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世纪的国际危机与国际合作
20世纪的国际危机与国际合作温州二中汪祥权一主题背景分析:1、主题立意分析:(1)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各种文明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2)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也牵一发而动全身,并日益国际化。威胁的程度也日益加剧,人类文明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考验。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环境危机、核威慑和恐怖主义威胁就是很好的例证。(3)随着危机的日益国际化,世界各国在应对危机,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也逐渐从传统的完全把本国利益置于其他一切利益之上的做法中走出,重新考虑和处理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危机。20世纪的历史,从一定层面上看,就是国际社会在不断地应对各种国际危机的过程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国际合作的历史。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日趋增强。(4)国际信任是国际合作实现的基础,而这种信任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同时也需要协调的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为保证。20世纪的国际关系历史,就是世界各国从盲目争夺自己国家利益到逐渐权衡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关系再到不得不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命运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从相互利用、互不信任到信任逐渐加强和重视的历史。当然,当前国际信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5)国际合作强调各国政治上要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最终达到集体安全的目标;经济上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避免贫富悬殊;文化上要相互借鉴,共同繁荣,避免文明的排除和冲突。(6)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增多,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明显,从而使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一定程度上的国家利益与主权的让渡也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7)我们既要反对不顾国家利益的所谓“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和“人权高于主权”等脱离国际现实的错误观点,又要反对不顾国际关系准则,把本国利益完全置于他国利益之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既要遵循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积极捍卫自己国家的正当的国家利益,又要善于国际合作和协调,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2、时政热点分析:当前困扰世界的核威慑、极端的恐怖主义、日趋严峻的生存环境和国际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伊朗与朝核危机、禽流感、温室效应和地区冲突的升级等无疑是本年度的热门话题,伊朗与朝核危机问题解决的两种不同发展趋势、国际联合反恐的重要性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日益加强等都使我们更有必要反思历史上发生的国际危机和国际合作。3、高考考纲及命题趋势分析:(1)2007年文科综合考纲分析:2007年文科综合考纲历史学科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等与2006年考纲相比没有什么变动。考纲所涉及的20世纪以来的有关历史主干知识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国联的成立和作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包括:雅尔塔体系、联合国、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置、两极格局与“冷战”、战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美苏争霸、亚洲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后的国际形势、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从考纲规定的主干知识范围我们不难发现国际危机和国际合作是贯穿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条具有内在联系的线索(2)命题趋势分析:近几年,高考改革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文综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日益向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靠拢。强调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强调论从史出;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要求高考能引领历史教学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例如04年高考全国卷Ⅰ、Ⅱ中的第37题都是关于世界整体化和世界文明交融冲突的内容。05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第37题狭隘民族主义题、第39题亚非会议题。上海卷第33题环保题、第36题关于二战的小论文题。06年天津卷中的选择题第20至22题关于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浙江卷中的选择题第20至22题德法关系问题等都能不同程度折射出国际危机和国际合作这一历史主题。因此,“20世纪的国际危机和国际合作”复习主题恰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关怀,与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此外,国际危机和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是辩证统一的,它与哲学的辩证法范畴是紧密联系的,同时国际危机和国际合作尤其是其中的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地缘政治等与地理学科也联系密切。因此国际危机和国际合作主题复习有利于检测学生人文学科综合能力,与高考文科综合的精神不谋而合。二主题的实施:1、实施的指导思想:(1)本主题的复习可以分别从国际危机、国际合作和国际信任这三个角度入手实施。考虑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国际合作过程中国际信任的重要性,在具体处理这三个切入点的关系时,选择以国际危机为背景,国际合作为主线,以国联、联合国这两个国际组织在应对世界危机中的不同作用史实为问题情境材料,凸现国际信任对当前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历史主题复习是高三历史在第一阶段复习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上的第二阶段复习。这轮复习一般都安排在二模考试后,主要针对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和本年度考纲要求而设置,具有很强的应试性。主题复习的特征在于其“主题”性,其目的就是在主题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主题复习,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能力的提升和认识的升华。