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翻译史概述-ppt
中西翻译史及翻译理论概述在职研究生班目录中国翻译史概述中国翻译理论概述主要翻译理论介绍原文阅读(或教学视频)中国翻译史分期东汉至唐末的佛教翻译明末清初的西学(科技)翻译清末的西学翻译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翻译高潮中国翻译简史开端夏、商朝的翻译活动夏后即位,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周朝的翻译象胥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1.中国翻译简史周朝的翻译寄、象、狄鞮、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鞮,北方日译。其他称呼:舌人、反舌、行人翻译的来历越人歌:我国历史上第一篇诗歌翻译1.中国翻译简史·秦的翻译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在此过程中应该会有很多翻译活动,但至今未有很多著述。西汉的翻译翻译活动增多译官东汉至唐末的佛经翻译汉时傳入中國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白马寺译经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迴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汉朝佛教翻译之始《浮屠经》浮屠—Buddha,佛陀,浮图,复豆白马寺译经《四十二章经》佛经翻译概览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唐代臻于极盛,北宋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马祖毅,18-19)四个阶段:草创时期(beginning):东汉桓帝末年到西晋发展时期(development):东晋到隨全盛时期(highlight,flourishment):唐代结束时期(ending):北宋译者及译本(TranslatorsandSourceTexts)译者:西方来华僧侣(monks)—安世高、支谶;中国僧侣—西行求经,回国,译经。译本:胡本(西域文本);梵本。草创时期东汉到西晋安世高译经:被确认为我国确凿可考的译经之始—《明度五十校计经》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佛经翻译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东晋—隋末(317–617A.C)佛经翻译的发展阶段释道安:五失本,三不易鸠摩罗什,意译彦琮:《辨证论》译者的条件:八备全盛时期·唐朝特点译者多为汉人,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和佛理。有计划地进行佛经翻译。译场制度更加完善。。译文质量好,忠实性较高。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明清之际的翻译活动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利玛窦MatteoRicci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在中国建立第一所天真教堂(1582)精通汉语汉俗,熟读儒家经典《几何原理》;《四书》明清之际的翻译活动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李之藻:万历四十一年与利玛窦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八卷),是中国编译西方数学的最早著作《圣经》翻译:贺清泰(P.L.DePoirot),艾儒略清末的翻译林则徐:“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林则徐在使粤和督粤期间(1839-1840年)曾组织人员翻译编纂了《四洲志》洋務派建立的譯書機構京師同文館設於1862年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是19世紀中國最大的西書翻譯出版機構清末甲午战争后的翻译维新派对西方政治历史书的大量翻译日文书籍的翻译或转译报社出版社推出大量的翻译作品翻译理论方面:严复的信达雅:《天演论·译例言》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Elegance梁启超翻译批评、翻译史的贡献:《西学书目表》,《论译书》、《译印政治小说序》,《佛教之初输入》、《翻译文学与佛点》、《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晚清时期外国文学的翻译《伊索寓言》、《天方夜谭》、《鲁宾逊漂流记》、《茶花女遗事》、《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妮娜》……林纾、周桂笙、徐念慈、伍光建、马君武、苏曼殊和王国维等。五四时期的翻译特点提倡白话翻译翻译语言西华(异化翻译)直译多于意义首倡了风韵译、神似、神韵文学翻译受到重视:译本的选择以俄国作品居多,法国、德国、英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也深受青睐.进行翻译理论、方法的大讨论五四时期的翻译主要翻译家:鲁迅胡适郭沫若郑振铎朱生豪周作人巴金梁实秋冰心林语堂茅盾郭沫若瞿秋白朱生豪朱光潜1949后的翻译傅雷提出“传神”、钱钟书提出“化境”,又为传统翻译理论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文革期间,翻译工作基本停止。改革开放后,译界长期徘徊于原有的认识水平上。80年代后半期,谭载喜等人主张“必须建立翻译学”的呼声日益高涨。1990年,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理论》出版,译界公认此书为现代翻译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传统译论也就圆满地划上了句号,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成体系的现代翻译理论。西方翻译理论介入,多元的翻译格局。近几年,翻译学科建立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设立(MTI)归纳中国翻译简史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清末的西学翻译、民初“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总序言佛经的翻译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的翻译归纳中国翻译简史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中则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分期来划分的,即把中国翻译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部分:古代翻译史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至清干隆初年《番清说》为止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近代翻译史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现代翻译史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翻译史则从建国后至今西方翻译简史-29西方翻译实践史开端《七十子希腊文本》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译史上最早的译作,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这一阶段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30西方翻译实践史第二次高潮出现在罗马帝国后期。此时圣·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第三次高潮出现在11-12世纪。此时,西方世界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西方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在翻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31西方翻译实践史第四次高潮文艺复兴时代晚期。除了宗教之外,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译作。其中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次飞跃。这部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2西方翻译实践史第五次高潮17-20世纪这一时期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33西方翻译实践史第六次高潮开始于二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翻译的范围随经济、科学的发展而大大扩展,科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和团体的组建。人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机辅翻译翻译理论流派众多
本文标题:中国翻译史概述-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1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