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级导游考试-陶瓷文化专题知识点整理
陶瓷文化专题按照2018年中级导游考试大纲要点整理一、中国陶瓷概述(一)中国陶瓷发展概述:陶器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陶器和制陶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蒙昧时代的结束和野蛮时代(新石器时代至金属时代初期)的开始。陶器的发明并不属于某一地区的古代居民。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我国已经烧造成功原始青瓷。公元前1世纪的东汉时期,浙江地区率先烧造出瓷器。中国是瓷器的原生地,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发明:东汉。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南方烧造青瓷的窑场增多,规模增大。南北朝,北方成功烧制成白瓷。高度发展时期:唐代。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全面蓬勃发展时期:宋代。五大名窑,六大瓷系。五大名窑:南北官窑、南方的哥窑、北方的汝窑、定窑、钧窑。六大瓷系:北方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白瓷系。景德镇瓷器独领风骚的时代——元明清。元: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在景德镇设立了专为宫廷和官府服务的浮梁瓷局,加上高岭土的应用,青花瓷器烧造成功,使景德镇迅速成为“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全国制瓷中心。明代景德镇分为官窑和民窑。官窑——质量精美。民窑——风格活泼景德镇瓷业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二)中国陶瓷的文化特质(三)中国陶瓷与其他艺术的关系1.中国陶瓷与绘画彩陶的装饰纹样实际上是最早的绘画。景德镇青花瓷画、染结合,极具国画风韵。2.中国陶瓷与文学中国文学名著中感人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用于装饰。赞美越窑茶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前锋翠色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3.中国陶瓷与茶文化茶具满足了茶文化口味。唐代:茶碗敞口收底,主要有青瓷,白瓷。宋代:茶具多为盏,以建阳、吉州黒盏最为名贵。元明以后:茶壶泡茶以壶为时尚。4.中国陶瓷与音乐:陶瓷腰鼓盛行于唐宋,慈萧以德华白釉箫著名。(四)中国陶瓷对世界的影响元代大旅行家,汪大渊,《岛夷志略》。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每次均携带大量的瓷器。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在位时,在中国订购了许多瓷器。朝鲜早在唐代末年便从中国学会了制瓷方法。于宋代开始仿制定窑产品。日本从朝鲜学会了中国的制瓷技术,南宋时又派人到中国类学习制瓷方法。日本人祥瑞在景德镇住了5年,学习了青花制作方法。意大利威尼斯人,从阿拉伯学会了制瓷术,法国耶稣传教士昂特雷科儿斯在景德镇居住7年。中国的瓷器对外影响的除景德镇青花瓷外,还有龙泉青瓷、宜兴紫砂陶和德化的“中国白瓷”。二、景德镇瓷器鉴赏(一)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优秀的瓷器品种之一,自元代诞生以来,一直是景德镇瓷业的主流产品。青花瓷器的生产历700多年而不衰。青花瓷,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瓷胚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经1300度以上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器。特点:成色鲜艳,发色稳定,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不含铅、镉等有毒元素。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是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瓷器从此进入了彩瓷时代。元代在创烧青花的同时,还成功地烧制出青花釉里红瓷器。釉里红是以氧化铜为彩料的彩绘装饰,与青花相配同时入窑烧成。发色青红相间。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我国历史上极其名贵的瓷器品种。明代:青花瓷器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洪武时期的青花装饰,多留空白地;永乐、宣德青花瓷器,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所用青花料多为郑和出使西洋带回的“苏麻离清”。明代青花瓷制作:趋于清新秀丽。明代中期的青花瓷,趋于轻松愉快;明代后期青花呈现一种蓝中微泛紫红的凝重、鲜艳的色调。元明两代青花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官窑瓷器上。