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前“半月”谈】聊聊“新材料作文”的几种写法原创:深圳鲁力一道介于简易的1.0版“传统材料作文”“和升级版3.0“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之间的难度适中的2.0版“新材料作文”,能否既可用传统的“开放型”方法来写,又可用“任务驱动型”方法来完成?回答是:可以!正所谓:巧借陈米煮新炊,老味新滋皆相宜。“陈米”,即“旧题”,就是相对2015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而言,先前常写的“传统材料作文”(包含“新材料作文”)。大家知道,这类作文的写法是“开放”的,只要不跑偏,怎样写似乎都不为过,尤其适合想象力丰富、文字功底厚实的考生发挥。自从2015年以来,为了提防考生“套作”“抄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运而生了。于是,大家又热练这类作文。最近,“传统材料作文”(主要是“新材料作文”)似有杀回马枪的趋势。从备考的角度思考,假如6月7日真碰到那种既可以用“传统材料作文”(含“新材料作文”)开放型方法来写,又可以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方法来写的作文题目怎么办?考生能否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试图通过下面的具体例子来作一次探讨!【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①这是2014年湖南师大附中的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从难度上看,属于2.0版。据此,推荐三种写法:第一种:“议论散文化”写法。所谓“议论散文化”,就是人们常说的写“议论散文”,其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要求文章观点必须集中,只是在思维、用料、结构、语言等方面不太受说理文模式的束缚,可以尽情展示作者才华,此种写法,深得一部分有文采优势的考生的青睐。“议论散文化”写法同前面“议论开放型”写法看似相同,但还是有区别的。两者又强调说理,但“议论开放型”作文在结构、风格等方面始终运行与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模式之内,只是不像“驱动作文”那样必须就事论事;而“议论散文化”,写法更灵活,只要观点不跑偏,行文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尽显作文文采。【下水作文】驻足无用之物,体味其中诗意下水作文:深圳西中张兴星无用之用,是个古老的话题了,庄子与惠施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人皆知有用之用,却莫知无用之用;作家莫言也说:文学的无用即是大用。的确,有用?无用?大用?可谓见仁见智。短视者眼中只有“有用”之用,而有智之士却能看到“无用”之中的大用。无用之用,顾名思义,没有用处的用处。深层次理解,无用之用,其实指的是一种非功利、非实用价值的用处。在我看来,哲学、人文学科,乃至生活中太多的“无用之物”,关乎诗意和美好,倒对人生意义重大。“无用”予人以修身养性之智慧。哲学层面上,万物皆由矛盾组成,且矛盾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大部分人的眼中,修身相比求知而言是无用的、多余的,但倘若变换角度来看,“无用”也自有其用处,若将科学与人生的拼博喻作人们思维、智慧的火山,那崇高的品德无疑是一股清泉,虽不剧烈,却少之不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曾经对这种意义重大的无用之用进行了形象表述“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虽然是一种语言修辞,但投射出科技牛人对哲学重要价值的认识。没有哲学,没有文学,生活依旧可以“苟且”,但人类亘古未绝的思考题“认识你自己”怕要消散在湮没在尘埃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要消散在历史的灰烬中。倘若没有哲思和文学,这世界怕是要“坚硬”很多,离诗意和美好就更是十万八千里了。每到高考发榜之后,新闻媒体总会出现许多“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就连读书的学生,也会很“聪明”的区分,什么是无用的,什么是有用的。凡是跟成绩有关的,归为有用行列(当然,这是必须的。)跟考试无关的,归入无用行列。做人的礼貌和态度,跟考试无关,无用?与同学相处之道,跟考试无关,无用?锻炼身体的体育课,考试不考,无用?家务活,考试不考,无用?晚霞和海景,很美,跟高考无关,无用?课外阅读小说,考试不考,无用?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提到阿尔卑斯山谷一条大汽车路上有一处路标,劝告游人,翻译过来就是“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无论是徜徉在苏格拉底、庄子的玄思妙想中,还是流连于莫言、王安忆文字中的“小说人生”,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慢慢兜风,这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诗意和美好啊。人生并非只是一条实用的大道,在命运交叉的小径中,不妨驻足停留,在无用之物中体味这充满诗意和美好的大用吧!须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简评】本文写法较为灵活,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观点集中、思路开阔、运笔自由是本文的特色。第二种:“议论开放型”写法。抓住要求中这些提示来做文章: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这种写法,题目要求中往往有“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这类提示,考生易于掌握。“议论开放性”写法总体原则:围绕观点,拓展发散,夹议夹叙,处处点题。夹议夹叙度虽然比“任务驱动型”写法宽泛,但它的行文也必须运行于有事实或道理去论证中心论点的轨道上。【考生例文】“无用”之用,人生之“生”深圳西中考生:罗默今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中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这位大人物的一席话引人深思:何谓“无用”?(自选材料中王安忆语录,提出问题,为下文提供“话题”。)问题我来作答,只能征庄子纶音一用:“无用”之用,即是人生之“生”。细读人生,有三物能够真正谈得上哺养灵魂,明灭休戚不可分割。