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相关考点根据赵成根老师给出的考点,本参考书主要掌握官僚制的相关理论,包括官僚制的含义、特点和地位。马克思·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一、在马克思·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他倡导的官僚制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的、标准的的组织形态,层级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了专业化分工、等级制、对法理化规则的遵从以及非人格化等方面。组织的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相应地社会组织分为三种类型:传统组织、神秘组织、合理合法的组织(理想型官僚制组织)。法理权威的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官僚制。二、官僚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在组织中明确划分每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将这种分工固定下来。工作的专业化便是这种高度明确分工的结果。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在组织中实行职务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整个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官僚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2-套规则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连续性。4.形成正规的决策文书。在组织中一切重要的决定和命令都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达,下级易于接受明确的命令,上级也易于对下级进行管理。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在实行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公私分明,对事不对人。6.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量才用人,任人惟贤,因事设职,专职专人,以及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8.可预见性。根据可以预计的规则,排除一切纯粹个人的、一切非理性的、不可预计的感觉因素。三、官僚制的地位现实意义:(一)从学术角度看,主要贡献在于:①韦伯对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个不同组织的兴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三种组织形态的划分重要的理论价值。②韦伯把组织形态与权威性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既是对历史上权利问题研究的重要发展,又为后人研究组织问题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二)从社会政治的-3-角度看,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性的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迎合并极大地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官僚制满足了工业大生产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复杂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以非人格化、制度化的特征而得到科学理性时代的文化认同。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的缺点:官僚制理论不是完美无缺的,尤其是进入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官僚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理论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脱离现实、偏重制度化、过分强调组织礼仪等等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集中表现在:①过分强调了层级节制体制,忽视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民主精神;②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难以应付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③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的划分,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的问题;④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最终造就出不求有功但无过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人员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况。因此,在今天的组织中我们不仅要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优秀元素,又要把握好尺度,扬长避短,辩证的看待、借鉴、应用、发扬。张姗姗2014年1月3日
本文标题:经济与社会:官僚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5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