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的股市崩溃,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界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4.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5.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6.罗斯福新政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1933年入主白宫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评价: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7.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主观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建立: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内外政策: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统治,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种族灭绝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军事上:废除《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8.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主观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的形成内外政策:内政:独裁和扩军备战;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9.共产国际七大背景:全世界受到了法西斯侵略和战争的威胁;世界人民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矛盾内容: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意义: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难点辨析:1.意大利法西斯与德日法西斯上台的背景不同,不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上台,而是在此之前;德国法西斯是以政党形式通过合法途径上台的,而日本则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兵变和恐怖活动上台的。2.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相同,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3.罗斯福新政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而是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各国政府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的联合或融合4.西班牙内战本是西班牙国内的斗争,却引起国内、国际多种政治力量的参与,被称为二战的彩排,并使西班牙内战性质演变成为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5.德意日法西斯1937年形成三国轴心,它们的结盟是打着反共和反共产国际的旗号,但它们的根本意图是出于侵略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共同利益,使法西斯国家逐渐紧密勾结起来,并且给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虚晃一枪。6.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使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6)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德日与美国走向不同道路的原因(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没有封建包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善;而德、日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均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缺乏深厚的民主基础。(德日在崛起时均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美国为“自由主义经济模式”)(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宰割德国的基础之上,华盛顿体系则压制了日本,两国均对战后的国际格局十分不满,而美国则是该体系的受益者,因此,美国要维护它,德、日则要破坏它。(3)经济实力的影响:一战后美国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超强的经济实力,为其通过改革缓解危机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德国经济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日本经济基础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二者所受的危机的打击相对更重。10.绥靖政策(1)含义:绥靖政策是二战前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推行的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2)实质:避战自保、牺牲弱小甚至盟国利益、纵容侵略、祸水东引。(3)主要推行者:英、法、美。(4)主要形式: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国联名不副实的“制裁”等。(5)主要原因:英、法、美极力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敌视社会主义苏联。①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遭到了极大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不敢同德意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②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极力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论调。③20世纪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不便抽身。④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存有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抱定本能的仇视。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主义,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6)危害: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使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受挫,暴露了西方大国的软弱,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11.美国的中立政策(1)中立的背景:①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影响;②垄断资本经济利益的驱动: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美国有两洋天险,任何外来威胁都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不卷入欧洲或国际纠纷,实行中立政策,既可免于国内分裂造成的社会动荡,又可维护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利益,控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③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当时美国既要遏止苏联的强大,又要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还要遏止英法的扩展,中立政策正是使苏联、法西斯势力和英法三股力量相互牵制和削弱的最好外交手段。(2)中立的演变:①1933年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认为将武器运往某国会危及和平时实行武器禁运;②1935国会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向发生战争的交战国输出武器和军备;③1939年,由于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开始调整中立法案;④1941年以租借法案代替中立法案,开始公开反对法西斯(3)中立的影响:前期的中立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并导致战争规模扩大。修改后的中立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反法西斯的一方。美国最后参战,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二、走向世界大战及二战的爆发与扩大l、慕尼黑阴谋背景:①西方大国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②德吞并奥地利后,以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问题为由,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③英法企图牺牲捷克利益,与希特勒妥协,推动德国进攻苏联。过程:1938年9月参加者有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捷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强行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影响:①1939年,德国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快了侵略扩张步伐。②使苏联构筑集体安全防御体系的努力失败,对英法更加不信任,同德国单独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例》③绥靖主义政策达到了顶峰。原因:A、没有当事国参加B、英法直接参与C、公然纵容D、影响极其恶劣。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间:1939年8月内容: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摆脱了遭受德日两面夹击而又孤立无援的境地,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同时,苏联也避免了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备战的时间。此条约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3.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源: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英法。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体原因①经济大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③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④绥靖主义政策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⑤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4.二战的爆发(1)时间:1939年9月1日。(2)方式:闪电战。(3)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①主观方面:A、武器装备落后;B、战术落后。②客观方面:A、德军蓄谋已久、兵力强大、战术先进;B、英法坐视不管(“奇怪战争”);C、苏联的西进:建立东方战线。(4)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5.德军西线的进攻(1)1940年春夏之交,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先后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2)法国的投降:①概况: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40万英法比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宣战,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以贝当为首的卖国政府签署投降书,使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大部分地区被德军占领,只有南部名义上由贝当维希政府统治。②原因:A、消极防御;B、思想麻痹;C、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自食其果③说明绥靖政策的破产。④以戴高乐为首的一批爱国者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3)不列颠之战:①时间:1940年8—11月。②方式:空袭和潜水艇战。③目的:迫使英国屈服。④结果:丘吉尔首先领导坚持抗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⑤影响:A,使希特勒受到第一次重创;B、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首相,对德采取强硬态度,标志着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6.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军侵略苏联的准备:①1940年秋,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并拉拢欧洲一些小国,使轴心国集团的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发展;②入侵巴尔干、北非,构建起对苏联的包围圈;③拟订侵苏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妄图三个月内灭亡苏联。(2)时间:1941年6月22日。(3)方式:突袭、全面进攻。(4)概况:①苏联的准备工作:A、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稳定日本,避免两线作战;B、把重要的国防工业东迁,加紧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这对于以后长期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具有重大作用。②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A、大批优秀指挥员在大清洗运动中丧生,使战斗力受到影响;B、估计失误,认为德军在打败英国之前不会进攻苏联,导致临战准备不充分;C、在防御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备在国境线附近,导致初战就遭受重大损失,并且很难再迅速组织起纵深防御。③莫斯科战役:A、时间:1941年秋—1942年1月。B、德军进攻莫斯科,1942年1月苏军反攻,歼敌50万人,取得胜利。C、意义:大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5)影响: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苏德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美英等国加强与苏联的团结,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7.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①根本原因
本文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2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