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禁毒主题班会PPT幻灯片
15041•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使机体发生生理变化,产生一种新的机能。随着毒品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加快而降低血液中的有效成分,使之作用减弱,有效时间缩短,从而被迫增加吸毒次数和毒品数量,以求得欣快感。同时,神经细胞已适应吸毒后的生理、生化变化。毒品在体内浓度不高时,会出现精神、身体上的不适,这就造成人体对毒品的依赖性,而且越吸越多,越吸需要量越大。•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苦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主要是被非法使用的鸦片、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同时,杜冷丁、美沙酮、盐酸二氢埃托啡、三唑化等其他一切列入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旦被非法使用便是毒品。2罂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毒物,其实它在我们古代是一种很重要的药物,可以镇痛,止咳,止泻药等。它内含的乳汁,割去干燥后就是“鸦片”。3海洛因医学上曾广泛用于麻醉镇痛,但成瘾快,极难戒断。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注射吸食还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历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药品戒断吗啡,但由于其副作用过大,最终被定为毒品。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4大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吸食后产生欣快感,有时会出现幻觉和妄想,长期吸食会引起精神障碍、思维迟钝,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想一想,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那些毒品?它们的危害有那些?5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由毒品原植物再加工的半合成毒品对人体有兴奋、致幻的作用对人体主要以“镇痛”“镇静”为主大多为片剂或粉末,吸食者多采用口服或鼻吸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多采用吸烟式或注射等方法吸食滥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一般在吸食前犯罪,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为获取毒资而去杀人、抢劫。海洛因等冰毒、摇头丸等6以“冰毒”、“摇头丸”为代表的新型毒品自上世纪中叶开始在全球泛滥,并已经开始替代了传统的鸦片,海洛因,可卡因等成为21世纪流行最广,危害更大的毒品。“冰毒”——甲基苯丙胺,为兴奋剂。“摇头丸”——亚甲氧基具有生理依赖性和心理成癖性。毒品会引起肝脏病变,心脏肥大,肺萎缩,血管损伤,传染性疾病,皮肤伤害,肾损伤,性功能丧失,精神症状等。吸毒易引起极度兴奋,心力衰竭而死亡。7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8•故事一吸毒让邮局女工失去美好前途在成都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里,记者见到了年方21岁的王洪。小王长着一副娇好的面容,身材也较高,如果说不是在强制戒毒所里,记者真不敢相信她是一个吸毒成瘾的毒女。“我也曾经有过一个好的工作和一个非常爱我的当小学老师的妈妈,但我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因为我是个女孩子,爸爸非常不喜欢,不但打我,而且经常打骂妈妈,我从小就是在爸爸的打骂中长大的。小王中专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成为邮政员工,但父亲仍然像从前一样对待女儿,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小王自然就到外面去寻求更多的关怀和感情寄托,2003年4月的一天,小王正在上班,她在社会上结交的一位小姐妹从新疆回到四川,当天下班后,小王便去这位小姐妹家看她,一进门就看见小姐妹和她的男朋友躺在床上吞云吐雾,直觉告诉小王他们在吸毒,出于好奇,小王便问她吸了之后是什么感觉,这位小姐妹说你吸了之后就知道了。于是小王便吸了3张(当时一张卖50元),刚吸过之后,小王感觉到恶心、想吐,便昏睡过去。第二天醒来之后,她感觉到浑身不舒服,这时她的小姐妹正好打电话来,小王便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了她,不一会小姐妹便过来,又给了她3张,吸了之后,身体的不适马上就消失了。从此之后,小王便再也离不开毒品了。从2003年4月染上毒品至今年4月被公安机关抓获,她已经几次进戒毒所了,小陈说这几年已经花光了家里钱,吸毒不但让她失去了稳定的工作,也失去了美好的前途。9在生活中遭遇毒品时,你该怎么做?10防毒的五种措施(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11吸毒是违法行为。我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12请全体起立,让我们在这里庄严宣誓:为了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前途,为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繁荣,终生远离毒品,拒绝毒品诱惑。13•请同学用笔写下以下问题答案,在回答正确的同学中选出几名,给予奖励.1415•(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戒断反应。它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惩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速少用药剂量后发生。