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心理干预各论行为和认知治疗
+行为主义诞生的标志–1913年,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人们的行为方式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如果对问题的反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也可以通过对更适当反应的再学习来改变前一种反应。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共同点学习+行为就是人们所说和所做的+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行为可以观察和记录+行为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PavlovIP(1849-1936)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非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食物(US)唾液分泌(UR)非条件反射(3)铃声(CS)唾液分泌(CR)条件反射(2)食物(US)铃声(CS)唾液分泌结合条件作用过程:1.强化(reinforcement)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促进过程,即CS与US结合的过程。2.消退(extinction)如果US长期不与CS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3.泛化(generalization)某些与CS相近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应(CR)的效果。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的条件反射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单位。不管是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华生J.B.Watson(1878-1954)嘭嘭一见到白兔就听到强烈的响声(反复数次)一见到白兔就逃走白色白色令人恐怖著名的白色恐怖实验+1920年华生,对于9个月孩子,恐怖小白鼠+1924年Jones治疗恐惧白兔的3岁孩子+复杂的学习遵循两条规律–频因律:对某一刺激的某一行为反应发生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行为就越有可能固定保留下来,并在以后遇到相同的刺激时很可能再次发生–近因律:对某一刺激发生某一行为反应在时间上越接近,那么这一行为反应越容易固定下来,并在以后遇到相同的刺激时越容易发生+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conditioning)。+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者减少。+行为与后效的关系,根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B.F.Skinner(1904-1990)+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治疗原理–既然人们的行为是由行为的后效塑造的,那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环境条件,使特定的行为产生特定的后效,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塑造行为+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的事件。+惩罚(punishment):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反应类型S-R型R-S型强化的性质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强化不是奖赏强化伴随着反应,强化是奖赏反应的主动性被动主动学得了什么刺激间信号关系特定的反应适合于解释信号学习情绪学习简单的技能学习社会学习理论Albert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另一种学习形式,称作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宣称模仿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打倒你!打倒你!友善静静的玩儿童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以减轻或改善来访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过程–首先要对病人的病理心理及其有关功能障碍(即问题行为)进行行为方面的确认、检查以及对有关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然后确定操作化目标和制定干预的措施–目的是改善病人适应性目标行为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通过行为分析确立病人的靶症状或靶行为–以便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病人解决其主要问题;+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给予一系列的练习作业,使得病人在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中获得信心,最后处理较严重问题+强调实践或练习–将行为作业看成实验来实践完成,如果达到目的,则意味成功;但没有达到目的并不意味是失败,而是有一个机会更多地了解和认识问题+建立在交互抑制原理上–沃尔普(Wolpe)所创立–用一种情绪状态去阻断另一种–学会放松,则焦虑和恐惧反应将被抑制等级脱敏表放松训练脱敏÷对接触每一组情景所致焦虑从轻到重地去条件化÷让病人实际进入一些在想象中已克服恐惧的现实场合÷不应该强迫病人过早地进入高焦虑的场景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治疗程序:(1)设计和评定主观不适等级表表13-1考试恐怖者的不适等级表刺激等级(5分制)考前2周1考前1周2考前3天3考前1天进入考场45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治疗程序:(2)松弛训练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治疗程序:(3)系统脱敏脱敏过程需要8~10次,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又称满灌疗法+其基本原则与系统脱敏疗法相反+让病人一下子面对最高等级惧怕的情况+原理:消退性抑制–由于惧怕刺激的“泛滥性”来临,个体面对过分的惧怕刺激,恐怖反应可能会逐渐减轻,甚至最终消失。–即使没有放松的过程,只要持久地让病人暴露在惊恐刺激面前,恐惧反应也终究会自行耗尽。