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基础管理文件文件编号:**-**-**版次:A发布日期:2018/05/4实施日期:2018/05/07编制审核会签批准****电器实业有限公司1/1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端子压接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剖面制作注意事项等,并提供了压接质量判定参考图样。本标准适用于端子压接质量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标准引用来源于TE/JST等大品牌厂家标准、客户技术要求与以下行业标准。IPC/WHMA-A-620ACN-2006QC/T29106-2014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VW60330)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端子使导线与适当的配对元件连接,实现电路导通的机电元件。端子按压接区形状分为敞开式与筒式。3.2分类: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IDC)、航插端子、共接端子3.2.1敞开式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敞开式,压接后闭合的端子。3.2.2筒式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筒状的端子。3.2.3刺破式胶座(IDC):压接前端子与胶座为一体的端子(压接无需剥掉线材外皮的一种端子)。3.2.4航插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筒状的端子主要匹配航插插头。3.2.5共接端子:主要用于线与线空中对接的端子,存在开口与筒式两种类型。图1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航插端子共接端子3.3端子各部位名称图2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航插端子3.4端子压接通过施加一定的机械力,使两种材料(线芯压接区与线芯、绝缘压接区与引线绝缘皮)紧密的结合,达到电性能导通且牢固接合的目的。3.5线芯压接剖面端子线芯压接区与线芯压接后的剖面。3.6绝缘压接剖面端子绝缘压接区与引线绝缘皮压接后的剖面。3.7端子拉力端子与线材之间的铆合承受力。端子分为:1.绝缘检查窗口,2.喇叭口,3.刷子检查窗口,4.扣锁片5.绝缘压接区,6.线芯压接区,7.端子结合区,8.料带残耳(端子两端可能都有),9.端子停止耳朵,10.电气连接槽,11.机械支撑槽,12.检查窗。1011****电器实业有限公司2/17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1线芯压接线芯压接应符合表1的相关要求。表1线芯压接技术要求及图示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图示判定描述喇叭口线芯压接区前、后应有喇叭口,如果仅一侧有喇叭口,则必须在后方,长度在0.1~0.4mm之间。注:不适用于单线焊接端子。合格前、后喇叭口分布均匀合格可接受,后方有喇叭口不合格后方无喇叭口线芯固定线芯应全部收纳进线芯压接区,线芯断线符合:≤20芯不允许断线,>20芯断线数量<5%,且无线芯飞出。合格无断线,无线芯飞出不合格线芯断线数量>5%不合格线芯飞出前线芯外露线芯压接区前端能看到线芯末端,前线芯露出长度在0.5~1.0mm之间。合格前线芯露出符合要求不合格前线芯露出过长AA0.5mm不合格前线芯露出过短线芯压接线芯压接区应压接整齐,卷曲爪错位≤0.3mm。不能出现中缝露线芯、破损等问题。合格压接良好不合格中缝露出线芯不合格线芯压接区破损不合格线芯压接区错开,B>0.3mm不合格线芯压接区前倾,B>0.3mm不合格线芯压接区后倾,B>0.3mm0****电器实业有限公司3/174.2绝缘压接绝缘压接应符合表2的相关要求。表2绝缘压接技术要求及图示4.3前、后毛刺前、后毛刺应符合表3的相关要求。