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欢迎各位家长四年级家长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欢迎您的到来——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倾情教育,孩子努力进步!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家长会。关心、帮助、督促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使您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尊敬的各位家长:•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才。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我们的努力+您的关爱=孩子的成功目前我们的社会教育堪忧。有专家曾撰文说:“五加二等于零”。什么意思呢?即学校花了五天进行正面教育,一个双休日,学生们回到社会,就什么都学会了。如电子游戏等,只有学校家庭携手配合,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今天的会议有六项议程:一、班级情况分析;二、班级管理情况分析;三、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四、对家长的建议与要求;五、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六、争取做理想中的家长。四年级是由52名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孩子组成的一个班集体。其中男生29人,女生23人。同学们个个都有鲜明的个性.班级情况介绍职务姓名职务姓名班长张丽娜副班长徐子轩语文课代表张丽娜数学课代表徐子轩英语课代表张清涵体育课代表房文庄班委会成员二、班级管理情况分析•我们班是一个民主化的班级,尊重学生的意愿,注重学生的性格发展。帮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让学生为这一人生目标努力奋斗。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比如:将垃圾放在我们的垃圾袋里。也正因学生有这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的卫生干净了。三、期中考试成绩分析•5月3号我校进行了统一的期中考试,试卷满分是100分。为了激励优秀生,鼓励后进生,我校特准备奖状,下面有我公布得奖名单,颁发奖状。期中考试语文单科前三名1刘旭2邵愉涵3徐子轩表扬有些学生学习没有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做笔记,课堂效率低.在学校,有些学生自觉性比较差,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放学之后,没有及时回家,在外游荡,很晚才进入学习状态。做完作业后没有复习预习。周末、假期时间过于放松。有些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马虎,作业差错多,选择题乱猜;老师讲评过的练习始终没有及时订正的习惯,导致已做过的练习屡做屡错。到考试时遇到难题不是去思考,而是乱猜。少数学生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自觉性不够、家长关注的太少、父母不在家的太多,要引起重视,同时希望家长配合教育。问题:1、忘记带课本、试卷等学习用品,对待上学马马虎虎。例子:行知天下一定让孩子自己晚上做完作业后检查书包里的东西是否放好。2、上课时,对于老师反复重复的作业等事情,就是听不见,不知道怎样上课。老师及时的提醒和家长经常的嘱咐。3、自主学习自主性不够,总是在他人的督促下去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及时巩固、复习和预习的好习惯,让孩子从意识上真正弄明白学习是给自己学的。4、有一部分同学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不管不问,更谈不上去检查了。或许您已经习以为常,您的工作繁忙,但作为一名负责任的任课教师,我得每天检查孩子们的作业情况,您换位思考一下,每天总是那么些同学把作业乱做一通,我是把责任全部推卸在孩子身上还是您也有很大的责任?您如果说不在乎孩子的学习,那我的观念也应该变化一些吗?我也不去管理吗?您有没有想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她)将会成为怎样的人?请您拿出您的一点宝贵时间给孩子检查一下做作业,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事情,增进一下与孩子的感情,让孩子更加优秀的发展。以上问题,我们老师一定会想办法去解决,但是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1、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今后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业。打扫教室、卫生区卫生表面上看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教育应该是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原则。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当中,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承担一定的责任;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衣物、碗筷,倒垃圾……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劳动积极、做事认真。2.了解上学、回家的时间,时刻了解学生的动向。上午上课:7:50(建议7:30以后到校)中午放学:11:20下午上课:2:30(建议2:00以后到校)下午放学:5:30作息时间表3.给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4、努力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1)安排好作息时间(2)督促孩子做好预习、复习工作(3)有选择地看课外书(4)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您的关注,是孩子的期待;您的赞赏,是孩子的骄傲;您的鼓励,是孩子的动力。四、对家长的建议: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多关心孩子学习,多与之沟通平时多鼓励孩子,多讲道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家不上网,在外谨慎交友配合学校教育,加强与老师联系给家长的建议•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靠学校靠老师就够了,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许多家长却忽略了这一块。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过度溺爱、许多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都充分满足,就怕孩子受累了、吃苦了,容易养成小孩一些不良的习惯,其表现在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体谅别人,造成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的障碍。