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形势与任务(王部长)
王国强2010年7月8日长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方针政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初步建立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有了较大提高。——推进了中医药继承创新,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了中医药教育体系,人才队伍数量和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多学科中医药研究格局,推进了中医药科技进步。——着力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产业不断壮大。——中医药文化价值受到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力量。——中医药广泛走向世界,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一、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中医药的特点中医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不仅贯穿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理论和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临床实践,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中医药在理论上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其本质特征是从整体、功能和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生命的规律和疾病的演变。中医药在实践中体现为追求阴阳平衡和谐的防治原则、个性化的辨证论治、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等方面的特点。从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角度来看,中医药还具有注重预防保健、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等方面的优势。当前,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现代的医学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中医药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的生命力进一步凸显出来,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欢迎。(二)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2009年4月,作为医改重要配套文件,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医药工作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下,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发展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医改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中,各相关部门充分纳入中医药内容,体现中医药特点,发挥中医药作用。3、各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各地将中医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议事日程。大多数省份建立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许多省份加强了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很多地方制定出台了党委、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召开高规格的中医药发展大会,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各地中医药发展的态势很好。4、广大人民群众信赖中医药中医药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吃中药,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预防保健和治疗,中医药已深深地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5、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对外医疗、教育、科技合作不断扩大,已有70多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协议94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45个。中医药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已超过10亿美元。2008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并发布了《北京宣言》。2009年5月,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又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三)中医药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从管理层面看,一些地方对发展中医药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少数人存在“中医药不科学”的错误认识;中医药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高位截瘫”现象,管理职能分散,存在“九龙治水”现象;中医药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才刚刚起步;缺乏中医药信息统计机构,信息统计还不准确;中医药人员能力和素质与事业发展要求相比有一定差距,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现代医药和中医药都得到充分发展、广泛运用、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相互汇聚、共同提高、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道路。继承和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的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中医药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要为探索和实现这一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我国中医药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以及中医医疗保健模式符合未来医学发展趋势,将显示其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一)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中医药事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原则——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整体观与系统论是指导中医药科学认识健康、辨证施治疾病、预防保健“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也是指导中医药工作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模式。(三)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要任务中医药工作系统具有六个主要特性一、整体性是一个完整、统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二、综合性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学科的工作三、层次性是一个微观、中观、宏观层次分明、彼此互动的系统四、动态性继承创新、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不断优化五、包容性中医药工作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民间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六、目的性以人为本、医疗保健、健康服务、促进和谐1、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医疗保健健康服务促进和谐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太极阴阳图阳:病人亚健康人健康人阴:医疗保健(养生康复)预防阴阳交互动静相倚此消彼长此盛彼衰2、微观层面:围绕中心落实服务遵循五行要素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理念行知情选择参与获得——维权行整体思维辨证论治——能力行望闻问切药针推膳——方法行安全有效简便验廉——效果行3、中观层面从七个方面大力推进(1)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①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②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制订中医诊疗常规、出入院标准、用药指南、临床诊疗路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育、培养一批名院、名科、名医。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③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④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2)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①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依托现有中医药机构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形成技术规范。——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②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推动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①改革中医药教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需要,规划发展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国家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重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②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制定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
本文标题: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形势与任务(王部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6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