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关于乡村贫困户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关于乡村贫困户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现年43岁的***是XX县蓼泉镇墩子村三社村民,家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文化程度低成为其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由于妻妹刘海珺是残疾人,在XX市聋哑人学校上学,岳父岳母年老体弱,并且丧失劳动能力,淳朴善良的他担负起了供养妻妹上学、赡养岳父岳母的重担。生活的贫困曾一度让正值中年的他身心俱疲、不堪重负。2014年,秦申国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3281.3元,比全村人均收入低6908.7元。困境中不绝希望,寻出路才是正道。随着“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该村联村干部进村入户、精准帮困,为贫困户做好解决生活实际困难、谋求发展出路工作。在联户干部积极出谋划策、鼓励支持下,秦申国进驻“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其中经营肉牛养殖舍1栋、饲养肉牛18头,走上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增收致富之路。为提高肉牛养殖水平,联户干部采取“一对一”、“定期定时”科技帮扶措施,为其提供饲料加工调制、肉牛育肥、繁殖控制等肉牛养殖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肉牛出栏效益。“今年我经营的牛舍里产了三头小牛,两头母牛我打算卖出,剩下的一头自己养,而且有两头肉牛也马上就能出栏了。今年肉牛价格不错,估计一共能增加收入两万多元”。秦申国说着,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他还表示,多亏了联户干部的支持与帮助,觉得经营肉牛效益很好,对自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其实,秦申国的例子只是该村贫困户依托“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墩子村,像秦申国这样靠奶肉牛养殖、高原夏菜种植、设施葡萄经营增收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多形式了解群众疾苦,多渠道反映群众呼声,多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是广大联户干部开展“双联”行动、实施精准帮扶的有效途径。在联村干部、村社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墩子村在草畜养殖富民产业培育上效果显著,新兴林果产业探索方面力度空前,充分发挥该村特色富民产业优势,做好“牛”文章,打好“葡萄”牌,精心打造出肉牛养殖、设施葡萄种植专业村。当走进XX县蓼泉镇“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正门,引入眼帘的便是56栋排列整齐的奶肉牛养殖牛舍,小区内已经铺设了平坦宽阔的水泥马路,配套完善了方便快捷的水电设施,治安室、消毒室、办公室、科技培训室等也已配备齐全,养殖户生活区坐落有致,牛舍牛群膘肥体壮,园区内没有任何异味,很难让人把如此场景与传统的养殖牛舍联想到一起,构成了一幅具有生动气息的现代化新型养殖产业园。按照发展规划,该示范园地处唐湾、墩子和湾子村南部,规划占地面积达12283亩。从2012年开始,计划利用3--5年时间,分期建成集奶肉牛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能源利用和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优质牧草种植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建成后,奶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一万头以上,现代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及优质牧草种植达到一万亩以上,其中特色种植基地3229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554亩,设施农业种植基地2500亩,防风林网2000亩。近年来,蓼泉镇党委、政府紧抓全市绿洲奶肉牛基地建设机遇,认真贯彻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南沙窝荒滩资源优势,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分期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势必不断增加全村扶贫减贫效益,明显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今年以来,按照全县“1+20”精准扶贫方案,借着“双联”和精准扶贫攻坚两股强劲的东风,该村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通过项目资金拉动、产业培育富民、聚合力量帮扶、政策扶持到户、技能培训扶智、美丽乡村靓化等行动,争取项目资金40万,完成“双万”养殖小区改造工程,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3500头,肉羊饲养量达到4000只;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扩建钢屋架拱棚156座,设施葡萄累计达到564座;示范园区的建设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实现了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沼气沼渣沼液的高效利用,为推动全镇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墩子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培育多元推进,扶贫减困效益明显,贫困户生活正发生的飞速的变化,自我谋求发展的信心也日益增强。蓼泉镇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1+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找准发展致富产业扶持政策结合点,争取项目完善“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促进规模和基础设施标准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村民依托““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富民产业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宽,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亦为期不远。一、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本人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始终,并时刻能够以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善于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能经常深入农村一线调查研究.二、加强学习,不断进取深深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在学习上,他能够抓住点滴时间,汲取精神食粮,丰富自我,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三、恪尽职守,锐意创新能够深入基层,勤于调研,和农民深交朋友,及时了解和掌握民情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能模范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作执行制度的表率。在工作中能沉下去,能结合农村实际提出一定独到的见解,能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为群众办事,为扶贫办分忧解难。主动协助办领导搞好工作。工作思路开阔,勇于创新,富有改革意识和开拓精神。在所包村组中,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指导村组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紧紧依托项目实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从2010年到现在为止,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共完成深山移民扶贫地质灾害区搬迁1889人,670万元。生态移民908人,资金317万元。