放任自流•有些家长平时工作很忙,在小孩的生活上只给予充分物质保证,很少能抽出时间来关心小孩的其他方面。随着小孩成长,其心理上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同时,现在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所以平时家长要了解孩子行为及心理上的一些变化。过度严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很强,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平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要求很严格,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对孩子潜力的挖掘也有不好的影响。为什么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父母的话都不愿听?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无论是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里没有灵丹妙药,但却有许多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技巧。建议一:身教重于言传教育无他,榜样而已建议二:“斥责”要有的放矢批评要达到效果很重要的原则是弄明白孩子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和批评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自己看不惯的就批评,甚至数罪并罚。常常会让孩子挨了批评还不知道为什么。为此,在批评孩子前一定要有的放矢。建议三:重结果更重过程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是否有效率,或者是否适合孩子,而是只关心结果。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还不断地提醒孩子还有不足,这个错误不该犯,那个错误不应该。结果,让孩子对自己没了信心,甚至是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的学习动力,在面对考试时,更多的不是去想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而是担心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不能有好的出息,结果可想而知。建议四:保持一致,始终如一家长有的时候,能够注意到孩子的问题,自己工作吃力了,或者情绪不好时,就懒得理孩子了。这种状况常常使孩子感觉到教育只是满足大人的需要。此外,目前许多孩子教育中还受到祖辈的影响,父母与上辈的教育观点不一致,常让孩子有机可乘,最终影响到教育效果。建议五:分解目标,逐步实施无论是培养习惯、改正缺点,还是实现目标,都必须是可以操作的。所谓“操作”的含义就是孩子知道第一步该干什么,第二步该干什么。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只是一个理论上成立的计划,那么就无法指望孩子能够如你所愿。建议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真正怜惜孩子的家长,一定允许孩子有失误的时候,并且在孩子失误时抱有强烈的同情心而不是简单的训斥。如果能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失误而不是站在对立面批评,即使孩子考砸了,他也会主动告诉你,因为这时候他非常需要有人分忧。能分忧的家长一定有权威,也一定能让孩子更加珍惜父母给予的这份自由。爱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孩子的积极性往往反映出家长的积极性,成才的孩子常常是在家长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相反,家长如果对孩子采取压制、甚至歧视态度,往往会扼杀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应该表扬就及时表扬,口头表扬一点不逊于物质奖励,而且往往效果更好。给钱并不是教育,给钱并不是爱。建议七:会爱孩子五、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误区之一:由宠爱而溺爱;•误区之二:由失望而暴力;•误区之三:由失望而冷漠;•误区之四:由期望而狂热;•误区之五:由信任而偏信;•误区之六:由爱护而袒护;•误区之七:由怜爱而包办;•误区之八:由托付而推卸;•误区之九:由疼爱而无限满足;•误区之十:由分歧而不配合。六、理想的家长八条做法:1.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表率。2.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3.要允许孩子出错。4.放手让孩子做他想做又能做的事。5.帮助孩子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6.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判断是非。7.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8.有时间的话读一点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尊敬的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会尽力,同时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希望家长能重视,你们的孩子需要我们教育,我们的学生也需要您的呵护。最后,我想说:在班级工作中,我做得不足的地方,希望家长理解、见谅,敬请各位家长提出宝贵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家长们多和我交流。总之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信有你们的关心和支持,再加上同学们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有更大的进步。衷心地谢谢大家!最后,祝各位家长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谢你们的支持。孩子是我们希望,我们多希望他们能好好生活,好好学习,那么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相信他们可以向着各位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愿我们的学生蓬勃向上,全面发展,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龙”、成“凤”。谢谢大家!说得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家长谅解。感谢聆听!THANKYOUFORWATCHING!放映结束欢迎批评指导!!
本文标题:四年级期中家长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3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