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在文明史观的指导下,对以往所学主干知识的再认识和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3)主题复习阶段,要重视知识和能力并举。为了让学生在第二轮复习中继续保持高昂的士气,确保良好的课堂复习效果。教师就要开阔自己的视野,立足教材而又要高于教材,选择一些精炼的材料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将主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思维能力、习惯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学会从材料中解读信息并获取有效信息、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会史论结合、学会准确科学精练的语言表到。2、实施过程:A、问题情境展示(主题复习的引入):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又给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日益先进的交通工具为世界各国迅速地卷入战争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则把人类文明置于毁灭的边缘。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市场,无论哪一隅的一个喷嚏,都会引发整个世界经济的感冒。世界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一方面凭借先进的科技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制造出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次次危机。一方面又在一次次危机后寻找新的平衡,加强国际合作。(由此亮出复习主题)B、问题的提出(主干知识的整合起步):问题:1、列举20世纪前半期因世界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引发的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灾难性事件。(6分)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设计这个问题,旨在使学生对发生在20世纪前半期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国际事件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主干知识的整合)材料一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P615问题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1918年在欧洲受到厚遇的原因。(4分)答案:一战给欧洲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欧洲人惧怕战争,渴望和平与安全;(2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提出建立国联,维护世界和平等冠冕堂皇的主张。(2分)(学生若能答出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最高分不超过4分)(此问题的设计,旨在使学生认识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伤害以及国际社会对和平的期盼,和平是世界历史的主题。命题体现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犯之义务,如遇此种侵犯或有任何威胁或危险之虞时,行政院应筹划履行此项义务之办法。——摘自《国际关系史》问题3、国联的宗旨什么?(4分)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这一国际组织产生的认识。(4分)答案:国联的宗旨:促进国际的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4分)历史根源: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其目的是防止战争的重演。因此,(4分)(学生若能答出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最高分不超过4分)(设计此题的宗旨是使学生形成“国联是国际合作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体现,是顺应世界和平的需要而出现”这样的认识)材料三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际联盟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材料四美国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1920年3月的最后决议中,参议院以55: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方案。——摘自《国际关系史》问题4、依据材料三、四分析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却拒绝参加国联的原因。(4分)美国拒绝参加国联的原因:攫取世界霸权落空,美国传统一贯推行孤立主义政策;(4分)(设计此题的宗旨是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前提)材料五随着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占领,随着西班牙和匈牙利加入轴心国阵营,情况变得日益明显:西方列强必须和苏联联合起来,以便制止进一步的侵略。……3月18日,苏联通知柏林,它拒绝承认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三天后,苏联政府提议召开六国(英国、法国、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会议,商讨对付以后侵略的措施。伦敦答复说这一建议“为时过早”,因此,它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P740材料六我得承认我最不信任苏联。我根本不相信苏联有能力保持有效的攻势,即使它想这样做。而且,我怀疑苏联的动机,在我看来,它的动机与我们关于自由的思想几乎没有联系,而只与使别人不和有关。此外,许多较小的国家,特别是波兰、罗马尼亚和芬兰,也都既憎恶苏联又怀疑苏联。——法伊林:《内维尔·张伯伦传》,1946年,第403页材料七1939年4月15日,张伯伦与苏联人谈判。但斯大林的疑虑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不断增长。他越来越怀疑,西方外交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德国转而向东方扩张,反对苏联;这种怀疑在他于1938年中放弃西班牙共和国和于1939年5月1日派冷酷无情的老党员莫洛托夫取代国联不屈不挠的支持者李维诺夫的做法中表现出来。1939年夏,苏联与西欧两大强国的谈判流产。8月23日,两个不共戴天的仇敌宣布了震惊世界的外交革命,签订了互补侵犯条约。——《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P743问题5、依据材料五、六、七,结合第4问的回答,分析国联未能有效制止战争再度爆发的原因。(4分)答案:世界各国面对国际危机,都以本国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国际合作中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4分)(通过这一问题的回答,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的考虑是美国拒绝参加国联的重要原因,也正是争夺国家利益至上,导致国联成为大国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不能真正有效维护世界和平)材料八: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于人深刻的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诊断联合国主要贡献在于制止苏美之间发生直接冲突。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
本文标题:20世纪的国际危机与国际合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