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XXXX0612T-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主讲教师:陈秀珍cxz68@qq.com教师简介硕士,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人社部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骨干师资YBC创业导师及创业讲师中国员工心理帮助计划高级企业EAP讲师中国EAP学院核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内容概要一、心理危机概述二、心理危机干预概述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与方式四、自杀预防与干预五、性暴力心理危机概述1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2性暴力的预防与干预51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与措施3自杀的预防与干预4一、心理危机概述(一)危机的内涵与特征(二)危机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三)心理危机的变化阶段及后果(四)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与评估(五)影响危机应对的主要因素一、危机的内涵与特征1、危机的内涵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心理危机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2、危机的特征(1)危险与机遇并存(2)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3)选择的必要性(4)普遍性与特殊性3、对危机的合理认识危机由个体无力处理内心压力或外在事件引起;危机情境之性质反映出当事人的认知经验而非病态;危机是暂时性的,而且有特定发展阶段,但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危机也提供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二)心理危机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1、类型①发展性危机②境遇性危机③存在性危机2、产生原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三)心理危机的变化阶段及后果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成长期(四)心理危机的表现与评估表现生理情绪认知行为情绪认知行为RickA.Myer,AssessmentforCrisisIntervention,COPYRIGHT◎2001Wadsworth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情感情感状态稳定,对日常活动情感表达适当。对环境的情感反应适切,对环境的变化只有短暂的负性情感流露,不强烈,求助者完全能够控制情绪。对环境的情感反应适切,但对环境变化有较长时间的负性情感流露,求助者能够意识到需要自我控制情绪。情感反应与环境有脱节,常表现出负性情感,对环境变化有较强烈地情感波动。情感状态虽然稳定,但需要努力才能控制情绪。负性情感体验明显超出环境的影响。情感与环境明显不协调。心境波动明显。求助者意识到负性情绪,但不能控制。完全失控或极度悲伤。2、心理危机的评估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认知注意力集中,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正常。求助者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实际情况相符。思维集中在危机事件上,但思想能受意志控制。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轻微受损,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基本与现实相符。注意力偶尔不集中,感到较难控制对危机事件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降低。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在某些方面有偏差。注意力时常不能集中,较多考虑危机事件而难以自拔。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因为强迫性思维,自我怀疑而受到影响。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可以有明显的不同。沉湎于对危机事件的思虑,因为强迫性思维、自我怀疑和犹豫而明显影响求助者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有实质性的差异。除了危机事件外,不能集中精力。因为受强迫、自我怀疑和犹豫的影响丧失了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行为对危机事件应对行为恰当,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偶尔有不恰当地应对行为,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但需努力。偶尔出现不恰当的应对行为,有时有日常功能的减退,表现为效率降低。有不恰当的应对行为且做事没有效率。需化很大精力才能维持日常功能。求助者的应对行为明显超出危机事件的反应,日常功能表现明显受到影响。行为异常难以预料,并且对自己或他人有伤害的危险。评估标准:3~12分采用“非指导性干预”;13~22分采用“合作型干预”;22分以上采用“指导性干预”。(美国标准).(五)影响危机应对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严重程度2、自身资源(认知方式、应对模式)3、社会支持系统无效有效无效有效可改变有利害关系不可改变无利害关系问题初评次评适应情绪关注应对情绪反应(不适应)问题关注应对目标受阻状态下的个体认知模式二、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二)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三)危机干预时应该注意可以做和不可以做(四)危机干预者的基本特征(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二)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防止过激行为;促进交流,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三)危机干预时应该注意不要去设想幸存者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切不要假设每个经历灾难的人都会受到精神创伤不要使用疾病诊断不要用救世主的态度跟来访者交谈不要假设每一个幸存者都愿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不要询问灾难过程的细节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1、应该做的保护和提供安全场所给予认同激活支持系统(调动所有支持系统)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知则不惑)给予持续的关注不要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如果当时……就不会发生……)内疚感是为了建立安全感。