戒断反应引起的稽延性症状主要有:全身疼痛、顽固性失眼、焦虑和内心渴求等。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种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完全转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了正常的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甚至人性。(4)感染各种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已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区滋病。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16•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失,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六亲不认,四处举债,倾家荡产。在家庭中,无论是丈夫吸毒还是妻子吸毒,都会对家庭造成致命的打击。首先,吸毒开支巨大,常常要不了多久就会耗尽家产,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其次,吸毒行为影响吸毒者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吸毒者一般倾向于自我封闭,自得其乐,对家人的情感需要漠不关心。有时,不是吸毒者在毒瘾发用的疯狂中杀死亲人,就是亲人在愤怒和绝望中了结“瘾君子”。吸毒家庭中子女的命运更为可悲。吸毒妇女一旦怀孕,还会影响到腹中的胎儿的正常发育,对胎儿的孕育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吸毒家庭往往还会虐待和遗弃儿童,等等。17•(1)毒品诱发违法犯罪。吸毒者需要大量的金钱,吸毒者面对这样高额的费用和强烈的诱惑,会丧心病狂、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进行抢劫、盗窃、诈骗、贪污、卖淫甚至杀人等违法犯罪活动。许多瘾君子五毒俱全,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危害。大量事实证明,吸毒已成为诱发犯罪、危害社会治安的根源之一。(2)毒品使国民素质下降。毒品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世人皆知。(3)毒品造成国家财富流失和经济衰退。18•1)“四禁”并举。“四禁”,即禁止吸食毒品、禁止贩运毒品、禁止种植毒品、禁止制造毒品。(2)堵源截流。“源”指毒源,即境外的毒品。“堵”就是堵住境外毒品进入我国境内的通道。“流”是指毒品在我国境外流动的过程,“截”就是将经过我国境内的毒品流通渠道截断,不让毒品扩散到国内其他地区或过境后危害国际社会。(3)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我国政府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则。(4)标本兼治。禁毒工作必须坚持“治标”、“治本”两手抓。我国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同时,增强全民禁毒意识,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社会氛围,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毒品问题。19•为挽救吸毒人员,我国政府采用多种戒毒模式:(1)自愿戒毒。为鼓励吸毒人员与毒品决裂,我国建立了自愿戒毒模式,即在卫生医疗部门内开设戒毒医疗机构,吸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医疗机构接受为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与康复。(2)强制戒毒。强制戒毒所是参吸毒者实施强制戒毒的场所。强制戒毒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其工作的方式是:对吸毒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并通过适度的劳动,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对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的(包括患有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其他不适宜强制戒毒所戒毒的),由公安机关向本人和其家属发出戒毒通知书,并在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监督、管理下,限期在强制戒毒所外戒毒。(3)劳教戒毒。戒毒劳教所由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接收的是经强制戒毒之后又复吸而被批准劳动教养的吸毒者。劳动教养期限为6个月至3年。劳教戒毒所对劳教戒毒人员依法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进行文化和技术教育,组织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强制矫正与思想感化相辅相成。20•吸毒者及其家属往往存在一种心理,即希望有一种特效的戒毒药,能够迅速彻底、毫不痛苦地摆脱毒瘾。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吸毒者吸毒成瘾,不仅在生理上形成依赖性,更顽固的是心理上的依赖性。药物可以缓解或减轻生理上的依赖,但“心病”却难用药除。因此,吸毒者不要迷信或幻想有什么戒毒特效药,只的横下决心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疗,才能彻底摆脱毒瘾。吸毒者是社会中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要正确对待吸毒者。既不要加以歧视,又要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21
本文标题:禁毒主题班会PPT幻灯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9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