入清以后,主要成就在民窑青花,以康熙民窑青花最为突出。成功和独到之处:在分水技法的成熟。(二)青花玲珑瓷器玲珑瓷又称“米花”,日本人称为“米通”,西方人把它叫做“嵌玻璃的瓷器”。采用镂雕技法。玲珑瓷器的产生源于产品缺陷。在明代永乐年间成功烧制出晶莹剔透的玲珑瓷器。明中期成化年间,把晶莹剔透的玲珑与青翠幽雅的青花结合,烧造出清华玲珑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中的一代名品。(三)粉彩瓷器粉彩属于釉上彩绘装饰。釉上彩绘是在已经烧成的瓷胎上进行绘画装饰,然后经过800度左右的烧烤固定瓷器表面的装饰技法。明代宣德年间,烧造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青花斗彩瓷器。清初,康熙年间,釉上彩成为独立的瓷器装饰门类。康熙五彩,又称“硬彩”景德镇称其为“古彩”。清雍正时期,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掺入含铅的彩料中——“玻璃白”以康熙五彩为基础,加入玻璃白,所有颜色都会“粉化”,人们称之为粉彩,景德镇瓷工称之为“软彩”。釉上彩瓷器到了这个时期,已经到了百花争艳的阶段,标志着我国传统的釉上彩瓷器的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四)颜色釉瓷器颜色釉是一种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颜色釉可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通常以1200度为分界线。景德镇颜色釉瓷:“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被誉为“人造宝石”。景德镇的高温颜色釉是在五代的青瓷、宋代的影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景德镇高温颜色釉,最宝贵的成就是永乐、宣德年间的鲜红釉,又称“祭红”或“红”。自古有“永乐以鲜红为宝”的评价。永乐年间的甜白釉、宣德年间的蓝、弘治年间的黄釉都冠绝一时。正德时的孔雀绿也很名贵。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颜色釉进入鼎盛时期,如:三阳开泰、窑变花釉、茶叶末结晶釉。(五)薄胎瓷器曾被外国人想像为用鸡蛋壳加贝壳做成的薄胎瓷(亦称脱胎器)“纯乎见釉,几乎不见胎骨。”“映着光可以照见指螺”的瓷器被视为景德镇瓷器中的珍品,素有“千金一器”之誉。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出品的白釉薄胎瓷器,已经达到只见釉而不见胎的“真脱胎”程度。薄胎瓷中以薄胎碗最具代表性。“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瓷器制成薄胎,最关键的工序就是利柸。利柸是薄胎瓷器制作中最艰难、最细致、最重要的一环。三、宜兴紫砂陶器鉴赏紫砂是中国茶文化和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紫砂是泛指赭红色的一种无釉陶器。紫砂原料为宜兴独有。宜兴紫砂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与茶叶一同输往欧洲,被称为“红色瓷器”。(一)紫砂发展的本源紫砂陶的烧制年代,始于北宋中期,紫砂矿藏和薪碳资源,为壶艺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宜兴是著名的阳羡茶产区。明清时期是经济富足的农贸重镇和江南文化中心。(二)紫砂壶艺的理和趣紫砂泥是紫泥、本山绿泥(团山泥)和红泥(朱砂泥)的总称。紫砂的矿物组成:黏土---石英---云母系紫砂具备,可塑性好、生胚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等工艺性能。(三)紫砂壶的良好功能具有保持茶香清醇,茶水不易变质等良好性能。具有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细微、密度高,有较强的吸附力。紫砂无釉陶口盖烧制作,准缝严密。紫砂PH值(酸碱度)属于中性。(四)紫砂工艺与壶艺的表现空间壶类造型拓展为:圆器、方器、塑器、筋纹器四大类。(五)紫砂的材质美感紫砂无釉陶质地呈亚光效果。紫砂泥含铁量高,是紫砂呈棕红色的主要着色因素。紫砂泥本色、红泥朱砂色、绿泥缎黄色三种天然泥料。四、其他名窑瓷器鉴赏(一)龙泉窑青瓷龙泉窑,始创于三国两晋。进入南宋以后,成功地烧制出薄胎厚釉。“粉青”和“梅子青”釉色。使青瓷出现了质的飞跃,进入鼎盛时期。从1976年打捞的中国元代瓷器,龙泉青瓷就占9000多件。说明当时龙泉窑青瓷工艺造诣最高。龙泉青瓷的工艺特色和风格截然不同于其他青瓷:1)龙泉哥窑青瓷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特点:胎骨多数似黑铁,叫“铁骨”。釉面有纹片,叫开片。“紫口铁足”,因胎足如铁。2)龙泉“弟窑青瓷”。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以棱线处微露白痕出筋和脚。弟窑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被誉为“瓷国明珠”和“青瓷之花”。(二)越窑青瓷越窑青瓷被称之为“母亲瓷”。越窑从东汉创烧直到北宋末南宋初停烧,历时1100余年,从未间断,成为中国半部陶瓷史的缩影,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精神内涵最为丰富的窑系。越窑的瓷窑分布:以浙江的上虞、慈溪境内最为集中。