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焉耆垦区辣椒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4团汇报材料焉耆垦区辣椒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课题是我团科委在2007年立项,课题年限为两年,在团领导、科委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对辣椒疫病在我区的发生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掌握了疫病在我区发病的关键时期,2008年则在2007年的基础上展开了疫病发生因素的详细调查,在大田进行了发病因素的各种对比试验,并且在大田进行了药效试验,筛选了一些针对性强、药效较好的药剂,并总结了针对疫病的“上喷下灌”的防治原则,课题项目组按项目目标的要求完成了各项试验,并达到了预期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现就这两年来围绕本课题所做的工作加以总结:一、简要技术说明技术关键:体现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必须从辣椒疫病的各种发病因素入手,创造有利于辣椒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防病能力,从而降低发病率;其次,根据天气情况及田间疫病发生情况,适期预防性用药,做到田间无病斑的早期用药;“综合防治”:以农业措施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各种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技术难点:筛选高效、低毒、针对性强的对症农药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难点之二是针对辣椒疫病防治的“上喷下灌”防治方法具体应用的可操作性问题。技术创新点1、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辣椒疫病在我区发生的各种因素(前作、降雨、灌水方式、品种、栽植位置、地势高低等)。2、以低残留、低污染为立足点,结合育苗移栽、加压滴灌、合理密植、新品种运用等新技术应用,制定了辣椒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二、预期达到的技术水平及技术指标应用技术成果后,线椒、板椒、铁皮椒的发病率(病株率)分别低于5%、10%、15%(常年平均值分别为8%、15%、20%),亩挽回产量损失分别为15公斤、25公斤、40公斤。三、预期指标的完成情况应用本项目技术成果后,大田调查2007、2008两年疫病发生平均情况,全团线椒(红安六号)、板椒(大将、红坪)、铁皮椒(美焉一号)田间病株率由2006年的8.7%、15.1%、22.3%分别降至4.7%、8.45%、12.3%,实现预期目标。2007、2008年,线椒(红安六号)、板椒(大将、红坪)、铁皮椒(美焉一号)平均单产分别达489.23公斤/亩、457.24公斤/亩、469.58公斤/亩,比2006年的463.53公斤/亩、411.44公斤/亩、422.38公斤/亩分别增加15.7公斤/亩、25.8公斤/亩、37.2公斤/亩,注:1、本技术总结只针对主栽品种红安6号(线椒)、大将、红坪(板椒)、美焉一号(铁皮椒)的相应数据进行计算、对比。2、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辣椒市场低迷,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市场因素的影响大大超过了本项目的影响,所以用2007、2008年平均产量进行计算。四、保证项目完成的主要措施组织措施在项目2007立项开始,我团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科委,团长魏鸿彬任课题组组长,副团长梁兴元任副组长,生产科长侯士忠和杨永国分别任24片区和26片区负责人,成员由农业科、科委、农试站等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由团科委牵头实施协调、监督,农业科负责大田的示范,各项实验工作有农试站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管理措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大田试验、调查和药剂防效小区试验为主,承包户对生产过程中辣椒疫病的危害有较好的认识,但是对疫病的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认识不清楚,对疫病的防治存在不少误区,所以我们在我团个别发病的条田、桩号有针对性召开现场会,实地给职工讲解疫病的田间危害症状,在药剂药效的小区试验中给职工讲解疫病防治的药剂选择和防治原则,还利用科技之冬,将生产中发现的辣椒疫病拍成数码相片,用幻灯片的形式给职工进行全员普及,取得很好的成效。