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家庭保护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家庭保护堰桥街道司法所陆阳一、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有哪些?有哪两部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1991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6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06年12月底,全国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除了这两部专门法律外,还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二、几个相关概念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的概念少年是指十岁左右至十五六岁这一时期的孩子,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少年的概念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一般指满13周岁但不满19周岁的人。青少年的概念儿童是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年龄段一般为0-12岁,正处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儿童的概念三、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____鲁迅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有三个重要而烦恼时期?3岁前后幼儿期——第一逆反期,表现为不听话;?9岁前后童年期——自我中心,表现为玩游戏机、学习分心;?13岁前后青春期——第二逆反期,“暴风骤雨期”、“危险期”、“分化期”,表现为叛逆、心理闭锁、学习分化。少年期(第二逆反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也是家长特别操心的时期,家长担心:孩子逆反——亲子沟通障碍;孩子网瘾——无心学习、学习分化;孩子早恋——学习分心。这第二逆反期,也就是少年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孩子一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在父母的眼中突然变得陌生了,不再是妈妈身边的“小毛头”,而是表现出自信的“大人”了。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特征具体表现最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13岁前后的青春期,是孩子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矛盾动荡性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性和自觉性等交错发展着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离异家庭儿童品德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自我中心、心理脆弱、情绪障碍、自杀等四、未成年人要健康成长,法律规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保护呢?未成年人受到四个方面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抚养、监护、教育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一)家庭保护抚养教育从物质上对未成年人的养育和照料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用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监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二)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用?1、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周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精神心理发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对孩子溺爱和照顾过多养成幼稚、胆怯、任性、粗暴、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对孩子采取冷漠忽视或粗暴压制的态度会使孩子的性格倾向于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时则有反抗、暴躁、执拗的表现对子女态度亲切、讲理、民主孩子大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它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整个一生。所以,对青少年而言,如果处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那么,对他们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将是深远的,极易诱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关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2、哪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关系破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死亡及父母长期不在一起或家庭暴力等潜移默化父母的不良行为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家庭环境纵容默许教唆逼迫娇惯型教育粗暴型教育放纵型教育(1)家庭关系破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所谓家庭关系破裂,是指家庭结构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如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死亡及父母长期不在一起或家庭暴力等。家庭稳定性结构遭到破坏的孩子,往往得不到父爱或母爱,很可能对人格的早期发展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其心理品质和性情都不可能得到和谐发展,他们大多会表现出性情暴戾、桀骜不驯或孤独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容易对周围事物产生敌对情绪,在外界刺激或诱惑下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案例?16岁的小许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可自从父母离婚后,他的幸福生活画上了句号。小学毕业后,小许开始在社会上游荡,网吧成了他的栖身之处。网络上的淫秽色情,深深毒害了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一个夜晚,小许见邻居刘某在门口洗衣服,乘其不备用绳子将其勒昏并实施强奸。因害怕被发现,小许又用菜刀将刘某砍死。随后,小许被警方抓获。据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心的调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因素违法犯罪的仅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而由于家庭关系破裂因素走上犯罪道路的却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6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家庭对未成年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父母的道德素质是其个人政治、思想、行为习惯及道德规范的综合反映,是决定子女道德面貌的基础。有关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60%,而学校和社会影响的相关系数仅为35%。可见父母的道德素质对子女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如果父母的思想不正,行为不端,孩子受其影响,最终会导致子女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2)父母的不良行为(2)父母的不良行为①潜移默化家庭是未成年人最初的成长环境,他们总是以其双亲的言行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理念。例如有的家长玩物丧志,整天坐在麻将桌前,孩子自然从小就学会了赌博;有的父母自私狡诈、追求享乐甚至冷酷残忍,孩子也易受影响,由不文明不道德而走向犯罪。案例16岁的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2)父母的不良行为②纵容默许有的父母道德水准低劣是非不清,对子女的错误言行纵容默许,逐步将孩子推上犯罪道路,甚至把孩子送上断头台。案例有一个盗窃犯,从15岁开始偷盗,17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他第一次偷盗回家,将偷来的一块手表孝敬了父亲,贪便宜的父亲问都没问,就把表戴在了手腕上;第二次他又孝敬了人父亲一支名牌剃须刀,父亲亲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第三次、第四次……不久,他父亲又骑上他孝敬的山地车,这次警察来了,孩子被送进了监狱。(2)父母的不良行为③教唆逼迫更为严重的是有这样一种父母,他们自己已经堕落犯罪,但还教唆强迫孩子一起堕落犯罪。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孩子更加不幸,更加令人痛心。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人生就是被自己的父母断送的,这是何等的悲剧!案例有一个16岁孩子的父母常年吸毒,并以贩养吸,他们自己在贩毒的过程中,让这个孩子把毒品送到买毒品的人手中。结果父母和孩子都因涉嫌贩毒罪被起诉。还有一起案例是一家族从事售卖假烟假酒的违法行为,让十几岁的女孩也参与其中、帮忙售卖,后来包括女孩在内,所有参与售卖的家族成员都被指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体现在教育行为中,从而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往往事与愿违,非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容易导致孩子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①娇惯型教育(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我国的独生子女一代,多数家庭,爷爷奶奶爱,外公外婆爱,父亲母亲爱,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指责。但不能对孩子娇生惯养,一味迁就。有的家长对子女百般娇惯、百依百顺,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甚至犯了错误也想方设法袒护包庇。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是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们或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批评、挫折;或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总之,他们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相反,他们往往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实施违法犯罪。某学校一位班主任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打他!”。有的还说“跟他拼了!”“为什么?”“父母教的: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否则受欺负。”很显然,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孩子应该接受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生活在这样家庭教育环境中的青少年作出违法犯罪的事绝非偶然。娇惯型教育案例17岁的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母宠爱过度。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②粗暴型教育(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和感受,“独裁式”地认为自己对孩子享有绝对支配权,不但想把自己过去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喜欢主宰孩子的一切,而且还迷信传统的棍棒教育,认为自己幼时也受过棍棒教育,有很深的体会,觉得用这种方式教育子女见效,稍不如意便责骂孩子不争气,动不动便出言不逊或拳脚相加;有的家长不懂教育,觉得不用这种方法就无法教育;还有的家长脾气粗暴,不会自控,觉得用这种方法教育子女是很正常的事。粗暴型教育殊不知,这种动辄拳脚相加的教育方式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使孩子感到极度的压抑,严重地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的性格扭曲,对父母、学校及社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在得不到温暖走投无路时,或报复父母、亲人,酿成家庭残杀悲剧;或离家出走,如被坏人引诱利用,违法犯罪便从此开始。(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③放纵型教育如一些父母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行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天长日久,孩子容易形成性格怪僻,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和抢劫绑架等恶习。因为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淡漠,家庭不能成为吸引孩子的情感中心,容易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实施违法犯罪。有一份调查显示,14-18周岁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中,家长放任自流、养而不教或放弃教育的占15%,溺爱、娇宠、纵容的占20%,采取吊打、捆绑、禁闭等简单粗暴教育方法的占17%,对子女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包庇的占7%。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比例占到59%。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子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源头。在孩子的品行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三)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1、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之不善,是父母的罪过。马克思曾经有言: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子女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不良行为的教育和纠正。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第一,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本文标题: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家庭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5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