越窑生产早期,上虞曹娥江两岸瓷窑林立,至唐时已被慈溪上林湖所取代,上林湖称为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上林湖——全世界最大的青瓷“露天博物馆”。上林湖窑址以唐宋窑址居多,有“唐宋瓷都”的美誉。是当时“海上陶瓷之路”的源头。秘色瓷最早见于唐朝,是越窑中的精品。“雨过天晴”、“千峰翠色”是古代诗人对秘色瓷的描绘。晚唐时,秘色瓷作为越窑青瓷上乘之作,已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陶成先得贡吾君”是对秘色瓷产品性质的最好注脚。秘色瓷是越窑出产的高档青瓷。最大的发现是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1987年,出土秘色瓷器共14件,其中有八棱净水瓶1件,十分珍贵。如: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八棱净水瓶,1954年在上林湖窑场采集到一件残器,与地宫的同出一手。越窑及其产品,在中国前期瓷史上占据了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取得了中国古代青瓷瓷窑代表着的资格。越窑青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失传,2001年12月,成功恢复了失传千年的越窑青瓷生产。(三)宋代官窑瓷器“官窑”一名,最早见于南宋顾文荐《负喧杂录》。官窑有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2)南宋修内司官窑,工艺上的三个明显的特征: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片。“金声玉色,久而弥彰”,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修内司官窑的造型以仿制前朝青铜器为主。采用多次上釉的工艺。3)郊坛下官窑,在遗址上建立南宋官窑博物馆。宋代官窑的工艺技术、造型艺术成为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顶点。(四)汝窑瓷器汝窑:我国宋代汝、官、均、哥、定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的美誉。北宋后期,汝窑被皇室垄断专为宫廷烧造瓷器,即“汝官窑”,简称“汝窑”。宋徽宗继位,废汝用钧,汝窑从此失传。传世官窑瓷全世界仅存不到100件。汝窑官瓷,以名贵玛瑙入釉。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世人有:“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1.汝窑的渊源与发展隋炀帝时,陶瓷史上称的“柴瓷”,是汝窑的萌芽阶段。北宋,汝州瓷业三大窑群:1)严和店窑群2)大峪窑群3)宝丰清凉寺至鲁山段店窑群。汝窑产品主要釉色:天蓝、葱绿、月白、豆绿。2.汝官瓷的历史地位及失传汝窑的特点——成为官窑的原因1)釉色独特。以天青色为核心。2)不惜成本加玛瑙入釉。3)刻片独特,釉面呈蝉翼纹。4)釉中有封闭气泡,寥若晨星。5)支钉细小6)用汝瓷茶具泡茶,比紫砂有过之而无不及。张公巷皇家瓷窑的发现,破解了中国陶瓷史上众多悬案。(五)钧窑瓷器。创烧与河南省禹州市。始烧于唐代,鼎盛于北宋。唐代,以黑褐釉为主体,局部施以蓝白色斑的“花瓷”,被识为钧瓷的前身,称为“唐钧”。北宋初年,把“钧台钧窑”垄断为“官窑”钧窑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的奇特“窑变”而独树一帜。钧窑烧制出五彩渗化的窑变釉彩,结束了中国陶瓷单一釉色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彩釉瓷的新局面。“钧官窑”的钧瓷釉色以窑变紫红釉为主。古人用“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窑瓷器的独特艺术风格:“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无对、窑变无双”。今日钧窑,有着唐钧的活泼大胆,宋钧的端庄大方,元钧的粗犷豪放,清钧的小巧精美。晚期,“猪油白”和“葱根白”。清代是德化窑陶瓷生产的全盛时期,后人把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窑历代以白瓷著称于世。德化窑属于民窑。(十一)石湾窑瓷器位于广东佛山的石湾窑是我国南方历史久远的民窑。石湾窑:“广钧胎声沉,北钧胎声清;广钧以蓝胜,北钧以红胜”,从此奠定了石湾窑的风格和地位。清末,从黄炳开始,开拓了在作品上署名盖章的风气。“同庆灶”是至今现存烧制石湾公仔的“唯一古灶”(十二)唐三彩陶器唐三彩,属于陶器。唐三彩的出现与发展和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常见的唐三彩产品:三彩马等。(十三)其他陶器1.介休窑:在山西,宋代以白釉为主。2.当阳峪窑:胎纹用白褐两种色料绞在一起。3.长沙窑:五、瓷器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一)仿制瓷器的历史在元代瓷器中就有不少放松带钧窑和定窑者。明清两代,仿前代瓷器更加兴盛。(二)瓷器的鉴别瓷器鉴别的主要内容:1)断代2)断真伪3)断优劣4)断窑口古瓷鉴定的依据:1
本文标题:中级导游考试-陶瓷文化专题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2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