后勤保障措施团党委高度重视,把该项目作为我团红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策略,在人员的配置和药剂试验费用方面都给于了大力支持。其他措施在课题执行的两年的过程中,课题组就本课题的技术难点、技术关键经常性召开专题会议,如2007年底,课题组成员就辣椒疫病在我区发生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总结,2007年7月15日在我团三连5-14-就疫病的危害症状进行会诊,2008年7月针对雨水多,疫病易流行的气候特点,在5连5-2-专门召开疫病防治的现场会,课题组并于2008年年底针对疫病在我区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制定了一套疫病防治的综合体系(详见技术总结),力争随着辣椒种植年限的增长,我区辣椒疫病的危害程度不增长或呈现负增长。五、具体工作进行情况总结在课题执行的两年过程中,针对我区辣椒疫病在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导致辣椒疫病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各项试验,并对各种药剂对疫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现罗列如下:1、疫病危害症状调查辣椒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而造成倒伏,病斑点呈暗绿色,2008年三连刘继明大棚,由于大棚种了一棚菜椒,育苗时幼苗疫病发病严重,症状如上所述;叶片发病,叶面上多出现圆形水浸状的暗绿色斑点,随着病斑扩大,引起软腐、落叶;茎、枝发病,呈水浸状的暗绿色,并逐渐软化,从发病部位以上枝叶开始萎蔫、折倒,最后枯死;果实发病,一般从蒂部开始,初为水浸状,与健部界限明显,迅速扩大,全果腐烂,但不变形,干后挂枝上不脱落,潮湿时可长出白色霉状物;地下部的胚轴或接近地表的茎部发病,发病部位呈暗绿色水浸状并向皮层部发展,引起整个植株萎蔫、青枯;根部发病,表现出所谓的根腐症状,发病初期,茎或胚轴处并无症状,最后萎蔫、青枯。3连刘继明苗期疫病与茎基腐病比较难区分移栽到大田后发病严重辣椒疫病危害症状辣椒疫病危害症状枝条上的病斑茎基部病斑辣椒疫病病部特征茎、枝病斑2、发病规律调查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能潜伏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翌年雨季来临时,卵孢子和厚垣孢子经雨水、灌溉水传播到寄主的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田间初次侵染,形成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在高湿或阴雨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和所萌发的游动孢子又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卵孢子寿命很长,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以上,所以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雨水或灌溉水与病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含水量超过40%时即可发病,露地栽培,平畦种植,地势低洼,大水漫灌,浇水过多,雨后积水,排水不良的连作地块常导致疫病暴发流行,一般雨季来临或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温度急剧上升,病害极易流行,当土壤湿度在95%以上,病菌只有4-6小时就可完成侵染,2-3天发生一代,辣椒不同生育期的抗病力也有所差异,苗期和结果期容易感病。3、疫病发病因素的调查3.1疫病与灌水方式的关系2007年8月10日在我团五连铁皮椒地做的辣椒疫病灌水调查:可以看出串灌上垄发病最重,这是因为其不仅渗水量最大,而且更有利于病菌随水传播,严格沟灌遵循浸润灌溉,在相同时间内土壤湿度较低,故发病最轻。灌溉与疫病发病情况调查表调查日期:2007.08.10单位:%灌水方式严格沟灌沟灌少量串灌串灌上垄发病率14.562.393发病指数14.260.191.83.2疫病与辣椒种植模式的关系2008在我团2连6-9+条田进行调查,该条田西面靠近支干,该承包户44亩地就采用的平铺加压滴灌,该地其他均采用沟植沟灌,以靠近他的另44亩进行对比调查,可以看出采用平铺加压滴灌的辣椒基本上没有发现病株,而沟植沟灌的病情指数达到了1级。