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
新课标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第一单元第1课考点1宗法制1.西周时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是,它的目的是。2.宗法制的定义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在宗法制下,有和之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3.宗法制的作用:。第2课考点2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名称的由来:2.首创的皇帝制度,具有、、特点,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3.秦始皇还建立一套以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最高权力为所有,在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其职责分别为为百官之首,;是副丞相,执掌,负责;太尉,负责。在之下,设有诸卿。4.丞相的设置,开始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主线:之争。考点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秦统一中国后,推行,把全国分为,郡内又分为若干县。2.与郡县制相适应,建立一套地方官僚机构,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责是。县的长官称,主要任务是治理,管理。郡和县的长官都由任命。3.作用:实现了中央对直接有效的控制,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另一个主线之争的开始。考点4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秦朝和的实行,形成了从到的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对进行的统治。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和。第3课考点5行省制度1.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元朝在地方实行。2.中央设中书省,直接管辖河北、、等地。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之下设,在边远民族地区设。行省的长官由任命。元朝在中央设,管理西藏和。3.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它便利了,加强,巩固了。考点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1.魏晋南北朝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2.三省为、__、___,分别负责、、_______,在之下,设、、、__、__、_____六部。3.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三省互相,削弱了,保证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4.时,出现并形成科举制,并一直沿用到。科举制是封建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紧密相连,有利于,扩大,提高,把选拔人才和的权力,从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5.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演变。考点7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不断加强。2.通过,君主专制得到加强。3.时期,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时期。4.明太祖废,设。至时,形成内阁。阁臣拟处理意见,呈给皇帝,成为。皇帝审定,太监朱笔抄出,交付实施,是为。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决策权仍在_______手中。5.清朝,君权进一步加强。康熙时设,扩大皇权。6.雍正帝时,为办理,设。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意旨拟写成文,军国大事均由裁决。提高了,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_________手中,加强,进一步得到巩固。7.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第二单元第5课考点8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1.公元前5世纪,在担任首席将军时期,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2.伯利克里为,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3.雅典民主的实质是。第6课考点9《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1.公元前5世纪,在斗争中,罗马制定《》,标志诞生。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编汇成《》,标志最终完成。考点10罗马法的作用3.对罗马帝国: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为国家提供,稳定了,保护了。它保护,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缓解。但其实质仍是维护。4.对世界: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对近代产生重要影响。罗马法还成为资产阶级反对的有力武器。第三单元第7课考点11《权利法案》1.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颁布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_______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2.《权利法案》限制了,保证了,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地位,标志英国确立起来。第8课考点12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背景:1776年,美国独立后是一个松散的邦联,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1.内容:①规定美国是一个国家,联邦权力高过各州权力。各州在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中央权力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②实行三权分立,把分为立法、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立法权由掌握,总统掌握,是;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防止出现。2.评价:①积极性:1787年宪法是,强调,突出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一定民主精神。②局限性:承认的合法性,未给予权利。第四单元第10课考点13《南京条约》及其影响背景: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内容:割地:割给英国赔款:赔付英国开放口岸:开放为通商口岸关税协定:2.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条约。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由一个对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国家。考点14《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鸦片战争,中国签订。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中国战败,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年,《天津条约》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增开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赔偿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通航。4.年,《北京条约》。内容:承认有效,增开为商埠,割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白银。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半封程度。第11课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1.为了,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2.内容:①土地分配:原则:方式:以为单位,按平分土地②产品分配:原则:方式:规定,其余归③目的:建立的理想社会。3.意义:①积极:是太平天国的,反映了,是的思想结晶。②局限性:体现,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第12课考点16《马关条约》及影响背景:1894-1895的甲午中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地:割给赔款:赔偿日本军费开放口岸:开放为商埠资本输出: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2.影响:割地: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款:开放口岸:资本输出:拓展列强在中国划分,掀起狂潮。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程度。考点17《辛丑条约》及其危害背景:1900-1901年,借镇压义和团之名,八国列强联手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签订《》。1.内容:赔偿各国白银共,以作为抵押;在北京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拆毁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改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2.危害:巨额赔款加重了,使中国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在中国的。清朝腹地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下。惩治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由《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的工具,标志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第13课考点18中国同盟会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年,地点在,是近代中国。其政治纲领是,又称。会上推举孙中山为,黄兴为,机关刊物是。考点19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于,定都,以为国旗。2.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出版、集会、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明确内阁总理和总统的权力关系。②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的进步意义。考点20辛亥革命的评价(注:辛亥革命(1912年)最初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关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史学界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成功了,有人认为失败了,有人认为成功失败各一半。但就其本身而言,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和肯定的。而辛亥革命的失败也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2.意义(成功):它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了,使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最终失败: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国社会还是。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第14课考点21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发生在年。2.背景:国际:1917年,俄国爆发,马克思主开始在中国传播。导火线:国内:政治:北洋军阀腐朽统治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3.意义:性质:特点: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开端。考点2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阶级:工人运动的发展国际: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1.成立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地点:2.内容:通过,确定党名,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成立党的中央机构,选为书记。考点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原因:必要性:敌人力量强大,工人力量薄弱,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可能性:国民党具有反帝反封性,与工人阶级有共同的目标。2.过程:1923年,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3.形成标志:年,在广州召开的会议,标志两党合作形成。4.合作方式:第四单元第15课考点24南昌起义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结果:2.意义:南昌起义是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和夺取政权的开始。考点25土地革命(的建立:1927.10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1.准备:2.内容: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翻了身,经济上,空前高涨。考点26遵义会议1.背景:年,红军损失惨重2.内容:①纠正错误②肯定的正确军事主张③选举为政治局常委④取消军事指挥权3.意义:①结束了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是中国共产党标志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第16课考点27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2.年月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考点28南京大屠杀年12月,日军在南京城,杀害人数超过万,犯下滔天罪行。考点29百团大战1.时间:年下半年,领导人:2.内容: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地区对日作战。3.意义:中国军队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中共领导军民,抗击了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考点30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①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的。②大大增强了。③推进中国进程。2.国际:①是世界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国的得到提高。③推动。第17课考点31三大战役1.时间:年秋开始-年春结束,属于阶段2.战役:(1)辽沈战役,解放(2)淮海战役,以为中心(3)平津战役,和平解放3.意义:,为奠定了基础。考点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意义: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的、统一的即将诞生。国际:它改变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的士气。思想:同时也是胜利,是与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五单元第18课考点33《共产党宣言》1.内容: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作者:。阶级斗争的学说;暴力革命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和政党学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意义:标志着诞生;是的科学理论指导;更蓬勃地发展。第19课考点34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的背景(有利条件)(1)客观条件:①经济状况:已具有特征,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②社会矛盾:各种矛盾,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的环节③国际环境: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环境(2)主观条件:①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②(列宁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③成为革命的同盟军2.十月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任务(目的):性质:结果:两个政权并存——、(2)四月提纲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
本文标题: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9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