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导入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今天我们就学习本组的第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学习目标231认识“殿、珑”等9个生字,会写“毁、郊、瑶、宏”等15个字,会写“毁灭、园林、瑰宝、举世闻名”等32个词语。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情感的变化,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查找相关资料,能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1709年开始兴建,经历了六代清朝皇帝,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知识链接字词学习毁灭宏伟郊游光辉辉煌宫殿丘陵修筑拱门侵入huǐjiāogǒnghuīhuángdiànlíngzhùhóngqīn销毁侍奉侵略挑剔玲珑波澜统一灰烬tǒngxiāolüèfènglíngtìlánjìn量测量重量还还有liángliànghái人们发明秤来称量(liáng)物体的重量(liàng)我从同学那借的学习资料还(hái)有两天就要给他了,我得抓紧时间归还(huán)。huán归还郊(郊区)效(效率)拱(拱门)供(供应)辉(辉煌)晖(余晖)煌(辉煌)惶(惶恐)侵(侵入)浸(浸湿)销(销售)消(消灭)【不可估量】拼音:bùkěgūliang,意思是难以估计。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估量:估计。造句:您的帮助将为我达到目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举世闻名】拼音:jǔshìwénmíng,意思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造句: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宏伟】拼音:hóngwěi(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造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宏伟的天安门广场。【玲珑剔透】拼音:línglóngtītòu,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赏玩的太湖石等)。也形容人聪明伶俐。造句:这件水晶饰品玲珑剔透,非常精美。【诗情画意】拼音:shiqinghuayi拼音是shīqínghuàyì,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造句:小河边的柳树下,拴着一只小船,周围静悄悄的,清风徐来,小河泛起阵阵涟漪,这一切,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损失——热闹——精华——举世闻名——收获冷清糟粕默默无闻酒酒精华糟粕估量——环绕——仿照——建造——幻想——宏伟——珍贵——销毁——侵略——瑰宝——精华——举世闻名——估计围绕模仿建设宝贵雄伟遐想毁灭侵犯珍宝精髓驰名中外整体感知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01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02第三部分(5):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第二部分(2-4):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第一部分(1):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1)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2)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3)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课文解读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2.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一.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这座园林的艺术瑰宝,突出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以控诉侵略者的罪行,引起我们的共鸣,增强我们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和昔日的辉煌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此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5.面对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英法联军真是无耻的强盗!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题归纳思维导图写作方法——首尾呼应方法总结开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尾: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课文回放技巧点拨这里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使文章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主题突出,把作者的痛惜、愤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A示例:开头:饶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上课时语言准确生动,语调抑扬顿挫,情感真挚感人,她的课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我们最喜欢饶老师的语文课了。结尾:饶老师的语文课就是这样,她以丰富的情感,创造出一种具体生动的情境,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我们喜欢饶老师的语文课。小试牛刀你能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两段话吗?2教材习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答案参见“课文解读”中的第2题。朗读指导:第1自然段朗读时要体现痛惜之情,语调低缓沉痛;第2~4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最后一个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读出愤慨之情;最后两句语速稍慢,读得凝重、沉痛,以表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答案参见“阅读有策略”右栏中的第3题。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这句话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先秦、唐、宋、元、明、清,从中可以体会到时间跨度之大,圆明园收藏的历史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从1860年10月6日到10月19日,十几天的时间,英法联军就把圆明园洗劫一空,让人感受到侵略者的野蛮、残暴以及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答案参见“课文解读”中的第4题。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查找资料,体会它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阅读链接”原文见教材第54页)“阅读链接”中的资料为闻一多《七子之歌》中的《澳门》与《香港》。这两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深厚的爱,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憎恨。这两首诗歌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都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拓展空间祖国啊,我为你自豪!康朗英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本文标题:圆明园的毁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7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