种植模式与疫病发病情况调查表单位条田面积种植模式品种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情指数2连6-9+44加压滴灌美焉一号100002连6-9+44沟灌美焉一号1001213.3疫病与辣椒品种的关系通过2007年和2008年的大田和品种小区试验调查,基本上没有高抗疫病的辣椒品种,只是在几大类辣椒中存在一些差别,如大果型辣椒如铁皮椒类型的最易感病,板椒类型的中等抗病,线椒相对来说抗性最强。3.4疫病与前作的关系为探讨辣椒疫病与前作的关系,2008年在我团种植辣椒年限较长的单位5连、3连,还有种植年限一般的单位6连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每点20株,100亩以下的5个点,100亩以上的适当增加点数,调查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辣椒进行连作,发病重,以茄科类作物如西红柿为前作发病也重,以小麦为前作的明显发病轻。3.5前作与辣椒疫病发生调查表单位调查日期条田前作面积品种调查株数株发病率%病情指数5连6/86-18+辣椒70铁皮椒10027.426连6/83-6-2西红柿102铁皮椒20015.813连6/85-11-辣椒199铁皮椒25030.726/84-2+小麦40铁皮椒100006/84-12-西红柿230铁皮椒25022.61为探讨辣椒疫病与前作的关系,2008年在我团种植辣椒年限较长的单位5连、3连,还有种植年限一般的单位6连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每点20株,100亩以下的5个点,100亩以上的适当增加点数,调查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辣椒进行连作,发病重,以茄科类作物如西红柿为前作发病也重,以小麦为前作的明显发病轻。3.6疫病与降雨的关系据有关专家试验证实,疫霉菌在水中很易形成孢子囊,尤其是在土壤水溶液中,其游动孢子也只有在水中才能释放并侵入寄主,所以田间湿度大,中量雨前后灌水最容易引起疫病的流行,从表5可以看出:2连6-7+条田,该地有4个承包户,种植的辣椒品种均为排渠边半个种的是铁皮椒,另半个种植的探将板椒,在7月21日灌水时,有两个承包户灌了,有两个没灌,灌水后7月22日、7月24日连续两场中量雨,灌水的两个职工的辣椒疫病发病率大大超过了另外两个。3.7疫病与降雨、灌溉的关系调查表调查日期条田承包户面积降雨时间灌溉时间调查株数发病株数株发病率%8/86-7+乔建超51.7522/7、24/71/81003.53.58/86-7+肖成琪51.7522/7、24/721/710058.258.28/86-7+李冬立51.7522/7、24/72/810012.912.98/86-7+梁大双51.7522/7、24/721/710062.362.3据有关专家试验证实,疫霉菌在水中很易形成孢子囊,尤其是在土壤水溶液中,其游动孢子也只有在水中才能释放并侵入寄主,所以田间湿度大,中量雨前后灌水最容易引起疫病的流行,从表5可以看出:2连6-7+条田,该地有4个承包户,种植的辣椒品种均为排渠边半个种的是铁皮椒,另半个种植的探将板椒,在7月21日灌水时,有两个承包户灌了,有两个没灌,灌水后7月22日、7月24日连续两场中量雨,灌水的两个职工的辣椒疫病发病率大大超过了另外两个。3.8地势高低与疫病发生的关系2007在3连4-6-4+条田,该地地势为排渠较低,种植模式为起垄沟灌,种植的品种为墨西哥大铁皮,在田间封垄前,高、低处还不是很明显,封垄后,由于灌水时看不到水头,往往低处水量多,从而造成开始时低处零星发病,2-3水后该地排渠边开始大面积发病。从排渠边开始发病从农渠边开始发病4、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病药效调查药剂防治次数处理株数7月15日7月207月27日防治效果(%)病株发病率(%)病株发病率(%)病株发病率(%)普力克110023.123.17.5332.612.1337.243.6726011.6419.45.5128.48.2629.153.173405.2813.22.7921.15.5526.363.77霜利克110022.622.67.0531.211.9238.244.3826011.2218.75.2227.98.5430.653.253405.0812.72.5920.45.8128.563.46甲霜灵110015.115.13.3822.46.3828.560.402607.3812.32.3218.94.523.867.063403.448.61.0912.71.9315.278.01杀毒矾110018.618.64.7825.77.8630.654.642608.9414.93.042
本文标题:焉耆垦区辣椒疫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1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