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析弗洛伊德宗教观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李磊【摘要】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对宗教有专门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宗教解释理论。本文梳理了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几个观点,试图展现其宗教观。【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宗教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为文化研究引入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提供了无数篇论文,尤其实在宗教的研究上。自《图腾与禁忌》与1913年出版以来,伴随着思想上的革命,更多的是对用精神分析范式研究宗教的诘难与质问。首当其冲便是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在其著作《研究的逻辑》中用证伪原则指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永远不可被“证实”,因无任何行为得以证明其存伪。1虽然科学家普遍接受波普辨明科学与非科学的方法,然而在科学哲学与一般哲学领域内,仍有争议。如今精神分析学派仍然在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之间摇摆,但弗洛伊德的宗教观依旧在宗教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图腾与禁忌》和《文明及其不满》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完备的有关宗教信念和宗教其他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而且对于更为正宗的心理学没有谈到的宗教的某些方面,如献祭、圣餐、宗教仪式和象征等,也给出了解释。下面我将展开陈述其宗教思想。一、上帝是父亲形象的投射弗洛伊德关于宗教的最有影响的理论,是认为上帝是父亲形象的投射。这个理论是以俄狄浦斯情结为基础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认为,男孩在其幼年时期与他们的母亲之间有一种性爱关系,并包括一种伴随性兴奋的幼儿性欲;但是,这种欲望却被父亲这个可怕的对手所挫败,并产生一种可能被阉割的畏惧感。这一点最后通过对父亲的认同并将其形象内化为超我而得到解决。儿童在依赖父母并需要保护的长时期内,形成了一种对父亲的矛盾态度,对父亲的敌意被压抑下去,但却留下一种负疚感。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女孩身上。被神化了的父亲人格具有全能、全善、全知等绝对品质,他把孩子们所期待的那种保护提供给一切面对自然和社会灾难而需要安全感的人,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了上帝的信仰者,弗洛伊德进一步分析说:“成长中的个人会发现,他命中注定永远作个孩子,要是没有保护他自己根本应付不了各种奇怪的超级力量所带来的打击;他认为这些超级力量是聚集在父亲这个形象上的,因此父亲形象就是上帝,他既害怕又想讨好这个上帝父亲,同时又依赖上帝父亲为自己提供保护。人对于父亲形象的期待表达了人寻求保护自己软1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弱无能状态的真实动机。孩提无助自然会祈求保护,同理延及成人也会寻求一种超越自身能力的保护,这样的本能反应正是宗教形成的原因。”2二、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最有名的宗教论著是《图腾与禁忌》。在这本书中,他借用了达尔文关于早期历史的猜测,即认为许多世代以来,原始人“群”是由单个强有力的男性来统领的,这个统领喜欢所有的女性,并为此赶走或杀死了其他男性,包括他的儿子们。于是,兄弟们联合起来反抗,杀死并吃掉了父亲,占有了那些妇女。这导致了一种强烈的罪恶感,并且可能导致社会组织的崩溃;其结果是杀死图腾动物的禁忌出现图腾动物曾是这个部落的象征,现在则象征着父亲,后来变成上帝;同时出现的另一禁忌是与组织内女成员发生性关系。图腾动物和上帝这两者都象征着父亲。其结果是与上帝的和好中。那个既可爱又可怕的父亲受到哀悼,并且,最后内化为超我。聚在一起吃喝是友谊和相互承担责任的象征,并且使参与的人感到像是亲属,如同血缘兄弟。他们还感到自己与牺牲的图腾动物和上帝是同类。对这些事件的记忆被以后的世代所继承,并在定期宰吃图腾动物的仪式中得到纪念,而宰吃图腾动物已成为原始图腾崇拜的一个基本特征。由此,弗洛伊德认为,宗教并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人类史前时期,曾经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泛灵论或自然神论时期,人们把梦幻中形成的灵魂观念赋予自然万物,人们生活在自己所创造的精神世界里。只有到了图腾文化阶段,伴随图腾崇拜而产生的一系列严厉的禁忌与戒律,才出现最早的宗教,并开始盛行各种繁琐的宗教礼仪。图腾动物代表父亲的形象,图腾制度所实施的禁止杀害图腾动物,禁止与本图腾氏族的女人性交的两个禁忌,恰巧与俄底普斯情结相一致。三、宗教与神经病贯穿弗洛伊德有关宗教的著作的一个主题就是讲宗教行为、宗教信念、宗教体验视作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领域,它支配着人类最强烈的情感力量。他认为,宗教的产生同样源于人性的特点,人的本性要求遵循快乐原则,努力寻求幸福和保持快乐。但是,人的美好愿望与人的现实生活是不一样的,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的威胁,痛苦和焦虑,幸福至多是短暂的体验和微弱的满足。痛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人自身的肉体组织,人注定要衰老,患病和死亡;2.来自外部的自然界的压力,变化莫测的自然力量无情的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灾难和不幸;3.来自人际关系的失调,这方面的痛苦不仅无法避免,而且比前两个更加痛苦。正是由于人类面临着这些方面的压力与痛苦,所以迫切需要一种精神麻醉来减轻人们的压力与痛苦,而宗教就是适应这种需要的产物。宗教通过贬低生命的价值或歪曲现实世界的途径,强制人们处于幼稚的心理状态,诱惑人们陷入一种群众性妄想,从而避免痛苦,2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长春出版社,2004.获得快乐。在弗洛伊德看来,宗教的功能至多是使许多人摆脱极度紧张的情绪,成功的使他们免患精神疾病。四、弗洛伊德宗教观的小结和评价弗洛伊德的宗教观与其精神分析学一样,很难被检验,但由于他对宗教体验的重视,至今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数目可观的科学家至今仍在对其理论进行分析检验。然而弗洛伊德在其思想中始终对宗教持有一种敌对的排斥态度,这或许和他早年的圣经学习经历有关。与其思想相似的荣格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并不认为宗教是一种神经症,而把它看作是人格发展之所需。而且,他认为上帝的形象并不是以个体的父亲为基础的,而是以普遍的父亲原型为基础的。与弗洛伊德不同,荣格是赞成宗教的,认为宗教的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的,并认为宗教为社会所必需。我们现在对宗教的研究应当采用一种“非本体论”的态度,既不对宗教真伪进行评判,只研究其现实的现象。
本文标题:浅析弗洛伊德宗教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4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