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2.了解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时空观念:了解宋代理学宋词元曲和科技等史实,涵养辽宋夏金元的时空特征;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儒学复兴的原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史料实证:了解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文字,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发展格局;历史解释:对程朱理学的内容和影响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正确认识辽宋夏金元的艺术成就,培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前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一段话,内容是对唐、宋两朝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比较,认为宋朝明显高出唐朝。唐朝人的物质生活水准平均而言不如宋朝,唐朝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于宋朝,《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宋朝富裕家庭的日常生活。前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邓广铭“宋: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想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1.农业发展:(1).原因(2).结果(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2)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3)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西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经济作物的发展北宋至南宋初,棉花种植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历史纵横北宋的人口P60历史纵横概括材料中的内容,及其出现的原因1材料描述了北宋人口增长的情况2材料是对北宋人口情况的介绍。人口增长与社会的安定、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农业发展虽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基本上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辽夏金元时期,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辽代统治者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善的的灌溉系统,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金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后,将具有先进农业文明的汉人迁至东北各地,充实人口,开垦荒地。元世祖对农业十分重视。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泥机构大司农司,向全国颁布《农桑辑要》一书指导农业生产。2.手工业发展(1)制瓷业(2)矿冶业(3)印刷业知识梳理宋:1瓷器:制瓷出现了以五大名窑特点:风格各异,色彩多变,质感浑厚2矿冶: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宋朝新兴的手工业,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元朝:瓷器: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宋代瓷窑遗址(四川成都)耀州出土的宋代窑炉遗迹制瓷业钧窑月白釉碗官窑穿戴瓶汝窑天蓝釉长颈镶金瓶定窑孩儿枕哥窑海棠式花盆宋朝五大名窑知识拓展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代表了宋瓷的最高水平。其待点是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目更求釉的质地之美。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元代瓷器的代表产品:青花瓷和釉里红冶矿业“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官卖石炭增二十余场,而天下市易务,炭皆官自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人烧煤炼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道,中国有一种黑石头,能够燃烧,着起火来象木柴一样,而且终夜不灭。当时,欧洲人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都觉得十分新奇,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人用煤做燃料,都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年了,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煤这种燃料。P61史料实证挖煤图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苏轼诗集“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南宋庄绰(1)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但由于开采条件的限制,煤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使用。(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到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昇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印刷术的传播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逐步推进的,先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再传到欧洲。……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用铅、锡、锑合金制造西方字母活字,开创了欧洲文明史的新纪元。——袁行霈、邓小南《中华文明史(第3卷)》经由波斯传往西方,(1)提高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普及;(2)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印刷术的意义二、商业和城市繁荣榷场是宋辽夏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交易的场所。宋朝:表现:1宋朝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涌现2宋朝边境设立榷场和辽西夏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宋朝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出现纸币“交子”。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材料:(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大众服务商业成主流。1、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①根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②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2、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府政策等③交通:交通便利④货币:货币统一史料: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宋]庄季裕《鸡肋编》官方榷场贸易,民间贸易均十分繁荣。史料: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明)沉德符《野获编》史料实证海上丝绸之路3.纸币(1)出现原因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2)出现及发展史料实证北宋交子南宋会子纸币产生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作用: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重要财政来源•北宋的东京城内的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有说书、唱曲、耍杂剧、踢球的。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剃头、剪头、相面、算卦的。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昼夜不歇,热闹非凡。知识梳理宋朝:原因: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特点: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朝: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城市的繁荣北宋娱乐场所——瓦子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打破时空限制商业服务于大众边境贸易兴盛海上丝绸之路鼎盛商税成为主要税源货币需求大、纸币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柳永元大都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材料一阅读史料,分析经济现象?“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宋史》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北商品交流(1)开始:唐朝中期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结束: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4)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三、经济重心的南移(3)扩大: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变化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①自然因素:北方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南方自然条件适宜②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③经济因素: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阶段时期概况江南初步开发孙吴东晋南朝①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②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江苏南京)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南移开始中唐以后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南移继续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南移完成南宋①北宋灭亡,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元朝①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为将南方财赋北运,重新开通大运河,缩短了航程;③为运输江南的粮食,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规律: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②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割据战乱时较为明显。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性。经济中心南移知识拓展知识梳理影响:(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2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3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经济中心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发展: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文化教育: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呈现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4对民族关系: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南迁,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中原人口南下,和南方少数民族不断融合,促进了民
本文标题:《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5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