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研1
《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新课标的出台,教材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等,使得新课改实验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全面的变化。一线教师们通过参与课改通识培训,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达成了共识,但对如何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如何在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体现新课程理念,仍感到茫然和疑惑。面对这些变化,教师们出现了“熟读新课标,手捧新教材,满脑子新理念,但是面对新课堂却无从下手”的状态,甚至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教师们有必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学科、具体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开展深入的研究。为此,我校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活动,研究我们的教学方式、及时反思总结,可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做课程改革的排头兵;能使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如优化教材的使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等;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令学生爱学、乐学。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是构建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同志关于教育若干讲话是我们探索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刺激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课内外各种活动手段、促使整个教学机制高效运转,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创造力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为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奠定主要理论基础。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教师成长层面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课堂教学层面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三)学生学习方式层面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教学层面 探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起的显著作用;比较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对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差异性。 (二)教师成长层面 探究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探究教学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能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学生发展层面 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六、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以理论指导研究,并借鉴有关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形成结论。 1.围绕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拟定研究计划 2.收集和评价文献资料,评价文献的有效性,产生地点、时间、作者及文献的意义、精确度、可信度等。 3.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4.形成结论 5.总结 (二)行动研究法: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研究活动,通过上研讨课、示范课、评课、写教学科研案例等教育教学活动,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由此探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调研法: 1.前期问卷 (1)明确目的,拟定项目,教学状况,如教师的备课情况、教科研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等。 (2)确定范围,组织发放。 (3)回收、分析归纳,积累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理性分析,探讨方案。 (4)通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探讨合适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2.中后期专题访谈 (1)确定专题,了解实施状况,如实施进程,存在的问题,师生反馈意见。 (2)确定访谈对象 (3)过程观察记录 (4)调查结果分析,整合信息,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启动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1.课题论证 2.申报市级课题并进行理论准备、培训学习 3.申报市级课题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9年12月 1.第一阶段:(2007年7月——2008年1月)研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最佳时机;探究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性成长;理论学习与尝试撰写论文,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 2.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9年2月)继续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探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第三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对前面各阶段的研究所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 4.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进行成果展示,总结评定。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 为了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在理论指导和条件保障等方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 1.自主学习。学校根据课题研究内容,为课题组购买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分发给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组定期组织学习交流,组织专题讨论,使全体成员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 2.科研培训。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一直是我校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也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途径。这几年,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到五常一中、五常二中、拉林中学等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外出教师学习归来,或汇报心得体会,或仿照开设示范观摩课,将学习心得及时传达给每位教师。 3.保障充分。在理论指导和物质条件等方面我们课题组也做了精心安排。本课题组有2位高级教师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他们在课题研究的各阶段都开设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示范课,为实验搭建了丰富的研讨平台。每年的教务处工作计划中也都将课题的研究列为工作重点之一。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据研究方案,不断地调整方案,力求使研究工作扎实、有效,符合教育改革的新需求。我们将整个课题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研究阶段表 研究阶段 时间跨度 主要工作 启动阶段 2006.9-2006.12 成立课题组,撰写设计报告,召开开题会议,落实研究计划;组织学习理论与实践研讨。 前期实 践阶段 2007.1-2009.2 全体成员按计划开展实践;总结实践的得、失,撰写中期评估报告,整理材料、迎接评估。 深化研究和推广实践阶段 2009.3-2009.12 全体成员在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新问题继续开展实践,并对相关实践进行深化研究,做好推广工作。 结题阶段 2010.1-2010.3 组员进一步推广实践成果,组长整理材料,做好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 整个研究过程中突出以下的研究重点: (1)以“授课方式研究”为基本点,在实验中研究教师把已掌握的新课程理念与所任教学科融合的程度等。积极配合新课改,以科研促进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 (2)教师在“教”中的“反思”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变为“探究式学习”为主。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确立“为了教学实践而研究,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树立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持续、深入地研究教师的“教学后记”。 (4)以“加强学习、立足实践、认真反思”为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为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在实验的启动阶段,我们先对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进行调查分析。我们的调查目的是:了解教师的科研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调查目的设计了“您平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频率是”,“您每月能学习几篇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等10多个问题。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部分) 题号 选项 问卷一 问卷二 分析结果 1 A 5% 4% 这说明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已能充分认识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B 0 1% C 86% 21% D 12% 78% 2 A 4% 91% 这说明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B 85% 5% C 1% 0 D 13% 7% 3 A 5% 91% 这说明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大部分教师已能自觉进行自B 90% 8% C 2% 3% 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对比发现:教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内容和途径更加多样化。 D 6% 3% 6 A 46% 77% 这说明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加强了,教师的论文数量有所增加,学习理论的意识加强了,学习的数量明显增加。 B 53% 24% 10 A 46% 17% 教师在备课中能更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B 58% 81% 18 A 73% 25% 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的实践,已更加关注教与学的及时反馈。 B 0 2% C 31% 76% 学生问卷对比分析结论: 教师课前、课后主动向学生询问的次数增加了;教师在备课中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教师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但个别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还有待加强;教师的教学艺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深入研究和推广阶段,我们主要探讨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很适合我们的学生实际;对新授课提出了“导学——训练”的模式;对试卷讲评课的模式也做了较深入的探究。 (三)强化管理,措施到位 为提高本课题的研究质量,我们从规范课题研究管理体系入手,促进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化、制度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明确分工、成员带头 本课题组的各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本课题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是我校的业务校长和教务主任,有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本课题组有2位高级教师和一位哈尔滨市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理论指导;有十多名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有机结合,每周组织一次集体理论学习;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出一到两次校级公开课;每个课题组成员每月至少听课5次,并写出评课意见。 2.组织到位 完善的组织是课题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学校对教育教学科研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科研工作组,任命组长一位和工作人员两人,专门负责科研工作。 3.制度到位 学校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明确课题小组的职责,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学校定期对课题情况进行督查,月考核和学期考核对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研讨课的开设、例会参与情况、论文的撰写情况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九、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了解并努力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可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3.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新授课中的“导学、训练式”,公式教学中的“探究式”,习题课教学中的“问题串式”,试卷讲评课中的“讨论、及时训练式”等。 5.在课堂教学中并非多媒体使用越多越好,多媒体的使用应在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方面。 (二)研究成果及所达到的目标 1.通过学习与研讨,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有了大的转变,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全体成员已能更加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能积极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通过实践、总结,探究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自主、合作
本文标题: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研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5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