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日本园林文化之茶庭设计
--品味茶庭文化SY日本传统的庭院具有浓郁的东方哲学思想,其表现形式独特且风格鲜明。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日本庭园在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并结合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性格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逐步形成的一种造园文化。第1时期: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第2时期: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第3时期: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代表作:桂离宫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日本园林的类型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①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②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③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茶庭由来:茶庭,在日本指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院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作品种类。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有外、中、内三区庭园。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自院门至茶室设置一条园路,两侧用植被或白砂敷于地面,栽植树木,配置岩石,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中门、待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灯笼(照明用)、手洗钵(洗手用)、飞石(即步石)、延段(石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设备。书院式茶庭的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间用“回游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大规模园林之中,如修学院离宫、桂离宫等。孤篷庵寺院——禅院茶庭的代表桂离宫——书院式茶庭的代表茶庭的造园要素•木户:茶庭的第一个门城是嵌于高墙之中的一个有顶院门,称为“木户”,它将露地与外界清晰的隔离。•外露地:第一层庭院,整个景观为半自然状。半具野趣半分略有人工凿痕,外露地之目的与功能,有如今日潜水艇之减压舱一般,让你的身体和心理慢慢适应•飞石:就是进入外露地时,脚下所踩的石头。利休要求的飞石是「渡六分,景四分。」•雪隐:厕所。在外露地的教「下腹雪隐」,在内露地的叫「砂雪隐」。现在无论那一种都只是装饰性质。•中门:用竹子编的一缕空小门,其作用是用来区分外露地与内露地。亦是喧嚣与静逸之再度切离。•内露地:穿过中门,就进入内露地。此处被要求是完完全全的野趣。宛如进入一个缩小版的森林中,空气、味道、湿度已大不相同,精神完全放松,细胞慢慢舒张。•蹲踞:就是洗手台,只不过是用蹲的洗。前面经过了雪隐,现在再来洗个手,不只单纯的把手上的污垢洗掉,更让心中之不洁藉由清水干净地流去。•尘穴:在洗手的同时,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约二十公分左右的圆形或方形凹洞,名为「尘穴」。顾名思义此乃收集落叶与尘垢之处。•腰挂:累了吗?刚好,这里有一小茅亭,我们就坐下来歇一会。这小茅亭或小竹亭就叫「腰挂」平面结构布局中门腰挂外门中门以及石置苑路西田氏玉泉园--江户初期武者小路千家茶庭外露地内露地待合飞石庭园里间置的不规则石板,供脚踏用,通常是“六分走道,四分景色”。延段内门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简素的情趣,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日本园林文化之茶庭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8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