争取XX市泗洲镇祝家重点污染区搬迁指标1667人,资金2917万元。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800多人。完成全市6个重点村项目50个,资金325万元。不但超额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交与工作任务,博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现年43岁的***是XX县蓼泉镇墩子村三社村民,家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文化程度低成为其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由于妻妹刘海珺是残疾人,在XX市聋哑人学校上学,岳父岳母年老体弱,并且丧失劳动能力,淳朴善良的他担负起了供养妻妹上学、赡养岳父岳母的重担。生活的贫困曾一度让正值中年的他身心俱疲、不堪重负。2014年,秦申国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3281.3元,比全村人均收入低6908.7元。困境中不绝希望,寻出路才是正道。随着“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该村联村干部进村入户、精准帮困,为贫困户做好解决生活实际困难、谋求发展出路工作。在联户干部积极出谋划策、鼓励支持下,秦申国进驻“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其中经营肉牛养殖舍1栋、饲养肉牛18头,走上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增收致富之路。为提高肉牛养殖水平,联户干部采取“一对一”、“定期定时”科技帮扶措施,为其提供饲料加工调制、肉牛育肥、繁殖控制等肉牛养殖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肉牛出栏效益。“今年我经营的牛舍里产了三头小牛,两头母牛我打算卖出,剩下的一头自己养,而且有两头肉牛也马上就能出栏了。今年肉牛价格不错,估计一共能增加收入两万多元”。秦申国说着,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他还表示,多亏了联户干部的支持与帮助,觉得经营肉牛效益很好,对自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其实,秦申国的例子只是该村贫困户依托“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墩子村,像秦申国这样靠奶肉牛养殖、高原夏菜种植、设施葡萄经营增收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多形式了解群众疾苦,多渠道反映群众呼声,多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是广大联户干部开展“双联”行动、实施精准帮扶的有效途径。在联村干部、村社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墩子村在草畜养殖富民产业培育上效果显著,新兴林果产业探索方面力度空前,充分发挥该村特色富民产业优势,做好“牛”文章,打好“葡萄”牌,精心打造出肉牛养殖、设施葡萄种植专业村。当走进XX县蓼泉镇“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正门,引入眼帘的便是56栋排列整齐的奶肉牛养殖牛舍,小区内已经铺设了平坦宽阔的水泥马路,配套完善了方便快捷的水电设施,治安室、消毒室、办公室、科技培训室等也已配备齐全,养殖户生活区坐落有致,牛舍牛群膘肥体壮,园区内没有任何异味,很难让人把如此场景与传统的养殖牛舍联想到一起,构成了一幅具有生动气息的现代化新型养殖产业园。按照发展规划,该示范园地处唐湾、墩子和湾子村南部,规划占地面积达12283亩。从2012年开始,计划利用3--5年时间,分期建成集奶肉牛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能源利用和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优质牧草种植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建成后,奶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一万头以上,现代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及优质牧草种植达到一万亩以上,其中特色种植基地3229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554亩,设施农业种植基地2500亩,防风林网2000亩。近年来,蓼泉镇党委、政府紧抓全市绿洲奶肉牛基地建设机遇,认真贯彻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南沙窝荒滩资源优势,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分期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势必不断增加全村扶贫减贫效益,明显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今年以来,按照全县“1+20”精准扶贫方案,借着“双联”和精准扶贫攻坚两股强劲的东风,该村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通过项目资金拉动、产业培育富民、聚合力量帮扶、政策扶持到户、技能培训扶智、美丽乡村靓化等行动,争取项目资金40万,完成“双万”养殖小区改造工程,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3500头,肉羊饲养量达到4000只;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扩建钢屋架拱棚156座,设施葡萄累计达到564座;示范园区的建设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实现了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沼气沼渣沼液的高效利用,为推动全镇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墩子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培育多元推进,扶贫减困效益明显,贫困户生活正发生的飞速的变化,自我谋求发展的信心也日益增强。蓼泉镇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1+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找准发展致富产业扶持政策结合点,争取项目完善“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促进规模和基础设施标准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村民依托““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富民产业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宽,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亦为期不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20**年他注册500万元成立了XX县自强红枣专业合作社,以农资购销,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主的XX县润康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主要致力于红枣产品的升级与研发,注册了“喨点”、“丝路金缘”“枣皇家源”等商标。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土生土长的五里墩村农民的程金军更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引领带动五里墩村农户靠劳务输出增加收入,着力解决群众家庭收入少、外出务工难的问题。一是取舍有得专攻红枣市场,解决了贫困户红枣难销的困境。2004年,家乡的小枣销售出现了困境,为解决大家的农产品销售难题,程金军组织人力开始四处收购红枣,并拖着残臂和工友们一起肩扛手提,当年为本村农户销售小枣325吨。在经历了家乡群众红枣丰收难销的困境后,结合本地红枣资源丰富的优势,经过再三考虑,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一些产品,专攻红枣产品,这一决定有效解决了五里墩村村民们红枣无销路的难题。二是电子商务盘活红枣市场,化解了贫困户红枣价低的问题。2007年程金军通过阿里巴巴为河南漯河的食品出口公司出售了425吨孜然,赚了12万,同年9月,他在阿里巴巴网络平台上发布大量红枣信息,当年销售小枣325吨,销售额达422.5万元。这两件事是他坚持做电商后的第一桶金,这更加坚定了他坚持电商致富的信念,随后的几年,他凭借诚信为本的
本文标题:关于乡村贫困户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6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