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会计的发展1、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其时间跨度标志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2、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其时间跨度标志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3、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其时间跨度标志是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二、会计职能1、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进行会计核算②实施会计监督2、两个职能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密切相关,两者统一于会计核算过程中。换言之,会计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条件,离开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称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离开了会计监督,纯粹的会计核算就会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三、会计对象1、会计核算应当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即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2、(社会再生产过程简单了解即可)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的。生产就是人们利用机器设备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和创造物质产品;分配就是生产中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业主及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交换就是将产品由生产领域,经过流通领域到消费领域,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需要;消费就是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消耗。3、概括起来讲,会计对象可以划分为两类: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资金运动。四、会计假设1、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对会计领域中某些不确定因素、某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发展趋势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和假定。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假设的四个方面,即:①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②持续经营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期间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存在的基础和前提。③会计期间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④货币计量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假定以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且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时,包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即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的。3、这四种会计假设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期间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期间;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五、会计基本原则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包括:①客观性原则②相关性原则③明晰性原则④可比性原则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⑥重要性原则⑦谨慎性原则⑧及时性原则六、会计方法体系1、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手段。我们认为现代会计方法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即:①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和核心②会计检查与监督方法: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质量保证③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核算的继续和深化④会计预测和决策方法第二章一、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列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为静态指针;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为动态指针。2、资产A、含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B、主要特征:①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即资产必须是现时的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结果;②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③资产应当包含未来经济利益。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C、分类: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D、内容:流动资产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一般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等。3、负债A、含义: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B、特征:①负债应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②义务是企业按照某种方式履行的职责或者责任,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③义务的履行必须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不履行该义务将会导致相应的经济后果。C、分类: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D、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非流动负债一般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4、所有者权益A、含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B、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偿还。②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拥有优先清偿权。③投资人能够分享利润,而债权人只能按约定的条件获取利息,不能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C、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5、收入A、含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B、特征: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收益在会计上称为利得。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③收入必然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6、费用A、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B、特征:①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②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如耗用原材料;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如负担借款的利息;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③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7、利润定义: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二、会计等式1、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三章一、会计科目1、定义: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也就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所做的进一步分类。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适应性原则③规定性原则④稳定性原则3、分类A、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①资产类科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②负债类科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收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③共同类科目,包括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工具。④所有者权益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⑤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劳务成本。⑥损益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成本等。B、按隶属关系分类。会计科目按其隶属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二、账户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反映各个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2、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的联系在于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集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没有结构;账户则有相应的机构和格式,具体反映资金运动状况,因此,账户比会计科目分类更为明细,内容更为丰富。此外,会计科目由会计制度同意规定,账户可在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自行确定。3、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A、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B、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C、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D、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第四章一、复式记帐法1、复式记帐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系统全面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和权益变化情况及结果的一种方法。2、复式记帐法的优点:复式记帐法设置了完整的账户体系,可以全面记录和反映所有的经济业务。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双重登记,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同时,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分类登账,因而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登记是否正确。显然,复式记帐法比单式记账法更为科学、严谨。3、复式记帐法的种类: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帐法。2、借贷记账法的特点①在账户中,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方在左,贷方在右。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③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④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指运用借贷记账规则和会计等式的原理检查验证各个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借贷记账法下的平衡原理主要有发生额平衡和余额平衡两种。三、账户的平行登记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应该进行平行登记。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和方法有四个方面:日期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账户结构借方“T”字形账户账户名称贷方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表年月账户名称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借方贷方借方贷方借方贷方合计①时期一致②方向相同③金额相等④依据相同第五章一、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包括: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和其它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包括:材料供应过程的核算、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和产品销售过程的核算。二、供应过程的核算1、供应过程是工业企业经营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经济业务主要是材料采购业务。2、供应过程核算需要设置的主要账户①“材料采购”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也属于成本计算类账户。月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一定在借方,表示款已付,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②“原材料”账户。③“应付账款”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④“应交税费”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本期尚未抵扣的增值税。⑤“应付票据”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期末尚未到期付款的商业汇票。三、生产过程的核算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叫做生产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福利费用、燃料和动力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以及其它各种费用。2、生产过程核算需要设置的主要账户①“生产成本”账户,该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在产
本文标题: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9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