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完整版毕业论文】中国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论文
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中国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联系电话二零一四年月【摘要】诺贝尔奖项作为推动世界文化积极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世界各国影响非凡。但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样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国所获得的诺贝尔奖格外少。首先,诺贝尔奖设立了以下几个奖项: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本文对各个奖项的原因进行了分别的分析。【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一.诺贝尔物理奖中国制造物理器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万年的原始社会。因为人类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会制造工具,而原始社会的人类可以使用杠杆原理撬动石头,可以磨制工具来减少工具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来撕裂食物。时代往近了说,距今约230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中国古人就发明了桔槔,发明了现代化农具,而墨翟的《墨子》中也提到了很多物理发明。而在此后的两千年中,中国人对物理发明方面的贡献也很大,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到虹吸管和卿筒,中国对物理的研究本应领先于世界。那影响中国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究竟是什么?1.中国地势平坦,领土广阔,坐山面水。这样的地形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权模式。2.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来看,中国的政权就以高度统一,高度集中为特色。而平坦宽广的地势直接推动了中国中央集权式的封建统治制度的形成,而中国深居内陆的地理特征不利于中国出海贸易,所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随着封建王朝的逐渐强化,小农经济的日益精耕细作,各种犁具与水车称为精耕细作的产物。3.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并不支持商业流通,商业的流动性不利于统治者管理。所以物理器械仅仅用来满足封闭式小农经济,并不适宜物理科学自身发展。明清之际,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王朝走向没落。国外资产阶级兴起,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但封建统治下的中国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的实施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使物理科学逐渐落后于欧美。中国物理科学落后了欧美300年。二.诺贝尔化学奖中国使用化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夏末商初我国进入青铜器时代。重达875kg的司母戊鼎堪称世界之最。其中青铜的采矿、冶炼、制模、熔铸四个主要工序都有文字记载。春秋战国(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冶铁业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而西欧一些国家直到13世纪末才出现生铁的冶炼。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钢铁冶炼的许多工艺技术。除此之外,冶炼黄铜、白铜、锌及“水法炼铜”等都早于世界其它国家。这些都是对化学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贡献。造纸术是世界公认的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从化学角度看,主要是从麻、树皮、竹子等天然植物纤维中,用化学的方法除去杂质,得到较纯的纤维素,再制成纸浆,最后制成纸。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于公元2世纪初发明了造纸术,并投入生产。后向东传至朝鲜、日本;向西传至中亚、阿拉伯、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纸的发明和传播,大大改善了文字记载、保存、传播的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对炭、硫磺、硝石这三种物质逐步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实践特别是在炼丹的实践中发明的。到公元十世纪,我国已将火药用于军事,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直到1225~1248年间,火药经印度传入阿拉伯,14世纪中叶才传入欧洲。“China”一词指中国,也指瓷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就有原始瓷器的制造。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温度高达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技术,这是制瓷的关键。玲珑剔透、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瓷器是世界少有的文化艺术珍品。此外,我国古代有酿造、染色、油漆、制革等工艺,都与化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英国学者所著《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一书中,就有14项第一是化学方面的。然而在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名单中,并没有中国人的身影。究竟是何种原因致使中国的化学成就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中国的经济主体是农业。化学发展满足不了农民的衣食住行。2.古代中国的化学主要应用于军事及炼丹方面。在军事中,化学主要用于冶炼金属,铸造兵器,化学并未被当作科学来系统研究。在炼丹中,化学并未发挥长处,而“火药”的发明是出于炼丹配方失误意外产生的。而火药的出现并未很大程度推动该中国军事发展。3.中国化学的发展并未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主要依靠于百姓生活自身需要。4.中国古代化学发展并未形成科学理论体系,更多依靠于社会实践。化学来源于生活,并非来源于科学探索。5.中国化学落后于欧美300年。三.诺贝尔医学奖中国古代医学起源于公元前20世纪。上古时期,还未有明确文字记载。但传说神农氏炎帝亲尝百草,是著名的医学家,然后便有了传说中的“神农鼎”。关于中国古代医学著作最早的文字记载,起源于公元三世纪,《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主义辨证思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而此后的两千年间,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医学历史上一笔珍贵的医学财富。然而,这些医学成就并不足以在今日撼动世界。其原因如下:1.中国古代医学多数由生活经验所得,以生活中现成发现的草药为主,并非以科学实验研究所得。并未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理论体系。