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整体备课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整体备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2、地位和作用本单元较全面地学习了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和鉴别,从学习研究物质的角度看,本单元具有典型性,从本单元在全书的地位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考重要的知识考点。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不同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其性质和用途。②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的装置选择及探究方案设计。③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分析装置的不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③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④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漫画、图片等分析讨论交流的方式,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介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学情分析在前两个单元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这两种非金属单质,这为学习本单元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O2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常识和实验技能,这为学习CO2的制法奠定了基础。生活中学生对碳的知识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发现问题和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较差,对仪器用途和性能不太熟悉,教师应该具体指导,合作探究学习。三、教法、学法1.媒体辅助法、实验探究法、学案导读法、比较归纳法。2.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用分析、对比和归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拓展理解和运用。四、复习策略单元课时安排:共5课时课题11课时,课题21课时,课题31课,。单元复习及测试2课时(知识整理与迁移、巩固练习与测评、拓展与查漏补缺)五、教学实施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点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情景素材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点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活动与探究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2、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3、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情景素材:干冰的形成和升华。六、复习学案资料与评价练习第六单元综合复习资料1.金刚石、石墨、物理,碳60性质差异原因。但它们的化学性质2、金刚石、石墨各有哪些特性,它们的用途有哪些(至少写出3方面)3、构成金刚石、碳60的微粒是什么4、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结构,因此具有什么性质,分别的用途是什么5、焦炭、炭黑有哪些用途.6、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该反应中木炭、氧化铜分别发生什么反应、表现出什么性、叫什么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发生反应,性、属于剂;失氧,发生反应、性、属于剂。7、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选用硫酸的原因、不用碳酸钠、碳酸钙的原因。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9、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分别是什么,选择的依据分别是什么10、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11、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12、固体二氧化碳叫什么,有什么用途。13、解释舞台烟雾产生的原因14、书114页图6—12实验的现象,并解释15、书114页图6—13实验的现象,并解释16、书114页,四朵石蕊小花分别遇稀醋酸、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的现象,并分析原因,第四朵小花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给第四朵小花加热烘干的现象,并解释(写出化学方程式)1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18、二氧化碳的用途有哪些、危害有什么19、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时利用其什么性质20、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我们如何减少温室效应2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2、一氧化碳有毒的原因23、一氧化碳燃烧的现象,反应方程式24、书118页图6—19煤炉中的化学反应都有哪些25、同时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有哪些26、木炭、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装置各有什么特点,实验的注意事项27、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它们性质不同的原因。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28、一氧化碳的用途(说明利用其什么性质)与危害29、书108页家庭小实验,将石墨棒联入电路中能否将电路接通,因为石墨有什么性质;将瓷碟放在燃烧的蜡烛上方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成什么,说明蜡烛中有什么元素30、书119页家庭小实验,实验的现象,说明鸡蛋壳中含有什么物质3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基本反应类型(没有的画——)1.碳与足量氧气反应2.碳与不足量氧气反应3.木炭还原氧化铜,4.木炭还原氧化铁5.一氧化碳燃烧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8.二氧化碳与水反应9.碳酸分解10.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反应原理11.高温煅烧石灰石12.碳与二氧化碳反应1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用方程式表示3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写出相关方程式33、如何鉴别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方法、现象、结论)34、石灰浆用来抹墙为使墙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时墙反而变潮湿,说明原因,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35、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口常有白色物质,该白色物质是谁?