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方案2020年3月2一、项目背景AA公路管理局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信息采集、融合、分析、预警,以及管理调度指挥等先进技术手段,采集整合公路数据资源,建设全省路网运行监测和应急事件预警系统;整合公路行业相关业务,建设公路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系统,构建省级公路应急指挥平台,补齐公路行业在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指挥方面的短板,打通国家-省-市-县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体系中的省级瓶颈,实现全路网运行可视、可测、可控,应急事件处置高效,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体系贯通联动,公众出行服务优质;同时,强化数据分析与应用,为公路执法监管、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全面构建全省统一、全路网覆盖、省市县联通、业务涵盖、功能完整、管理动态、信息即时、指挥直达的全省公路网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路网管理智能化、应急处置高效化、公共服务优质化、辅助决策科学化。二、项目建设方案及内容(一)建设目标根据全省公路应急体系建设总体布局,遵循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建设涵盖路网监控、应急指挥、信息传报、辅助决策功能的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同步建设省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完善相关路网管理技术标准,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二)基本功能1.路网监控功能通过接入外场固定视频监控,巡查车辆、单兵装备等移动视频监控和无人机视频监控,实现“三位一体”路网视频监控,同时接入桥梁、隧道、路面、边坡技术状况,交调、收费流量监测数据,远程监控监测路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公路运行异常、突发情况,并根据事件分级生成相应的预警建议。普通国省道监控视频信息由外场监控设施接入县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市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对辖区内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实行监控,并接入县级平台传送的普通国省道监控信息;高速公路监控视频信息由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的监控中心接入市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2.1.应急信息处理3对应急事件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值守人员值班计划制订,值班人员管理,交接班日志登记管理。具体为值守人员对监测到的预警事件进行值守填报,对填报的内容进行类型划分和预警等级初判,把初判的信息发送给负责的相关领导。2.2.应急资源调度对区域内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应急事件周边区域应急资源进行动态、静态定位、快速查询、管理调度;对各类公路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2.3.应急处置指挥根据各级、各类公路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流程,通过视频、语音系统对应急处置现场进行分级处置和远程指挥。2.4.应急处置评估通过对应急处置过程信息的记录和总结,实现对应急处置效果评估、应急处置能力评估、灾害损失的分析和评估。3.信息传报功能满足公路应急事件信息传报,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及要求,编写调度、报送指令,并经审核后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传报。4.辅助决策功能对公路行业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应急资源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为公路行业管理与决策、社会公众服务提供数据支持。4.1.数据可视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路网运行动态数据以及各类业务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报表、图表等实现“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的数据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包括公路路面状况、桥梁隧道技术状况等信息;路网监测数据,包括外场设备运行状态、超限、交通流量拥堵等信息;应急资源数据,包括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应急专家;以及公路应急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灾害损失与抢通情况、公路受灾及通阻情况等信息。4.2.辅助决策根据公路行业各业务需求,基于上述各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为行业决策提4供辅助。(三)主要建设内容1.建成省市县三级统一应用的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系统按照部省有关功能要求和技术标准,搭建与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平台数据共享,省、市、县三级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共用的应用系统,包括公路设施管理系统、路网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应急处置与指挥系统、行业辅助决策系统、移动终端应用系统、信息传报管理系统等。通过公路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建设AA公路网运行“一张图”,实现路网运行动态数据以及各类业务数据的可视化管控,对获取的公路路网运行、公路应急事件等信息进行分析与报告、预测与预警,为省、市、县公路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建设应急处置系统支撑平台定制开发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数据管理子系统、视频管理子系统、定制开发公路地理信息子系统、统一认证门户子系统等,采购应用服务中间件、数据库管理软件、GIS基础支撑软件产品、企业服务总线、CMS内容管理系统、通讯集成平台软件构建应急处置系统运行环境。3.建设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中心)配套设施利用省局现有指挥室局部改造形成省级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中心),增加核心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防火墙、路由器、网络交换机、视频联网平台设施基础设施、信息数据采集汇总(公路基础数据、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动态数据、应急数据)、音响设备等配套设施设备。4.整合全省公路数据资源对全省路网、各业务数据及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等综合应急处置系统接入数据汇聚应用,形成系统、全面、多维度的公路网数据库,建设全省公路基础、路网运行动态、应急资源等数据库,以《AA公路行业基础数据元集》(浙公路〔2013〕5号印发)为标准,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数据交换协议,实现全省路网运行、应急处置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5.