2.中国古代医学并未有专攻,并未在某一时疾或某一病毒抗体上有所建树。所以没有某一医药对世界医学有里程碑式的影响。3.中国医药以温补为主,以调养生息为医学特色。并未像西药等针对性很强,所以中药对于疾病的治愈性很慢。4.此外,欧美在十年前并不承认中医或者中药的治疗方式,甚至称中医为巫术。舆论的影响力使中医在国际的影响较差。四.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可以大致划分为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和现代。上古时期为前秦和秦汉。先秦时期汉字初步形成,因汉字的独特性而形成了具有华夏特色的文学,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骈文中对偶的修辞手法,在这个时期也已出现;就连戏曲的因素在《九歌》中也已有了萌芽。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的。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古时期为魏晋南北朝到宋元。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呢?第一,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第二,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它们分别在中古期内的唐、宋、元三朝达到了高峰。第三,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达到成熟。第四,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近古期为明清。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在表现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文学之外,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金瓶梅》的出现就是这种种现象的综合反映。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并在作品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对理学禁欲主义进行了强烈的冲击。三、小说这些通俗文学借助日益廉价的印刷出版这个媒体,渗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代文学在20世纪初开始萌芽,白话小说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红色文学也成为现代文学一股新的力量,虽然现代文学在文化革命十年有所停滞,但20世纪后的文学还是顺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诺贝尔文学奖起源于欧美。而欧美文字多属于表音文字,有自己的文学体系,中文属于象形文字,文体风格与欧美文学不同。中国文学经过英文翻译,便失去了汉语韵味,这回影响到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2.中国文学的背景为华夏,华夏五千年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这样的底蕴非本土居民不能理解。而欧美的历史背景与中国不同,所以文化的不同也会影响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五.诺贝尔和平奖和平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保障,是政治稳固的基础。世界在经历了一战二战等世界大战后迎来了新的世界格局,也有了更适合经济发展的政治模式。现在的盛世繁华使世界人民更珍惜现有的和平,同时各国政府也为维护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自古就是提倡和平的文明大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仁”的先进和平思想,到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仁政”;从庄子“齐物逍遥无所侍”,到墨子“兼爱非攻”的先进思想。连古代中国文人的文学作品都受到“大爱于天下”的先进思想影响。既然中国五千年文明都是以和平为核心的,那究竟是何原因让中国人与诺贝尔和平奖失之交臂?理由如下:1.中国的文人地位以及和平治国思想在宋末元初受到根本影响。元朝统治者是蒙古族,蒙古文化历史较短,提倡以武治天下,因此和平兼爱思想在这一时期发生根本性颠覆。而封建末期的清朝统治者也是少数民族。2.明清时期封建王朝走向没落,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的推出使中国政治转型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此同时,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弱肉强食的思想使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因此中国并不能在世界和平事业中做出具有建设性的贡献。结语中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包括科研的社会化运作欠完善。在当代世界,那种个人英雄式的科研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团队合作。合作也恰是中国科学家所欠缺的。要想攻克重大的科研项目,单靠某个机构一己之力是极难做到的,所以往往由国家临时召集各地区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科研小组,协力公攻破。国家要建立一个科研交流平台,将各个机构的情况加以分类汇总,为研究人员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提供条件,同时提供优惠政策和待遇,放宽非安全领域的限制营造开发,诚信,合作,共享的科研环境。其中还包括西方各国家的遏制和歧视国外出于本能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和歧视,对中国科学家的成就视而不见或有意贬低,非欧美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遭到打压(当然这也与其发展水平低下有关),另一方面我国采用的是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科研体制和标准,由于标准的选用不同,大大增加了同国际接轨的难度,我国杰出的药物学家屠呦呦所发明的抗疟新药——青蒿素,迟迟得不到国际认可只被冠以化合物的名称,使不少国内外人士感到可惜,但却难以改变现状。总之,中国在科技研究或者是文学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黄海艳.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环境分析[J].江南论坛.1998(07)[2]杨建邺.诺贝尔奖获得者成才之路[J].中国人才.2002(12)[3]梁国钊.吴健雄未获诺贝尔奖原因新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04)[4]李中华.“诺奖”背景下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J].林区教学.2006(05)[5]蔡国梁,李玉秀.关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哲学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3)[6]朱钧侃.中国突破“零诺贝尔”的探索[J].学海.2003(06)[7]武光明.对诺贝尔奖评选规则的几点反思[J].科学·经济·社会.2003(01)[8]黄娟.华裔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因素[J].人才开发.2002(08
本文标题:【完整版毕业论文】中国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4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