一说思想,二说情感,三说为己。(此段承上启下,借用庄周话语,紧接着概括出“无用之用,即使人生”的“三说”,领起下文。)文字“无用”,思想得生。互联网的暴风骤雨之中,你是否愿意在漫天岚雾中安静地重拾书卷?一行行文字拥挤在书柜里、床板下,却不得垂青,难见天日。对于部分快节奏的人而言,单单是稍抬贵眼去吸收一下文字也许都会忸怩躲避——何来经济效益?在书本里浪费的时间,回报显然无法用物质效用尺量,实在不值。可我们不能忘记,人的思想正是从这些看似无用的小小方块中经历了成百上千年才终于破土而出的。看书对于生存而言好像没半点意义,可是每一场阅读下来,不论长短优劣,谁敢说这一刻的自己还依然就是刚才的自己?有文字相助,我们也许不必亲见波撼岳阳、气蒸云梦,也可以思接千载,畅四海八方;也许不必和苏格拉底侃侃一个下午,就能触哲思大门,豁然开朗。文字记录思想,也启迪着思想,而即使是最强硬的唯物者,也是不敢轻易说思想无用的。音符“无用”,情感得生。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考试没有取得理想结果,付出的感情石沉大海,面前的道路惨惨戚戚,此时耳边忽然响起一段旋律,古典也罢,新潮也好,总有那么几个婉转低回铿锵激愤在不经意间就闯入了那么一小堆细胞。一瞬间,消极情绪从这一点开始辐射般地分崩离析,几滴星光又逆着引力沉淀在夜空广袤。我想,几个黑白小东西凑在一起,也许就是有这么大的特殊力量,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地让人轻易就投了降。不借助任何工具,不需要严苛条件,不要求超高学历,只要你能听见,它就能顺着轨道一举潜入。音乐在一个人情感表达、心境调整上的修正,非物质所能描绘。仅仅一曲共鸣,一句震撼,也能为人生添上许多洋洋洒洒的感动。自省“无用”,为己得生。这得从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语说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它蹒跚走到今天,不知何时就被改换上一身新皮囊,转身就成了自私自利的宣言书。其实,这可以堪称是一个宇宙误会了。这里的“为己”,实际上指的是提升完善自己的能力和品格。人不修己身,天地也无容他之法;那若要修己身,又有什么易上手的诀窍?需借的并非外力,正是自发自省。从省已往之不谏来看,面对过去,也许总是有人热着心肠告诫你要着眼未来,不沉溺过往,活在自我纠结自我折磨中是完全没好处的。他们说的当然不无道理,可是太过粗线条心宽大的人无疑永远也长不大。所谓以史为镜,可鉴得失,这不是不切实际的泡沫一样的精神活动,而是自己牵着自己升华人格。今天一个小小的反省和纠正,也许正为明天从容迎接新的机遇提供了条件。(正文中间三段从“文字”“音符”“自省”三个角度来分解剖析,有力地阐明了“无用之用,人生之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说到底,“无用”之用,都是看似无用,实则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总结上文,再次明确在主题。)倘若人生中真的失去种种无用,那总归还是像烧烤缺点孜然一样少那么点说不出来的“生气”,想要生命来个香气四溢就更显得天方夜谭。到那个时候剩下的,可能真的就只有一个单一而坚硬、永恒而实亡的灵魂了。(结尾呼应开头,标新立异:假设失去“无用”产生的后果,发人深省!)(考卷提供:刘秋霞)【鲁力点评】这篇作文采用“传统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写法,选择生活看似“无用”之文字、音符、自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来发表思考和见解,从而阐明“无用之用,人生之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中心论点。文章思想成熟,思维活跃,行文运用自如,很好地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特点。写作提示②第三种:“任务驱动型”写法。“任务驱动型”写法,总体要求:就事论事,由事及理;“内析”为主,“外联”要精。分解材料信息,是就事论事的前提——这也是“任务驱动型”有别于其他作文写法的最大特点。仍以前面的作文题为例:【内容分解】(1)起——莫言的话,开宗明义,强调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开篇点题。(2)承:过渡句或过渡段(考生临场发挥)。(3)转①:乔布斯的话,用比较的方法形象说明看似无用的哲学其实必科技更有潜在的价值。先要肯定科技的重要性,用“诚然”等过渡词语引出论述,阐述之后,再用“然而”“但是”转折,重点阐述哲学、(包括文学)等人文科学对科学的隐性作用。至此,可以适当外联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这部分属于正面论证。转②:王安忆的话则是从批判的角度来指出:现实中若一味追求急功近利,舍弃本有大用的“无用”,就会让生活失去丰富多彩而变得毫无生机(质地单一而坚硬),从而反衬“无用者实则有大用”。这里,可以反面举例并加以议论,来批判狭隘“实用主义”现象和危害。这部分属于反面论证。(4)合:庄子的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在行文上可以引用来总结全篇(呼应开头)。【重点难点】(1)关键词:文学哲学科学有用无用大用(2)写法:权衡比较,得出“无用方为大用”之结论。(3)人文科学的文学和哲学对科学究竟有什么“大用”,这是分析的重点和难点。(2)新闻以多维度分解剖析原材料各条信息点为主(内析),允许在适当段落后向外引申(外联):内析为主,外联为辅。【两点忌讳】①.不顾及材料提示,天马行空;②.不进行“比较”,单一地强调某一事、物有如何如何“大用”,犯了“无病呻吟”的毛病。【行文边界】①.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写法,都必须紧紧扣住“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或“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来展开。②.什么是“有用”,哪些“有用”;什么是“无用”,哪些“无用”;什么是“大用”——概念要清楚。③.怎样知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呢?这就需要“比较”。有“比较”,才有轻重之分,才有高下之别;有“比较”,才能辨证地把道理说透彻。因此,写作本文,运用“比较”手法是必须的。【注意事项】“审准题意”,是写好作文的万能钥匙。任何作文,讲究的是仔细审题,然后确定用最适合的形式来写,这才是王道!另外,全文结构以6——8段为宜。【考生例文】1.无用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考前半月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1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