搭建应急指挥专线为实现省、市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满足视音频、指令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全路网运行监控、应急处置视频会商、远程指挥等功能,租用运营商的通信线路资源搭建省、市公路应急处置平台通信专线,并对应急指挥专线进行详细的5逻辑设计,包括拓扑设计、地址设计、VLAN划分、针对业务进行QOS部署、网络安全规划设计等。6.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在充分借鉴国家及省级的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科学性、可拓展性和可共享性等原则,建设涵盖公路信息资源交换、通讯协议、应用服务、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四)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6个月。6(一)系统整体架构1.应用服务层包含路网运行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指挥、行业辅助决策、信息服务管理;2.应用支撑层数据交换与共享、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视频管理平台、统一认证平台、集成通讯平台;3.公路数据资源中心公路基础数据、路网运行数据、应急资源数据;4.公路外场终端视频监控设备、交调设备、桥隧监测设备、超限监测设备等;5.基础资源层包含服务器、存储、流媒体服务器等;6.系统稳定性本项目建设的系统,可用性要求较高,核心系统可用性A=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MTTR(平均维修时间))至少为99.999%,系统需要确保7*24小时高效运转。其余系统要求一般,达到99.9%即可。77.系统响应时间根据工程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考虑到不同类型用户对响应时间的忍耐程度,结合安全畅通和应急管理业务对系统响应时间的要求,综合查询和分析要求系统1S内输出结果并展示给用户8.网络传输性能采用运营商提供的SDH标准的网络,要求网络保持24小时连通,数据传输时延小于100ms,且省到地市成环,带宽不小于200MB。9.系统的存储:根据《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中对省级数据存储要求来规定本平台建设:路网平台业务数据不少于3年,备份存期不少于5年;对需要存储的视频数据存储不少于1周,备份存期不少于1年。10.系统访问(1)系统用户访问量:系统需支持同时在线用户数不少于1000个;(2)并发访问人数:系统需支持同时访问用户数不少于50个;(3)视频访问数:能够满足20个用户同时并发40路观看视频;省公路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客户端并发5路以上,固定上屏幕48路以上。(4)移动终端接入视频路数:单个终端支持20路同时并发。11.系统安全保密性本次工程系统安全总体上需要遵循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第二级的规范要求进行建设。12.系统第三方测试根据国家发改委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本次工程系统测评工作需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认可,且由中标人委托的具备全国信息系统资质的软件测评和安全测评的第三方测评机构负责,并在系统通过测试后需出具合法的信息系统综合测评报告。13.系统可扩展性8随着公路行业的不断发展,管理部门也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应用系统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在系统设计和建设上要充分考虑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拓展需要,考虑与省、市级路网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需求,为平台升级奠定技术积累。(二)应用软件系统1.路网设施管理系统通过接入外场固定监控、巡查车辆、单兵装备、无人机等移动监控,及既有业务管理系统的桥梁、隧道、路面、边坡技术状况,交调、收费流量监控,实现“三位一体”路网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公路运行异常、突发情况,并根据事件分级生成相应的预警建议,并对公路重要设施信息、路网运行事件信息、应急资源等,通过一张图的形式,实现在电子地图上动态显示、标注、统计、分析、查询。(1)路网基本信息管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对公路重要设施信息进行数据采集、编辑、整合、入库和管理操作,实现对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信息、基础属性信息、技术状况信息的集中展现和可视化管理。(2)路网设施信息管理对路面、桥梁、隧道、涵洞及收费站、交调站、服务区、养护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治超站点、治超站点非现场执法点等安全、管理、服务设施的技术状况及基础信息进行标记、展示,并实现统计分析查询;同时对国省道易灾毁点段进行三维建模,并在电子地图上标记、展示,对桥梁、隧道、大型边坡以及沿线附属设施建立基于二维码的信息管理系统供管理人员使用。三维实景模型重建,要求:1)应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2)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3)重点的区域三维模型实景重建要求:比例尺精度达到1:500;暨地面实际测量精度小于等于5cm;4)可以实现空三成果输出到传统测量软件系统(如:INPHO、LeicaLPS等)95)支持.EXIF元信息自动读取(GPS标签信息、焦距、像素尺寸、传感器类型等信息自动读取);控制点编辑(控制点点位预测支持,支持全球EPSG标准坐标系统:包括地理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笛卡尔坐标系统);6)支持以xml/xls/xlsx/txt格式导入外部定位信息(包括INS系统数据或者第三方软件的空三计算成果);7)支持输出OBJ格式模型至第三方工具进行人工修饰,并将人工修饰后的模型导入软件再进行自动纹理映射和模型替换;8)支持输出TDOM(真正射影像)成果,TIFF/GeoTIFF、JPEG、KMLsuper-overlay等格式;9)支持输出DSM(数字表面模型)成果,TIFF/GeoTIFF、ESRIASCIIraster/ASC、XYZ等格式;10)支持生成带有多细节层次和分页优化的三维模型数据,能够输出包括i3s、3mx、s3c、ESRIi3s、osgb、fbx、STL、dae、GoogleKML等通用兼容三维模型格式,支持导入包括超图SuperMap、BentleyMicroStation、ESRIARCGIS、伟景行Citymaker、SpacEye3D等多种主流三维GIS应用平台;(3)路网技术指标管理国省道路线编号、里程桩号、技术等级、行车速度(含运行速度)、横断面形式等技术指标,在地图上标记、展示、统计、分析、查询。(4)应急资源信息管理对全省公路应急抢险保障力量(应急指挥中心、抢险中心、队伍、设备、物资等)进行标记、展示、统计、分析、查询。2.路网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1)路网视频监控接入既有路网固定监控视频、巡查车辆、单兵设备、无人机等移动监控视频,实现对路网运行的视频监测。(2)路网突发事件、异常情况监控根据应急指挥中心值守人员、巡查人员、抢险人员录入发现的路网运行突发10事件、异常情况信息,系统可实现对路网运行异常情况、突发事件的监控,并对路网突发事件、异常情况进行电子标记,及时发出有关事件描述的警示提醒框。(3)路网通阻情况监控通过接入既有交调
本文标题: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3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