土山之上,始建于乾隆年间,为熙春园收归御园之后在建筑上的一个重要添补之作。根据苗日新教授考证,观畴楼整体格局为:“楼三间,东面房二间,高台房二间,前接鼓棚二间,平台一间,石水柱敞厅三间,草方亭一座。”观畴楼的建设,改变了园区整体的建筑格局,使庭院景观从平面走向立体。同时观畴楼也暗示着,在熙春园以北,更有百亩农田的壮阔田园景观可供观赏。因此,观畴楼不仅是一处观景建筑,同时其自身也是熙春园内的景观焦点之一,并起到了连接主园区与农田实验区之间景观的作用。园内建筑(东园清华园)观畴楼园内建筑(西园近春园)遵行斋遵行斋是熙春园西区前所的正殿,因此其规格略大,正面面阔五间,外接游廊。左右各有两间偏房。通过游廊与其他房屋庭院相连。花韵轩花韵轩位于熙春园前所建筑群西侧,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其北侧的戏台。其建筑格局为后戏台面宽三间,前抱厦一间居中,道光年间由一间改为三间,外侧环以游廊,构成方院,以方便观戏。花韵轩的功能在熙春园中属于休闲观赏性的建筑,与后戏台相接,南北皆临水,视野坦荡,景色宜人。园内建筑(西园近春园)德生轩德生轩位于熙春园前所中轴南端,北靠中庭,南面柳塘,为前抱厦三间,主体五开间的大殿建筑。因其南面临水,因此道光年间曾更名为“镜水斋”,其功能为书房。园内建筑(西园近春园)园内建筑(西园近春园)松簧馆松簧馆是后所建筑群中名气最大,同时也是乾隆最喜爱的建筑,他曾多次在此停留并留下了许多赞颂的诗句。该馆主殿格局为面阔五间,有三间后抱厦,左右也各有跨院,各有六间正房。此处的房屋尺寸较春可轩略大,也显示松簧馆在后所建筑群中的地位较高。其名“松簧”寓意听风吹松林如笙簧之乐,体现出了其园林中浓郁的艺术气息。园内建筑(西园近春园)春可轩春可轩取义“春光可人”,建于熙春园后所北山南端,格局是主体大殿面阔七间,清华大学历史园林熙春园研究后抱厦三间,中间一间是穿堂的形式。在大殿东西还各有一个跨院,各有七间正房。这些房屋等级较低,房间尺寸略小,与主殿以游廊相连。园内建筑(西园近春园)对云楼对云楼的建立对于熙春园西区的意义,恰如观畴楼对于东区之意义。两者都改变了所在园区中建筑的格局从平面走向立面,同时也为园区增添了新的景观焦点。对云楼建于后所西北一隅,是一处观景楼。内可瞰院内秀丽精致,外可观西山夕照一派苍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云楼也同样起到了连接院内外景观的作用。园内建筑(西园近春园)临漪榭临漪榭是清华大学近春园岛上最大的建筑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而后慈禧太后下令兴土木修新园,因急需建筑材料,就下令拆除了临漪榭等建筑。1979年清华大学开始重修荒岛上原有的建筑,临漪榭现常作为校内师生员工休闲的场所。《临漪榭》匾额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原清华大学书法协会会长、清美珑琥艺术馆副馆长金德年教授题写。临漪榭关于历史中皇家园林造园过程中植物材料的选择,苏雪痕先生曾经总结道:“北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经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留下很宏伟壮丽的帝王园林及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植物选择以统治阶级的意愿为主,大量选用松、柏以体现其统治稳固、经久不衰,如松柏之长寿和常青;选用玉兰、海棠、牡丹等代表玉堂富贵。”这一方面体现出了对植物象征意义的巧妙利用。熙春园植物分析造景手法Part3造景手法从平面图上来分析,入园处就为两座山丘形成的窄口,加上山后的开阔平原,正是采用了我古典园林造景的抑景与扬景以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欲扬先抑水木清华主景与配景利用池塘的水景与水中倒影来衬托建筑,使其景色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八方亭俯景与抑景利用八方亭的高低差别来形成视觉上的差异,出现各种抑视或俯视视觉效果。借景与框景借景与框景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为夹景,四方围景为框景。常利用山石狭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围,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的手法。季相造景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以起到园为此园,景非此景的效果。从整体来看,熙春园整体的山水造型构思精巧,协调自然。其山体范围广阔,因水就势,山与水相互配合,走势连绵起伏、曲折有致。山体并没有追求高俊的效果,其轮廓自然优美,体态丰满秀丽,通过与水面曲折环绕的配合,塑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氛围。而东北部山体局部叠石,塑造出峭壁山岩的感受,仿佛是神来一笔,与人新奇之感。熙春园的山水布局充分体现了“就天然之势,不舍己之长”的原则,而其建筑与景衔接紧密,过度平滑。可以说是平地造园的一个典范。谢谢观看End
本文标题:古典园林分析之熙春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3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