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背诵相关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论语》中出现的“信、君子、义、仁、礼、恕”等核心概念,认识人物观点的价值与意义;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孟子及《孟子》,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审美鉴赏与创造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体验、欣赏文中“仁、义、礼、信、恕”等观点的内涵美及人物精神品质之美;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古人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及为人处世的原则;认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并探讨其现代价值;认识道德培养的关键。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仁、义、礼、信、恕”等儒家思想的内涵;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主旨。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观点的内涵及价值意义;认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培养的关键。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演读法。第一部分示范精读教学要点师生合作示范探究《大学之道》。教学过程一、身临其境——步入经典1.播放各大校园风光图和校训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实创新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中国政法大学——明德任责2.这些大学的校训,有什么共同点?明确:源自或部分源自《大学》。3.除了这些著名的大学,咱们新宁一中有没有传承“大学”文化之所在呢?明确:“厚德、自强、励志、笃行”的校训也打上了《大学》的烙印。二、积铢累寸——触摸经典1.了解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3.《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的意思:⑴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⑵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三、寻根究底——研读经典1.指名朗读,解释关键字词,翻译。翻译参考: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2.问题探究。①《大学》的宗旨是什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宗旨是:明明德,亲民,至善。解析: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总之,“明明德”是自身的修养。“亲民”就是由己推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教化别人,提高别人的修养,祛除别人身上的污垢,使其成为新民。“至善”就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朱熹认为“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施教主张。②“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提出的三纲,为了实现这些宗旨,就要通过一些手段,那就是“八目”。请找出八目: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③内容研读——“八目”间的关系以及谁最重要。社会属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修身自然属性: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正好处在人有自我提高向社会进入的关键过程。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可见“修身”在“八目”当中地位最重要,是枢纽,是承前启后。在没有弄清楚“八目”的关系之前,先明白下面几个问题:A.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最初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形成美德并使之彰显出来,通过言传身教使人们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会都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修身和教化。终极目标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这种治学主张正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干预世事的人生态度;治学目标一旦实现,人生目标也就实现,人生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B.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诚意”的要点在于“慎独”。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C.“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D.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这二者是知识修养。“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这二者是思想修养,是修身的全部内容;“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所以修身又是后三者的前提和基础,后三者是修身的表现和结果。四、创设情境--朗诵经典《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现在,让我们朗诵经典,再次感受《大学》绵延千年的余韵。分组朗读,每组一个领读,其他成员齐读,示例:(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齐)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齐)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领)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齐)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五、文思迁移——探究经典1.《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章中的类似论证还有吗?找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说明文章论证上的特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论证特色:总分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逻辑严密。2.本文语言方面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之。多用铺排,从不同方面展开,运用排比进行铺垫与蓄势;语言工整,多用顶针排比。六、与生共勉——感悟经典《大学》之道,我不敢所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但我敢说的是,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都有所得!于文得,于心得!《大学之道》以其精微的语言告诉我们,播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种子,它便会生出“修身”之根,进而长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枝干,最终结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果实。希望同学们能一生谨记:修身立德,不忘初心!愿你们的生命之树都能开出绚烂之花,结出大道之果!板书设计格物致知明明德诚意正心大学之道→“三纲领”亲民←→“八条目”修身齐家止于至善治国平天下
本文标题: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3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