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能否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的前提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一)课程理念:显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二)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目标直接制约着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目标指向是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构建,从而导致生活意义的丧失,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课堂生活缺乏现实感、缺少生命的活力、成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以至于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他们的苦役。第一,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也就是说,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第二,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新课程认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所以,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即学生与自我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了新的起点。第三,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三)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积极稳妥地走向综合化上。新课程体系强调的学科领域的综合化,这是体现新课改的开放性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不仅使新课程开发与创新课程相结合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了极大空间。新课程体系在焕发着开放性光芒的同时,又在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与以往的不同,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体系。(四)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课程内容要宽,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详细列举了教科书之外的语文课程资源,即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时不在。(五)课程学习方式:突出学习方式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课改的核心任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六)课程评价:重在发展性和多元化。从评价的方法及技术上看,它不是定量的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新的课程评价鼓励个人思考,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另外,评价更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是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不断完善。
本文标题: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7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