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谈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有时治愈,常常协助,总是安慰-----谈“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美国纽约撒拉纳克湖畔,长眠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特鲁多医生,但他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协助;总是,安慰。”却流传于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行医人。“有时”、“常常”、“总是”,像三个阶梯,一步步升华出三种为医的境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虽然与医生职业不同,但我觉得上述为医三境界,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如何协助学生克服毛病,纠正日常行为偏差,做好教育转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作用。因为绝大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是一个思想理解不高、行为习惯不好、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问题;因而,学生工作本质上应是教师对学生实行心理疏导、思想转变、理解提升和行为改良的过程,应是师生之间思想沟通、情感融洽与心理调适的过程。医者仁心,师者亦仁心,“有时治愈,常常协助,总是安慰”,借用于学校教育,我认为,正好彰显了以生为本的人文理念,遵循了爱的教育基本原则,诠释了现代教育的真谛——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完善、自由、尊严与幸福!一、有时“治愈”与矫正:就像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和每一位病人,患者或家属不要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样,教育也绝不是万能的。教师既不要期望,实际上也难以甚至根本做不到对每个问题学生或学生的所有毛病、问题加以彻底解决。所以,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毛病、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不要盲目乐观或期望值过高,要注意分寸,把握尺度,学会恰当地处置,适度的“治疗”与矫正;若是过度“医治”,很有可能矫枉过正或适得其反。例如,面对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毛病,我们当然能够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手段,强化师生互动,激活课程兴趣点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更浓的学习兴趣。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20—40分钟左右。即使再好看的东西,不也存有着“审美疲劳”的说法吗?何况,注意力不集中,还与剖腹产,幼时缺少爬行锻炼,铅超标以及注意力失调症或其他疾病等生理因素相关;与父母性格、学生本人性格,及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够采取措施,极尽所能地减少学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次数,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尽可能延长一些,注意力尽可能更集中一点。但是,倘若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绝对的专注,完全杜绝其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发生,彻底根除其上课注意力转移的问题;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中,都是难以做到的;尤其单靠教师的外力作用难以做到,除非学生的自省力、意志力与自控力得到极大发展。否则,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或毛病,我们只能“有时”做出适度的“治愈”与矫正。二、常常注重与“协助”:人是群居性动物,原因之一是个体需要群体的关心与协助。常人如此,病人、弱者更甚。学生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特殊群体,尤其是有某些毛病的“问题”学生,他们看惯了白眼,受够了冷漠与过多的指责,他们的内心深处实际最需要温情地注重与真诚地协助。而在一个文化开放、个性张扬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展示的要求,都有成功的期待,都有受人注重与得到赞美的愿望。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用更多的“真爱”关心这些学生,密切注重他们的言行举止,通过多方细致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尤其是表现出的某些毛病与问题,从而诚恳地征询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与态度,客观地协助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热心地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协助与关爱。而不是消极回避或是放任自流甚至不负责任地放弃。在学生出现的毛病、问题或犯错事实面前,那种妄想通过呵责、指斥或空洞的说教以达到刮骨去毒一样的疗效的做法,收效往往都是甚微的。这时候,其实最需要的恰恰是真诚、大度与关心、协助。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晚自习铃声已经落下之后,个别运动着装的学生才匆匆抓着外套、端着泡面、大汗淋漓地往教室跑的“迟到”现象,对此,我们的教师,是怎样处理学生的呢?简单的处理方式,一是泡面晾到窗台,人能够进教室;一是走廊罚站,数落一番;更有甚者,则是扔掉泡面,羞辱一顿。不过,善于注重、富有爱心的老师,看到的则是一个活力健康仅仅时间观点有待增强的学生,他会让学生站在走廊上或到办公室,揩干汗,穿上外套,吃完泡面,再简单地交代一句“今后应注意时间概念”,就算“完事”。没有深挖细究,没有上纲上线,没有苦口婆心,更没有暴跳如雷。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敷衍,它是春风拂面,渗透的是爱,表达的是关怀,结果是协助;而责备与教训虽无明言,却起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佳效果。三、总是“安慰”与鼓励: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有磕磕碰碰,挫折磨难,让人困惑伤痛,彷徨不安。而生活中“问题”学生会比一般人遭遇更多的挫折与失败,指责与白眼,经受更多的痛苦与不安,惶惑与失望,甚至会产生对他人、社会的仇视与报复心理。因而,教师要“总是”能够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去减轻“问题”学生的心理压力,安抚他们的躁动情绪,缓解与释放他们的焦虑不安,慰藉与康复他们的受伤心灵,鼓励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信心。要学会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他们的变化、进步与发展;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即时肯定他们的成绩;用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全新的人才观去评价他们的素质提升和智能发展;要从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角度,去评价问题学生在教育上的收获,不求全面发展,但求有所进步。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做到了这样,那么,安慰与鼓励,就会成为一轮瑟瑟冬日里的暖阳,成为一座萧萧风雨中的港湾,就会成为一面飘扬在千军万马之前的猎猎军旗,成为一支能够描绘出亮丽人生的多彩画笔!唐代大学士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虽然精辟地指出了教师的职责范畴和作用,但他并未论及施教者的策略、方法与技巧。其实,教育不单是一门“受业解惑”的艺术,更是一门“传道”育人、塑造灵魂的艺术,极富策略和技巧性。它的策略与技巧在于,教师不必时时想着要“治病救人”,甚至时时去“寻人病治”,寻人病者,会“疑心生暗鬼”,影响到自己对人事的客观评判和准确的行为抉择。所以,教师在对待问题学生上,“治愈”绝不应成为教育策略的首选,多一点同情与关爱的眼神,“安慰”与激励的话语,实际而有效的“协助”,这必将有助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如此,菁菁校园将绽放出教育的奇葩!
本文标题:谈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8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