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经济学名著的读书笔记
《垄断竞争理论》读书笔记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就是爱德华·张伯伦开创性的理论——垄断竞争理论。读完这本书,我也一直试图在生活中找到了针对这个理论的例子,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爱德华·张伯伦在本书中表达了他这样的一种认识:现实市场的大部分价格是由垄断力量和竞争力量共同决定的。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更具有启发性的混合理论来研究价格体系。这本书中所呈现的分析技术独具特色,既有别于过往人们熟悉的垄断理论和竞争理论,也有别于两者之间任何一种的简单的折中。说到垄断竞争与垄断的区别,张伯伦认为,如果说一个行业中的每个生产者拥有对他自己产品品种的垄断,并不是说该行业被垄断了。相反,在该行业内部可能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当然不是纯粹竞争理论所描述的那种竞争,因为每个生产者拥有对他自己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垄断,因而每个生产者都面临着对替代品的竞争。当说到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区别,张伯伦这样认为:垄断的普通意义是对供给的控制,因而同时也就控制了价格;纯粹竞争则没有一个人有任何程度的这种控制。这是因为纯粹竞争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产品是同质的,没有差别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生产者的产品在品质、包装、销售等方面都会存在一些差异,商品的差异使得每一个生产者对他自己的商品都有一定的垄断权,但是这些商品或多或少都有替代品存在,再加上消费者的自身偏好的不确定性,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依然是存在的。所以明显肯定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由企业们组成的市场并不是纯粹竞争,而是垄断竞争。关于他对垄断竞争这种定义,我有着自己的理解。这个暑假我去了埃及做国际志愿者,在开罗我们看见了一个巨大的售卖埃及纪念品的市场——哈里里市场。市场里有着许多店铺都在出售不同的纪念品,其中最多的便是小件的雕塑。虽然每个店铺都卖雕塑,但是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例如有木刻,有石刻,也有金属刻成的。除了材质有所不同,它们的形状也各异,有人像,有动物,有建筑,也有埃及法老棺椁的形状。凭着这些产品的差别,这个市场就成为了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因此,这里每家的雕塑的价格都是有些不一样的——商家有着对自己制作的雕塑的垄断权力,因此可以自己定价。但是他们也不能够随心所欲地乱要价,因为怕顾客会因为价格过高而转向竞争对手那里购买替代商品。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垄断竞争理论的含义。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有很多。其一,我发现了垄断竞争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人们接触最多的市场结构。了解它的特性,对于我们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要多把理论联系生活,从生活中的例子来给理论找落脚点,以便于更好地让理论为我们服务。其二,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就像市场结构并不是除了垄断就是纯粹竞争,很多时候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以现实的证据为出发点,多思考,多钻研,这样才能走出有所创新,找到黑与白之间的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笔记合上书本后,我脑海里浮现出李嘉图最有意思的理论就是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说到劳动价值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劳动包括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两者有所不同,直接劳动可以创造价值,而间接劳动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只能把旧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从价值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价格。在李嘉图看来,商品的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不能长期地按人类的需要和愿望得到充足的供给,因此,没有一种商品能免除价格上的偶然的和暂时的变化。这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如今,房子的价格还在不断攀升,这并不是说房子的价值越来越高,建造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量。其实,房子的市场价格是因为市场供不应求而不断攀升的,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谋求工作,他们要生活在城市里,人们对房子的总需求就增加了。再加上有些人故意囤积房子想要高价卖出,这使得市场上的房子更少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愈发严重。于是,房子的市场价格就离它的自然价格越来越远了。而讲到产品的分配理论,李嘉图认为可以将社会分为三个等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工人阶级拥有自己的劳动。因此,劳动和资本投资于土地而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应该归三个阶级共同占有。分配给地主阶级的那部分是地租,分配给资本家阶级的那部分是利润,而分配给工人阶级的那部分则是工资。由此又引发了对工资的思考。工资,在李嘉图看来可以看做劳动的价格,他说过:“劳动是第一价格,是支付一切商品的最初购买货币。”因此劳动也会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在增长不变的情况下让劳动者继续生存并维持后代所必需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按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就像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大批的大学经济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只能找到薪水很低的工作,并且往往不对口。而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却很容易谋到高职,薪水也很不错。白领比不过蓝领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了。这就是劳动力供求比例惹的祸。在经济金融的劳动力市场,新鲜的劳动力很多而空缺的职位很有限,于是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因此下降,工资下跌;相反,在蓝领的劳动力市场上,新鲜的劳动力不多而需求却很大,所以才导致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上升,工资上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所阐述的思想至今仍让人受益无穷。它所蕴含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轻易找到例证,这无疑更增加了这本书的可信度。我相信,经典是不会过时的,未来的我们将会更多地向这本书汲取精神精华,以增进对经济学的理解和掌握。《财富的分配》读书笔记克拉克的代表作《财富与分配》被誉为当代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开拓性又十分有价值的观点,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小小总结和感悟:首先是边际生产理论——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相继增加时,每一增加的单位所增加的产值依次递减,最后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值就是决定利息高低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则决定工资的多寡。因此他认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创在各人的收入,说劳动力受到剥削是没有依据的,阶级斗争和革命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很明显,“边际生产力”这套理论是为了资产阶级服务的,它把矛头都指向了无产阶级,反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克拉克同意资本主义社会下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了呢?不然。克拉克也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个潜在而活跃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自然规律的作用下每个人可以得到自己赢得的报酬。他认为可以把社会总收入分为性质不同的三个类别,也就是说把每年的社会总收入分割成总工资、总利息和总利润三个部分。工资来自从事劳动,利息来自提供资本,而利润则来自管理和调节作用。在他看来,只要掌握了这三个生产要素各自创造财富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生产中各自贡献的份额,就可以确定这些财富如何分配。并且,如果“自然规律”能发挥作用,那么任何生产职能所得到的收入应该用它的实际产出来衡量。因此,克拉克呼吁给予劳动者他们应得的收入以维持社会治安。他说:“如果他们创造的财富很少,但是全部都分配给了他们,他们或许不会闹革命。相反,如果他们创造了巨额财富,而分配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么他们中的许多人将会投身革命,他们也有权利进行革命。有许多人指责当前社会制度剥削劳动,说工人被夺去他们的劳动成果,而且这种剥削是在完全竞争的作用下按照法律形式实现的。如果能够证实这种说法,那么每个人都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革命者。”我认为他的这种观点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分配方式,与中国的“按劳分配”有相通之处。中国现阶段的初次分配采取的就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按需分配。历史上的大跃进,我们曾经尝试过公社化,对人们采取按需分配的原则。这样的后果是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下降,最终导致生产力下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发展的时机,社会也慢慢出现了动荡。所以后来中央政府采取了新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我认为,在现在中国国情的条件下,生产的物资还不是富足的情况下,采取按劳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既能够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也能够调动起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比较合理的。
本文标题:经济学名著的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1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