表3前、后毛刺技术要求及图示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一侧外偏变形,密封塞破损0<G/H****电器实业有限公司4/174.4端子变形端子变形应符合表4的相关要求。表4端子变形要求及图示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电器实业有限公司5/17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4.5筒式端子判定要求筒式端子压接线芯部分符合表1-4相关要求;外观符合表5的相关要求。表5筒式端子外观要求及图示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图示判定描述外观1、导体股线(及需要时所加的填充)略微突出导体压接的末端。2、所有的导体线芯被包容在导体压接区域内。3、压接点位于导体压接区域的中心。4、在导体压接区域的两端有明显的压口。5、接线柱绝缘套没有损坏。6、伸出钟形压口的多根导线是齐平的。合格符合技术要求。合格1、不规则形状的绝缘压接接触导线绝缘皮,起到支撑作用(A、B、C)。2、导线绝缘皮没有损伤。3.接线柱绝缘套没有损伤。4、接线柱的绝缘套仍然牢固地包住接线柱。5、填充的导线(D)在绝缘压接区内并且没有伸出接线片绝缘套不合格1、接线柱绝缘套损坏露出金属(A)。2、导体伸入到接线柱配接区(B)。不合格绝缘压接A处没有进行压接。A****电器实业有限公司6/174.6刺破式胶座(IDC)判定要求刺破式胶座(IDC)判定符合表6的相关要求。表6刺破式胶座(IDC)判定要求及图示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图示判定描述外观1、导线完全位于连接片内。2、导线伸到连接器后壁。3、连接槽的结构没有损伤。合格符合技术要求。合格•导线接触到了连接器的后壁,有轻微的变形,但导线的顶点没有高出后壁。•可见导体裸露,但裸导体没有伸出连接器外。•露出的导体未违反最小电气间隙。•导线伸出连接片至少为连接片边缘到连接器后壁之间距离的50%。图A不合格•在插入连接器前,导线绝缘皮剥离或部分剥离。•导线不在穿刺夹内。•一个接点内接入两根导线,除非接点或者连接器的技术指标规定这样是可接受的。•由于导线的绝缘皮尺寸过大,导致连接器本体变形。(图B)•接入的导线应力释放不充分。•导线尺寸未满足连接器的参数要求。(图B)•导线未完全固定在IDC连接器的两个V形口内。(图B)•伸出后连接片的导线长度不到1个线径。•连接器上的穿刺夹有破损。(图B)图B不合格不合格•槽口表面的腐蚀损伤或有其它有害的杂质。•镀层损坏以致暴露金属基材。•导线槽内的加强筋(图6-34,箭头所指处)没有互相平行。****电器实业有限公司7/174.7航插端子判定要求航插端子判定符合表7的相关要求。表7航插端子判定要求及图示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图示判定描述压接外观1.在检查窗和导线进入的终端之间的中间铆压2.铆压压痕围绕端子的桶而且有足够完全的深度.3.没有松散的导线.4.连接没有明显的开裂,裂缝或端子底材金属外露.注:压接区是指从导线进入接头的边缘到检查窗近边缘之间的部分。合格符合技术要求。合格1.压接不在中间,但检查窗没有变形。2.接线筒的导线入口边缘没有由于压接而变形。合格•接线筒的导线入口边缘由于压接而变形。•压痕位于压接区以外。不合格1压接使检查窗变形。2接头暴露金属基材。不合格1导线没有压紧。2接头上可见到裂纹、裂缝。不合格1电气端子或连接器接头经过两次压接,除非有特殊规定。2接线筒变形或弯曲。****电器实业有限公司8/17表7航插端子判定要求及图示(续)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图示判定描述绝缘间隙(标准型)导线绝缘皮与接线筒之间的间隙(C)小于导线外径(D)的50%。合格符合技术要求。合格在绝缘皮和接线筒之间可看到导体,但不大于2倍导线的直径(绝缘皮与接线筒末端齐平需要引起特殊注意。)不合格绝缘皮与接线筒末端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线径。不合格1.暴露的导体违反了最小电气间隙。2.绝缘皮伸进接线筒内。(绝缘皮支撑型)导线绝缘皮落在绝缘皮支撑漏斗承口上合格符合技术要求。合格导线绝缘皮进入绝缘皮支撑筒。不合格导线绝缘皮没有进入接头的绝缘皮支撑筒。****电器实业有限公司9/17表7航插端子判定要求及图示(续)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图示判定描述导体定位1.