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六年级上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案
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开发区中小刘文霞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假设、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结论的探究活动中建构惯性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愿与他人交流;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知道物体具有惯性。教学难点:知道什么是惯性,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象棋子、尺子;、玻璃杯、鸡蛋、纸片;小车、木块。教师准备:再现汽车急刹车情景的课件以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情景再现急刹车)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很多意外,下面的情景相信同学们也都曾遇到过,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们会怎样?请学生说一说。(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倒)2.学生质疑: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倒?3.师小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一)探究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1.初步分析作出假设(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到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乘客呢?突然刹车时,汽车处于什么状态?而乘客在急刹车的瞬间又处于什么状态呢?(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结果说一说。(3)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观察情况。(4)学生汇报观察发现。预设1:我们看到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处于运动状态,乘客也处于运动状态。追问:突然刹车时,汽车处于什么状态?预设2:汽车处于静止状态,而乘客在急刹车的瞬间还是处于运动状态。(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进行简要板书)(5)作出假设:分析到此,你认为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谁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补充板书)能说明什么问题?预设:急刹车的一瞬间,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乘客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这样假设:由于乘客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前倾倒。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明确实验目的教师:科学探索讲究证据,只有用事实验证的假设才能成为真理。现在我建议各小组设计个汽车遇到障碍物时的模拟实验:证明汽车改变运动状态时,乘客或车上的物体是否依然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同学们能完成任务吗?(2)提出实验要求我建议各小组先构思实验方案,再动手做。实验顺利完成的小组就主动坐好,明白了吧?现在开始行动。(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实验结果。(5)你还能利用其他材料设计出类似于汽车急刹车的实验方案吗?例如,手中的粉笔和手掌一块儿运动,在我停止挥手的瞬间,粉笔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飞了出去。(6)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二)探究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1.提出问题:当静止状态的物体遭遇运动状态改变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来做三个有趣的小实验。2.出示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1)在玻璃杯口盖一张纸片,纸片上放一枚鸡蛋,快速抽出纸片时,鸡蛋会跟着飞出去吗?(2)一摞棋子,用尺子快速击打底部的一个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倒吗?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师生交流:(1)鸡蛋,开始是处于什么状态?快速抽出纸片时鸡蛋没有跟着飞出去,能说明什么?(2)棋子,开始是处于什么状态?底部的棋子被击打出去时,上面的棋子没有倒,能说明什么?(3)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鸡蛋、棋子等静止的物体都具有保持它原来静止状态的属性。6.归纳总结,建构惯性概念:我们所做的这些实验,不论是运动状态的物体还是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板书: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7.视频进一步体会惯性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汇报交流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引导:物体具有的惯性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举几个生活中有惯性现象的例子吗?(2)学生汇报交流。预设1:在拍打衣服时,衣服会运动出去,但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这样就与衣服分离,然后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掉下去;预设2:被水淋湿的小狗抖动身体,水珠会借助惯性被甩出去.预设3:锤头松了,将其反过来,用锤柄杵地,连续几次,锤头借助惯性就重新套紧.预设4:溜冰时身体会后仰或前倾,溜冰时突然停住身体会前倾。课件展示:(3)教师引导:在驾乘车辆时,为预防突发情况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做?预设:驾驶车辆时,系好安全带、戴好头盔;乘车时,抓好车扶手等。教师小结:虽然惯性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是它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趋利避害,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4)教师提问: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的身体会怎样?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四、课堂总结,布置任务1.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预设1:物体有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这就叫惯性。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预设2: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轻重的关系。物体重惯性大,反之则惯性小。··················2.布置任务:同学们,现在频发的交通事故很多都与惯性有关,为了防范和降低因惯性造成的人身伤害,最后老师建议你们办一期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科普手抄报,给家人和同学提出一些安全出行的忠告或建议,广而告之,好不好?板书设计:静止静止的物体有保持原来的属性→惯性运动运动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5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