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后危机”时代的投资机遇
金融学习与研究投资分析报告-----------------------------------------------------------------------------------------------------------------------------------------作者:鲁衡军,CIIA联系方法:lhjzy@sina.com“后危机”时代的投资机遇——听李扬教授报告会之思考2010.08.22前言:本人非常有幸在8月21日举办的麦盛财富论坛上聆听到社科院李扬教授关于当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精辟分析。李扬教授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精准的阐述了当今的经济走势,并举了非常多的论据进行论证。本文中,我先对李教授的发言做一个思路上的总结,并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分析国内证券市场可能的投资机会和个人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一点浅显看法。限于个人水平,文笔拙钝抑或词不达意之处,还望见谅。内容摘要:¾李扬教授基本观点:1、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处于“后危机”时期,而且由于旧患未除,同时新忧又至,因此这个后危机时期可能会比较长久。欧债危机带来的是一轮真正的经济调整,而非名义调整。2、国内方面,经济形势下滑已然出现,这从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中得到印证。而当前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机抉择,而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将有所下降。¾“后危机”时代的投资机遇1、当前的“后危机”时期,金融投资的“机”大于“危”。2、从国内经济转型角度入手,把握战略新兴产业和泛消费行业的投资机遇。3、证券投资业面临结构性变化,私募投资迎来爆发期。¾结论:站在“后危机”时代的时点上,我们纵览当今国际经济形势,一轮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正在酝酿中。与此同时,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调整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阵痛,而这正是进行新兴产业投资的绝佳历史机遇,在此大环境下中国的私募基金也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大发展。金融学习与研究投资分析报告-----------------------------------------------------------------------------------------------------------------------------------------作者:鲁衡军,CIIA联系方法:lhjzy@sina.com一、李扬教授基本观点1、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处于“后危机”时期。李扬教授认为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处于“后危机”时期,而且“后危机”时期可能会比较长久。这是由于危机爆发前的旧患未除,同时新忧又至而造成的。以上列举的旧患新忧很自然引发到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判断上,李扬教授指出,危机本身就是经济自我修正和自我平衡的一种机制,只不过在不同的经济体国家中的表现已经变形,因此当前国际形势是一种“后危机”时期,而且这个危机可能是长时期的。接下来,李扬教授从“后危机”的各国表现中着重探讨了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他指出,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私人债务危机,因此是名义调整,美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即美元的霸权地位进行转嫁损失;而欧债危机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是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其带来的将是一轮真实的经济调整。尽管各国际机构承诺从几层防线上进行援助欧债危机,但其效果仍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受欧债危机影响,未来一个阶段,欧元的地位和作用将受到严重挑战,只有欧元区进行有效地政治整合和财政整合,欧元才能重振雄风。2、国内方面,经济形势下滑趋势已然显出现。论坛上,李扬教授列举了主要经济统计指标,包括GDP、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出缺口、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CPI,M1,M2,PPM等等。一系列的统计指标表明,经济增长的增速在放缓,经济下滑趋势已然出现。李扬教授认为,国内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机抉择,⑴预计今年7.5万亿新增贷款;⑵加息的可能性不大;⑶存款准备金率不可能提高,反而有下降可能;旧患未除实体经济⑴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尚未有新的科技革命能够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⑵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失衡;⑶国际上,南北发展失衡。虚拟经济⑴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脱离严重;⑵金融监管严重滞后;⑶货币政策效应递减;⑷金融业治理机制扭曲;⑸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新忧又至⑴经济结构未能调整;⑵宽松货币政策的负效应显现;⑶财政赤字恶化;⑷市场秩序的全面崩坏。金融学习与研究投资分析报告-----------------------------------------------------------------------------------------------------------------------------------------作者:鲁衡军,CIIA联系方法:lhjzy@sina.com⑷如果外汇流入成增长之势,央行发行票据将增加。同时,他指出,由于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将有所下降。2010年财政赤字将仍将占GDP的2%,仍属于正常范围。二、“后危机”时代的投资机遇麦盛财富论坛上,李扬教授精辟的论述了当今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寻找资本市场的可能的投资机会。1、当前的“后危机”时期,金融投资的“机”大于“危”。李扬教授认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处于“后危机”时代,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引领经济增长的新经济或科技革命出现。若从经济增长周期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轮全球经济繁荣与IT科技革命密切关联,IT技术不仅创造了新的产业而且被应用到了传统的各个产业,同时还影响到了所有现代人生活方式,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力水平。但这个新经济的动力在本世纪初已经消耗殆尽,其明显表现是发达国家已经不再有新的公司产生,不能不断创造微软这种新的企业了。他认为,至今未有哪一项新经济、新技术能够引领新一轮的经济繁荣。站在“后危机”时代的时点上,我们纵览当今国际经济形势,一轮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正在酝酿中。我们已经注意到,发达国家纷纷积极推进新能源、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试图继续获得新经济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导地位。