形成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可以洗掉。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6、向盛有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漏斗中液面,其原因是必答题就从学生的复习资料中出原题抢答题是教师事先准备的,本部分不要太多,因为本课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1、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1)物质X的化学式为。(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填字母)A.氧化物B.酸C.碱D.盐(3)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在一大烧杯里进行以下实验:烧杯中放置一支短蜡烛,周围放一些鸡蛋壳。点燃蜡烛,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稀盐酸,回答:(1)看到的现象。(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写出盐酸跟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的性质。3、在今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移动。4、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O3CaCO3CCOX小勇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上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P是(写溶液名称),吐蛋的原理是小组互相出题部分教师只需要发一张白纸就行,但教师要对学生初的题做一下审核,如果课堂控制的好的话学生会很认真的完成本环节内容的六、反思与经验总结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由于课程标准的改变,作为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战场——化学课堂教育应如何应对?教学实践中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折不扣地执行新课程标准?下面我就以一节来说说我的做法:一、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理解课标,认真研读课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我把新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地研读,将课标中对每章、每个课题的要求进行细化。使教师在从备课、讲课、到最后的抓学生知识的落实更清楚、更有针对性。二、如何设计本节复习课我认为抓学生落实不等于默写,既省时有高效的方法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给学生减负是硬道理。我们老师以往的经验,落实基础知识就是默写笔记,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没有这样做。我认为化学属于理科,除了在初三上学期需要默写化学方程式外,其余的基本概念是不需要默写的。理由有三,一是“基本概念”学生只会背不理解就等于不会,二是在化学考试中不会有默写“基本概念”的题,所以概念没有必要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只要理解就行,关键在运用。三是默写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给教师带来大量的工作,得不偿失。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1、知识准备阶段。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一般为两人一组。给20分钟准备时间,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背诵基本概念,两人拿不准的地方要通过查书、查笔记,实在没找不着答案的再去问老师。这样每位学生能复习一个甚至两个单元的基础知识,这要比每天默写既费时、又费力要来的有效。同时这样做也培养了学生看书看笔记的学习习惯。2、教师检查复习成果阶段当然光靠小组相互间念,教师不检查那么对于那些不自觉的学生可能会钻空子,时间久了,他们就不会按教师的安排去做,而是在小组学习的时候开小差。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安排的,以小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的小组,给每组的每位学生编号(抽号检查概念落实情况)。竞赛中分三个部分:必答题部分、抢答提高题部分、组间相互考查题部分。必答题以抽号的形式完成,是竞赛的主要部分。这部分题就是学生事先背的原题,目的就是抽查学生基本概念的落实情况。在抽查中如果被查到某位同学“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落实,那么不仅本小组不能得分,而且学习小组的另一个成员所在的组也要扣分,作为小组没有完成任务的“奖励”。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小组进行约束。这样的抽查形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由于学生事先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被抽查到,而且抽查到关系整个小组的荣誉,学生们还是很在乎同学间的看法的。所以他们对这件事相当重视,每位学生在竞赛前都认真做好准备,以防自己被检查出没有完成任务。于是这样的抽查,虽然表面上只检查了某些同学,但实际上能起到督促全体学生复习的目的。同时这样的抽查也减轻了教师每天批改默写小卷的负担,也节省了学生默写的时间,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学生很是买账。这样做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低碳”环保。抢答提高题部分就是基本知识在题目中的体现,我们老师总会有这样的困惑,有些学生基本概念背的相当好,但是一到做题就不会了,这是学生对基本概念没有理解知识死记硬背的结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设计了将基本概念变形,以另外一种形式再现基本知识。本环节以抢答的形式。要求指定某人来答(基础较差的学生),小组的其他成员先进行讨论,形成最终答案后由那位指定学生来抢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本环节只有部分学生参与,题目出现后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是基础差的学生反应不过来,如果这个时候就抢答就会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掉队。所以让基础差的学生来答,在答之前学生要经过共同思考、形成答案、全员弄明白、给出答案这样几个环节,这样能保证课堂是面对全体学生,全员参与的。组间相互考查部分。本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由小组内成员自己找题或编题,写在纸上交给老师,然后组内派一位学生上来抽题,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这样做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出学生知识落实上的难点,因为学生为了本小组能胜出,他们出的题都是要难倒对方,这样他们会从自己平时不会的知识中找题考查别组的同学。我想这样能更有效的找出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难点并进行攻克,同时学生在找
本文标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整体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9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