2、不要做(Don’t)大事化小埋怨受害者愚蠢的玩笑寻求刺激者(快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不公正的猜疑(我觉得她就是)忘记,不再关注(四)危机干预者的特点1、生活经验2、专业技巧3、镇静4、创造性与灵活性5、精力6、快速的心理反应7、其他特征: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和对人类战胜危机的信心(五)危机干预模式危机干预的基本模式:(贝尔金等)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三、危机干预技术与方式(一)危机干预的六步法(二)评估求助者的精神状态与功能(三)危机干预中的评估(四)危机干预中的倾听技术(五)危机干预的方式(一)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第一步:确定问题第二步:保证求助者安全第三步:给予支持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第五步:制订计划第六步:得到承诺倾听:以投情、真诚、尊重、接收、不偏不倚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做出反应。1、定义问题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3、提供支持行动: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和可以利用的环境支持,采取非指导性的、合作的或指导性的干预方式。4、提出可变通应对方式5、制订计划6、获得承诺倾听↓行动↓评估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行动连续谱危机干预是非指导性的危机干预是合作的危机干预是指导性的求助者具有能动性求助者具有部分能动性求助者失去了能动性危机干预的六步示意图(二)评估求助者的精神状态与功能平衡(失衡)状态能动(无能动)性自主性(三)危机干预中的评估1、评价危机的严重程度2、评估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3、评估替代方法、应对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领域4、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四)危机干预中的倾听技术1、开放式提问2、封闭式提问3、自己的感受4、人类发展的氛围5、倾听(五)危机干预的方式危机案例与心理治疗案例处理的区别1、电话危机干预2、面谈危机干预3、社区危机干预4、个案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危机案例与心理治疗案例处理的区别目标原则求助者的功能水平评估认知层面•侵犯•威胁•丧失行为层面•回避•无能动•接触情绪层面•愤怒.敌对•焦虑.恐惧•沮丧.忧愁社会关系•家庭•朋友•同学(事)心理文化•自我认识•情绪表现•认同精神、道德•个人态度•价值观•信仰生理环境•饮食•安全•居住危机检查评估模式图1、电话危机干预(1)电话干预的优点(2)电话干预的策略(3)对经常打电话者的来电处理(4)对有障碍者的来电处理2、面谈危机干预(1)面谈常见的危机类型慢性危机社会/环境危机发展性危机各种类型兼而有之(2)面谈的基本方法倾听、评价及干预3、社区危机干预成立各种自助组织及时识别高危人群普及相关预防知识4、个案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1)保密原则(2)伤害意图与提出警告的责任【练习】危机的检查评定(1)自杀求助者(2)被人打了的求助者(3)冲动、暴力的求助者(4)创伤后的求助者(5)物质滥用的求助者(6)性受害者(7)居丧的求助者。四、自杀应对与干预(一)定义与分类(二)自杀的动力(三)自杀的原因(四)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六)自杀的预防与干预定义“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个定义强调个体自杀前的心理动机。分类: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意念自杀姿态、自杀计划(一)自杀的定义与分类中国人群自杀的发生率中国是仅次于冰岛的自杀率高发国家。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我国每年有287,000人死于自杀,22.2人/10万。1,500,000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000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2,000,000人自杀未遂。自杀率(每10万人口)自杀人群的共同特征境遇特征意动特征情感特征认知特征人际关系特征连续性特征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的线索(二)自杀的心理学动力1.心理动力学理论2.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三)可能导致自杀的原因1、精神障碍导致自杀;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精神障碍自杀占所有自杀个案的30-40%,其中,抑郁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1/4,精神分裂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27-30%。2、躯体疾病导致自杀;3、非疾病(普通)人群自杀;4、宗教信徒自杀或集体自杀。(四)自杀的高危因素1、有关自杀的谬误2、自杀危险因素3、自杀危机的一条基本规律4、自杀危险性评估(五)自杀危险性的评估评估量表,评分10分:较高自杀危险与自杀企图有关的事项1.孤独1.身边有人伴随;2.附近有人,或有电话联系;3.附近无人,或失去联系2.时间1.有时间给予干预;2.不大可能有时间于预;3.几乎没时间进行干预或挽救3.病人的警惕性1.不警惕,被发现;2.被动警惕,如回避,但不阻止他人的帮助;3.主动警惕,如锁上门。4.自杀时的求助行动1.能告诉他人自己想自杀;2.与他人保持联系,但不告诉对方准备自杀;3.不与印助者联络便自杀。5.预料死亡间最后行动1.没有;2.有所准备,但不完全;3.有明确计划(如改遗嘱、提取钱款)6.遗书1.没有;2.写了遗书,但又撕毁;3.留下遗书。自我报告1.病人的叙述1.认为其所作所为没有生命危险2.不能确一定是否有生命危险;3.坚持其所作所为有生命危险。2.意图1.不想死;2.不能保证是想活或想死;3.想去死3.预谋1.感情冲动性,没有预谋;2.考虑自杀行动不足1小时;3.考虑自杀行动不足一天;4.考虑自杀行动大于一天。4.对自杀后抢救的反应1.乐意被抢救脱险;2.被抢救脱险,病人说不清是高兴还是后悔;3.后悔被救脱险。危险性1.根据病人言行及上述检查1.肯定能活着;2..不大可能会死;3..可能或肯定会死。2.如果医生不处理,病人会死吗1不会死;2.不一定;3.会死亡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六)自杀的预防与干预1、青少年自杀预防策略2、成年人自杀预防策略3、心理学尸检:一种后干预技术五、性暴力(一)性暴力及其假设(二)性暴力的阶段(三)性暴力产生的原因(四)性暴力的应对策略(一)性暴力及其假设在任何地点发生的由任何人强行施加的性行为、性行为企图、非意愿的性评论、性要求和性交易以及其他直接针对他人特性的强迫行为(如心理恐吓、身体暴力或人身威胁),而不论该行为人与受
本文标题:XXXX0612T-危机干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