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城乡学校结对教研活动实施过程
城乡学校结对教研活动实施过程一、动员学习,提高认识2008年10月旗教研室在中旗三完小组织了首次新课程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旗教研室为参训教师免费提供培训,参训教师听取了教育局领导的重要讲话和三完小领导做的经验报告,从理论上加深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认识。通过本次集中动员学习,提高了参训教师对开展农村地区教师培训重要意义的认识。二、精心组织,制定结对计划旗教研室各学科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对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长短期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首先,以旗教研室学科为核心,成立培训工作组织机构。各学科集中旗教研室和教研会的力量成立培训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学科在我旗挑选多位教师,他们多数是各农村中学年轻的骨干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强烈愿望,积极参与,珍惜培训机会。由旗各中学选派的3位结对教师,都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他们热心支持这项活动,与参训教师共同组成培训集体。第三,在培训内容上针对培训对象的实际,按需设置培训内容,主要为:(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2)提升教学技能,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新的教学方法;(3)掌握初中常见的课型与教学模式;(4)掌握基本的教科研方法,提升研究能力;(5)试题的命制与讲评。各学科将培训内容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了分解细化,以便于操作。如中学语文科将培训内容概括为“五个一”工作,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培训者与培训对象共读一本书(专业理论书籍),共同设计一堂课,共同实施同一课例,共同完成一套试题(单元、期中、期末)的命制,共同研究一个教育科研课题。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集中培训由旗教研室和学科两个层面组织进行。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课例研讨、专题讲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接着针对所观摩的课例,进行了课型与模式的研讨、“语言微技能与课型的关系”及“语法教学新理念”和“课堂活动设计”等专题报告,让参加培训的教师都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同时学会站在更多、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跟进式培训的主要形式有结队帮扶、学校蹲点、学科定时定期指导与管理等方式。如化学科为更好地掌握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他们的需求,也为面上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本着“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分析指导——服务教师”的工作思路,采用深入学校蹲点的方式来进行跟进培训。在调查、摸底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增城市正果初级中学作为我们蹲点的学校,先后六次到该校进行跟进式培训。四、结对帮扶,区域互动,培训工作常规化结对有教师结对和校级结对两种方式,通过结对增强双方的互动交流、学习研讨,从而使培训工作得以常规、持续地进行。各结对老师作为对培训对象进行日常跟踪培训的具体责任人,负责指导培训对象完成培训任务,努力达成培训目标,并在指导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成长,体现自己教学生命价值;参加培训的老师和结对老师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每一位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与自己的帮扶老师互相交流了各自的通讯方式,双方通过电话、网络、邮箱和异地公开课等形式进行学科问题的探讨,交流教学心得,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在互动中达到互助、引领、提升。随着交流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学校通过结对子老师的互动,使两个老师所在的科组互连互动起来,这样的以点带面,使个别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团队行为,促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间的互助沟通。校级间结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间的协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教研资源的共享,增进了城乡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五、以课例研究为核心,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通过课例研究,提升培训对象的教学技能是结对帮扶、区域互动的采用的主要方法。其中“一课两讲”是课例研究的主要形式。“一课两讲”由两位结对教师双方,以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独立设计一节课,分别在两个班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对教学进行比较,能促使执教教师之间以及执教教师与听课者之间相互换位思考,开阔思维,交流和互通教学信息,学习和借鉴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费短缺;参训教师的动力支撑不足,精力投入不够;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寻找对策,不断创新思路,以推动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促进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我市教育的均衡发展。德岭山中学2009年
本文标题:城乡学校结对教研活动实施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1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