+实施之前检查患者的躯体基本情况,严重心脑血管病病人、心理素质过于脆弱和妊娠的妇女是漫灌疗法的禁忌症+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原理: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治疗要点–厌恶刺激在不良行为发生时始终存在–刺激要产生足够的痛苦水平(尤其是心理上的痛苦)–治疗要持续到不良行为彻底消除,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随时进行鼓励强化,并以病人自我控制为主+适应症:露阴癖、恋物癖、酒精依赖、强迫症等+争议–技术方面的问题—惩罚有一定的危险性–伦理问题+通过强化而产生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的行为疗法技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来访者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来访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适用于各种存在行为异常的个体+着眼点在于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焦虑障碍—恐怖症、强迫症及焦虑症–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依赖障碍(成瘾行为)–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性交疼痛等–性定向障碍—恋物癖、异装癖–冲动控制障碍—纵火癖、偷窃癖、拔毛癖等–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多动症、品行障碍、口吃等+认知的概念–接受和评估信息的过程;–产生应对和处理问题方法的过程;–预测和估计结果的过程。+与大脑信息加工过程理论密切相关★烦恼的原因并非外界的事态,而在于你对事态的看法。★改变你的思想,可以帮助你战胜烦恼,改变人生。★你所面对的各种事态不足以击倒一个人,使你崩溃的是你对这些事的思考方法。★心,乃是你应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亦可将天堂变成地狱。——弥尔顿(英国诗人)★当代最伟大的一项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从而改变人生。——威廉、詹姆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或情感与不恰当认知方式有关。+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心理的紊乱,总是以对现实的歪曲理解为基础。事件行为和情感反应认知评价ABCDE模式Ellis的ABC理论+绝对化的要求–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过分概括化–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糟糕至极–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面对不好的事情,应努力接受现实,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不能改变时去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下去Beck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Beck的理论基于临床经验,认为人们早年经验形成了“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它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又不为人们所察觉。这些假设并不一定都与现实相符合。Beck身体早年生活经验功能失调性假设成立严峻的生活事件“假设”被激活负性自动想法抑郁症的症状行为动机情感认知容貌不如姐姐好看我不如别人,我的生活决定于别人怎样看我;我不按别人的要求做,就会被排斥。婚姻破裂我把事情搞糟了,我真笨,我无能,我将永远痛苦、孤独和苦闷!+不合理的,不符合人类经验的真实性–如:“我应当永远是强大的”+僵硬的,过分普遍化和极端的信念,不考虑不同情境的差异;+阻碍目标的实现–如:完美主义势必引起焦虑;+与极端的过度情绪有关–如抑郁与绝望;+个体根据它们行为,似乎是真实的但并无明确的表达。+成就:需要成功,高的操作标准;+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要成为强者。+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常常不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负性自动想法的消极性–消极看待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价值和能力–消极解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消极看待未来,认为不只是现在、过去,未来也只有失败等着他+Beck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All-or-nothingthinking+又称非黑即白、极端化+用两级法看待事物而不是将事物看作一个连续体+“全或无”思维,要么全错,把生活往往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例:没有成功就意味着失败。+catastrophizing+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是考虑其他的可能结局–我会心神不安的–我会失去所有的+disqualifyingordiscountingthepositive+毫无理由地否认自己积极经历、事迹或素质–计划完成得不错,但我还是一个失败者+emotionalreasoning+感觉强烈就认为某件事合乎现实,无视或轻视反面的证据–我感觉内疚,说明我一定做了不好的事;–我觉得失望,所以我的问题不可能解决。+labeling+给自己或别人贴上固定的大标签,不顾实际情况下结论–我是个失败者,一无是处+Magnification/minimization+评价自身、他人或一件事时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得了中等说明我多么不足–得了高分则纯属侥幸+mentalfilter+不看整体,仅将注意力集中于消极的细节上–例:别人都不喜欢我。+mindreading+坚信自己懂的别人的心思,而不考虑其他可能性+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草率下结论;+只根据表面现象,缺乏理性的思考;–例:我得罪他了。+overgeneralization+远远超出由处境得出一个更大范围的消极结论+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引申出一般规律性结论。指在一件事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例:我不是一个好母亲。+personalization+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例:孩子考试不及格,都是我的错。+Shouldandmuststatement+有一个固定的观念认为自己和别人“应该”或“必须”怎样,高估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例:我应该时时尽力,我必须做好;+tunnelvision+只见事物的消极方面–他什么事也做不好,工作一塌糊涂+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造成受治疗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AlbertEllis不合理观念合理观念我无法接受被人轻视——我希望被别人喜欢我必须要考个好成绩——我希
本文标题:心理干预各论行为和认知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8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