中国也不例外,2009年11月初,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正式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质勘探七大产业。既然暂时还没有像当年的IT技术一样独领风骚的科技革命,那么进行小范围的新兴产业布点无疑是最佳明智之举,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等,而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或许就建立在其中某个行业的科技突破基础之上。因此,当前所处的“后危机”时期,金融投资的“机”大于“危”。既然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种子已经播下,而且正在悄悄地萌芽,那么进行战略性金融投资的最佳时机也将到来。金融学习与研究投资分析报告-----------------------------------------------------------------------------------------------------------------------------------------作者:鲁衡军,CIIA联系方法:lhjzy@sina.com、从国内经济转型角度入手,把握战略新兴产业和泛消费行业的投资机遇。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这是建立在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基础上的粗放式、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们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遗憾的是,正如李扬教授所讲,在08年经济危机中为保增长,促就业等因素,一些落后行业的旧患不仅并未去除,反而有固化和恶化之势。既要调结构,又要保增长,那么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我认为一方面来自消费的内需拉动,这包括以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国民收入分配促进居民消费等一揽子经济政策;另一方面是发展战略性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政策导向性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扩内需这两个方面构成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动力极。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已是刻不容缓,这不仅是为了在本轮新兴产业竞争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寻求经济长期增长动力的必然选择。对于中国来说机遇难得,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并形成突破,并发展成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行业中,以发展低碳经济执牛耳。为摆脱金融危机,近期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试图将经济复苏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低碳经济具有经济增长、劳动就业、节能减排等三重效益的新型产业,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经济正渐渐成为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一方面要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实现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动力;另一方面要实现节能环保,进行碳减排;再者还要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大趋势的变化,而对于证券市场,我认为低碳经济方面的投资机会将会长期存在。①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智能电网等。②节能环保及碳减排行业:主要包括环保行业(固废、气废、水处理)、窑炉低温余热发电、清洁煤电技术、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家电节能LED等。金融学习与研究投资分析报告-----------------------------------------------------------------------------------------------------------------------------------------作者:鲁衡军,CIIA联系方法:lhjzy@sina.com③低碳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及材料制造、锂矿资源、电动汽车控制技术及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设备等领域)、铁路建设及运输、电气产业、电子产业、低碳旅游服务等。⑵促消费,GDP均衡发展。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接近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仍具有较高的提升空间。从长期看,我国消费增长仍处于初步阶段,购置汽车、家电升级、医疗服务、改善住房、餐饮旅游消费等均是未来投资主题。当前来看,全社会居民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促消费增长的坚实基础,而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刺激消费,居民的消费也在上升。未来中国将逐步走向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泛消费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其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将长期存在。可关注相关受益的行业,如商业、医药、汽车、家电、酿酒、房地产、食品饮料、旅游等行业。泛消费行业中,建议密切关注生物制药和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机会。中国已渐入老龄化社会,除去深圳这一类的年轻城市,在内地所有城市和农村,你会发现社会老龄化问题之严重程度。庞大的需求群体对生物制药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必将迅速增加。国家同时已经将生物制药列入战略新兴产业,生物制药一旦取得某项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其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将无疑是巨大的。3、国内证券投资业面临结构性变化,私募投资迎来爆发期。“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而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发生变化,私募投资面临大发展时期。⑴资本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创新不断,不仅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而且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衍生产品不断推出。未来的国际版,跨境ETF,期权等早晚必将推出。在丰富的可投资工具背后所要求的是投资知识的专业化、团队化,因而传统的个人投资模式其赢利的概率将大大降低,个人预测,未来5-10年,国内资本市场上将逐步消灭大多数散户投资者,资本市场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⑵证券公司传统经纪业务发生转型。金融学习与研究投资分析报告---
本文标题:“后危机”时代的投资机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