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教学要求正确地认识国情,客观地判断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制定正确路线与方针政策的基础。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具有什么样的规定性,这些都是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要点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教学要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及其依据1、社会主义发展要不要划分阶段,如何划分阶段,经历了相当长的探索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实现要经过三个历史阶段,即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列宁曾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等概念,同时还认为,人类社会要经过哪些阶段到达教学要点2、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范畴,并做出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这是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教学要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规定性第一,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二,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教学要点4、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首先,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同世界发达国家比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其次,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教学要点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教学要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教学要点2、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教学要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教学要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体是由以下方面决定的:第一,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所决定的第二,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第三,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教学要点第四,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第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教学要点四、大力发展生产力(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教学要点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要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教学要点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教学要点第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已为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形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要点二、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实现形式及主体地位1、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公有制,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教学要点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教学要点3、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学要点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要点2、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还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以真正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教学要点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劳动产品的一种经济形式。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着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外资经济是指在我国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的企业。教学要点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学要点一、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1、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基本要求有三点:教学要点第一,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惟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教学要点第二,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教学要点第三,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教学要点2、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按劳分配的实现的前提条件(1)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成为消费品生产与分配的惟一因素。(2)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3)商品经济已经消亡,每一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直接的社会劳动,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期间。(4)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劳动者除了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教学要点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从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按劳分配,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教学要点4、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与按劳分配不同的一种分配方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所有权在分配领域的实现,它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的一种在多种社会制度中通行的分配方式。教学要点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的原因(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教学要点2、意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教学要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与效率1、什么是效率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教学要点2、效率表现在三个方面生产以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以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分配对效率的影响意义极大。教学要点3、什么是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是指通过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处理,一方面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以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并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教学要点4、什么是公平公平是公正与平等的统称。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权利与利益平等并相对应的原则。按照公平原则要求,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个人所得到收入的多少都应以所依据的分配尺度来确定。教学要点5、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观主要表现为追求全社会共同富裕和按劳分配、其它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思想和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观包括四方面内容:教学要点(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实现公平。(2)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平等权利。(3)社会主义承认平等权利基础上的收入差别,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收入差距过大,避免社会财富过分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出现两极分化。(4)社会主义的公平观还表现在它强调机会均等。教学要点6、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表现在:要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有可能对效率的最大提高造成影响;要保证效率的最大发挥则又可能会影响公平的实现。统一表现为:公平能促进效率,效率又能保证公平,二者相互促进。教学要点7、分配中妥善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教学要点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差距及其调节1、区分两类不同的收入差距一类是合理、合法又适度的收入差距,一类是不合理、不合法也不适度的收入差距。教学要点2、不合理、不合法也不适度的收入差距的两种表现:一种是平均主义,另一种是收入差距过大。教学要点3、收入差距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对生产要素占有差别过分悬殊二是分配机制不完善三是分配秩序不够规范,收入调节力度不够等等教学要点4、采取的主要措施(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3)加强法制建设和政府调控(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复习思考题2.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4.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如何完善这样的制度?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15-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4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