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蜀道难》作业设计教学目标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来看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在知识和能力维度,要求加强诵读涵咏,感受意境形象;在过程和方法维度上,要求整体感知,赏析内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上,要求理解思想内涵,领略时代精神。语文教学要尊重文体,依文体而变。诗歌教学应以“诵读”为切入点,用诵读带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本课的教学我期望能渗透新课程理念,以诵读为主线,通过学生写作体验、阅读体验、诵读体验的有机结合,逐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的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杂言体的语言特点,感知诗歌的奇想架构和情感变化。2.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基调。3.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怀,激发学生对家乡山水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在三个教学目标中,第一个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第三个则是教学的难点。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希望能够突破难点,将其落到实处。预习作业:1、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工具书,辨明陌生字音,标注词语释义。2、创设情境,给出范例,要求学生为学校即将举行的“唐诗名篇诵读会”写一段串词,介绍朗诵篇目《蜀道难》。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整合背景资料和文学常识,在课前进行初步的感知评赏,通过习作展示、师生共同评议,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创设诵读情境,为朗读《蜀道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师生评议过程中,李白的形象会在学生的认知中渐趋明朗,李白的诗风和人格亦会初现端倪。范例: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技冠群芳,成为领衔之作。明月如明镜,映照环宇,也映照心灵。苏东坡心寄明月,把自然、神话和人生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他振起想象的双翅,巡视天宫,叩问上苍,俯瞰人间。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他乡思念故乡亲人。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课后作业:仿照《蜀道难》,歌咏家乡山水风物,如《敦煌美》、《丝路长》、《祁连高》等。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比较原诗,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杂言体的特点,在诵读不同句式时应当体现出变化。同时学生会感受到,失去了表达自己生命和情感的冲动,只是堆砌辞藻、追求形式,诗情诗意就荡然无存了。借助拓展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本中所呈现的人的鲜活的生命力,用“联读促写”的方式进行拓展与运用,充分发挥诵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地突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难点。五.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蜀道难》作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7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