导体伸到接头的底部。2.导体股线占满了检查窗。3.接头外没有导体股线。合格符合技术要求。合格1.导体只占了检查窗的一部分。2.接头外没有导体股线。不合格在接头的检查窗内看不到导体股线。不合格在接头的检查窗内看到绝缘皮。不合格在插入接头之前,导体已扭绞到了一起。不合格在导体压接区域外有导体股。****电器实业有限公司10/174.8共接端子判定要求共接端子压接线芯部分符合表1-5相关要求;绝缘裸露判定符合图3的相关要求。*图3共接端子绝缘裸露图示注:铜带压接也属于共接类型,判定标准依据GC-SOP-0017。4.9绝缘弯曲固定端子,在距线芯压接区50mm处,按图3进行五次循环(弯折45°→反方向弯折90°→复位,为一个循环)的绝缘弯曲试验,试验时引线不施加拉力。试验后绝缘压接良好,绝缘皮未从绝缘压接区脱出。图4绝缘弯曲试验图示4.10线芯压接高度、宽度测量方法压接宽度采用卡尺(精度:1/100)进行测量;压接高度采用压接高度千分尺(精度:1/1000)进行测量,如图5。4.11端子拉力(抗拉强度)实验拉力测试要求:1、拉力测试仪器须固定于工作架上不可移动;2、、在测试拉力过程中,拉务测试器夹头及固定导线位必须在与测试仪受力方向保持同一水平线上施力;3、相同规格的两线并打端子并行放线时须分开测试两条线的拉力,第一个端子测试完A边线材后再用第二个端子测试B边线材,每条线测试数量不少于3条;4、两线以上不同规格线并线叠打时测试拉力依最细线为准,测试数量不少于3条;5、测试拉力时测试仪依约25.4mm/1min速度进行测试,6、具体测试参数参考表8压接拉力标准数据表。两端裸露导体长度D1应为:2mm≤D1≤5mm图5压接高度采用压接高度千分尺测****电器实业有限公司11/17表8压接拉力标准数据表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为判定依据。4.11剖面分析4.11.1线芯压接剖面线芯压接剖面各部位名称见图6。图6线芯压接剖面各部位名称序号常用线径规格抗拉力强度≥(KG)CCC标准线材UL标准线材VDE标准线材单粒端子连续端子刺破式水平垂直150~120mm²50~120mm²279275.5235mm²35mm²227225325mm²25mm²196194416mm²16mm²157153.5510mm²10mm²605568AWG605576.0mm²6.0mm²5045810AWG453895.0mm²5.0mm²3937104.0mm²4.0mm²40351112AWG3533123.0mm²3.0mm²2927132.5mm²2.5mm²2825.5142.0mm²14AWG2.0mm²2522151.5mm²1.5mm²18161616AWG1513.5171.25mm²1.25mm²1513.5181.0mm²17AWG1.0mm²1311.51918AWG109200.75mm²0.75mm²98.5210.5mm²20AWG0.5mm²76220.3mm²22AWG0.3mm²545.45230.2mm²24AWG0.2mm²3.632.27240.12mm²26AWG0.12mm²22.12528AWG11.822630AWG0.82732AWG0.6注:1、压刺破式的水平拉力及垂直拉力产品作业指导书要求为准。2、当指导书有特殊要求时按对应要求为准1:线芯压接高度2:线芯压接宽度3:可测量的压接宽度4:支撑角度5:支撑高度6:卷曲末端距离7:卷曲末端间距8:毛刺高度9:毛刺宽度10:底部厚度****电器实业有限公司12/174.11.2剖面截取步骤与判定要求在制作剖面图之前,必须确定压接特性(拉力,喇叭口,披锋,无缺线,无松线,无伤线,无飞线,绝缘材料位置等)均符合规范的要求;确定压接符合规范要求,即可进行剖面图的制作。绝大部分的剖面制作设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切取,打磨,蚀刻及照相。请参阅随剖面制作设备所提供的说明书以获取正确的技术。相关要求及图示见表9。以下规则在进行剖面制作时必须遵循:压接高度测量的部位进行切取。剖面截取位置必须时线芯/绝缘压接的高度测量的部位进行切取(红色框区域居中部位),如图7所示。图7剖面分析切割位置剖面必须
本文标题: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6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