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关于《社会学研究》这本书的一些理论和自己的一些感想。先大体介绍该书的相关情况,接着介绍了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照章节的顺序来总结自己觉得重要的一些社会学观点、理论,并用其中的一些理论来分析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并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最后,重申自己的观点,再次强调本书的理论体系。每一个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多读一些社会学的书籍。《社会学研究》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作品之一,被严复译为《群学肄言》。在我看来,全书的写作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在第一掌中,作者先肯定地回答了读者,我们需要社会学研究;在第二章中,作者提出是否存在社会科学的疑问并做了肯定回答;在第三章中,简要地介绍了社会科学的性质;接着,在第四章中,大致介绍了社会科学的障碍;在第五章中论述了客观障碍。然后,在第六、第七章中分别介绍了主观障碍中的理解力和情绪;在接下来的第八、九、十、十一、十二章中,重点分析了主观障碍中的集中偏见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分析完障碍后,要解决这些障碍,必须要做好研究准备,在第十三、十四、十五章中指出,要进行社会学研究,需要进行智力训练,做好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的准备,最后在第十六章中作出结论。在第一章“我们需要社会学研究”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一)人们仅考虑直接起因和直接后果,几乎没有意识到经常有很多最初起因与表面起因大不相同,也没有意识到除了直接后果外,还会有无数间接后果,而且绝大多数很难估计到。(二)社会行为极其复杂,因此,预料特殊后果也是极其困难的。(三)社会现象的形势复杂多变。(四)有些人存在不协调的思想:认为预测其他现象需要深入研究而不进行深入研究,是可以预测社会现象的。而在第二章中,作者通过举例直接回答了存在社会科学。然后,在第三章中,分析了社会科学的性质。首先,作者指出,他认为的性质,指的是本质特点,不包括非主要的特点。作者认为,社会的基本特点取决于人的基本特点。关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赞同。虽然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但并不是人有什么基本特点,社会就有什么基本特点,社会基本特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后,作者肯定了这样一个观点:社会的形态学和生理学不是与人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相类似,而是与一般的形态和生理相似。社会学必须确认出社会发展、结构和功能的事实,并且,其中一些事实是普遍存在的,一些是概括的,一些是具体的。在分析社会学的障碍时,作者认为,相对于其他学科,社会学面临更大的障碍。他认为存在三种障碍:第一个障碍是社会现象的内在特点。社会现象无法直接观察。的确,我们没有特殊的观测仪器,而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直至消亡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很大,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收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资料。第二个障碍是人作为观察者的特点:热的思维方式、情感等。第三个障碍是因观察者处在与被概括现象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障碍。紧接着,作者详细分析了客观障碍。第一个客观障碍:社会现象非常分散而复杂。第二个人客观障碍:认为有时我们进作比较就可以最终确定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但无法对各方面都适于比较的事例进行比较。他认为这是个巨大的障碍。第三个更巨大的障碍是由社会事实在时间上的分布造成的。在这一章中,作者指出了社会学有一个特殊之处,不同社会的比较结果无法作为定论的根据。在针对客观障碍方面,作者说,自始至终,我们必须依靠证据。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证据,才能使人信服,使理论站得住脚。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各式各样的凭证,证明自己和他人,防治产生错误判断。同时,作者认为,我们必须小心,我们的结论不依赖从任何特定地方或时期所搜集来的特定一类事实。分析完客观障碍,紧接着作者分析了主观障碍。这里的主观障碍,作者指的是情绪。他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除了那些与自己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问题之外,我们无论考虑什么问题,形成的看法不可能不受好与恶的影响。这个观点很正确,任何人也摆脱不了这种情感。作者指出,对社会问题的判断会因为情绪而出现失误,使得在个人事务与公共事务中作出合理的判断。就像在如今的社会中,官员面对已犯罪的亲人朋友,他会怎么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情感的左右,产生不公。作者认为主观障碍—情绪是一个大的方面,涉及很多领域,其中就有很多偏见,包括教育的偏见,爱国精神的偏见,阶级的偏见,政治偏见和神学的偏见。作者先谈了教育的偏见。作者所说的教育,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接受各种文化教育,而是宗教的教育—爱之宗教和恨之宗教的教育。作者认为爱之宗教有一种利他主义的思想存在,而很值宗教的教育,让人坚信战争高尚,和平可耻,而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相信的是爱之宗教,而实际上,几乎所有人信奉的都是恨之宗教。作者这样说,爱之总教育恨之宗教与各自所激发的情感,都是判断社会现象是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两者都起作用时,才能对社会现象作出合理判断。分析完教育的偏见,作者开始论述爱国精神的偏见。作者说,过分的爱国主义使一个人错误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及其他社会。在我看来,这种偏见,就是认为自己国家所做的事情,不管对或错,都认为是对的,从而在认识别国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偏见。作者认为,爱国精神对社会学认识有扭曲作用,这种作用从古至今都显而易见。谈完爱国精神的偏见,作者开始分析阶级的偏见。作者指出,阶级的偏见也是本能的利己主义。个人具有利己主义,结果个人组成的阶级也具有利己主义,除了个人各自进行的努力之外,个人具有的利己主义还是个人共同努力,以从社会活动的总体收益中得到不正当的一部分。社会中的大阶级以地位相区分,次阶级以专门的职业相区分,分别联合,分别设立维护自己利益的机构,而提出的原因在各种情况下都是一样的—自我保护的需要。在我看来,这就是阶级产生的原因,人们因共同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不同阶级的人会对同一事情产生不同的观点,一旦出现利益冲突,阶级之间的斗争会更激烈。所以,作者这样说,阶级偏见是社会学观点出现更特殊的偏差,它也会产生一些障碍,阻碍人们在社会学研究中正确地思考。然后,又说了仅次于阶级偏见的政治偏见,这些偏见使人们对法律和政治形式上的过度信仰;在有些人中还存在着一种模糊的理念,认为有可能很快出现一种比现在事物更好的东西。作者说,一般的政治偏见扭曲了人们的社会学概念,认为社会学观察的作用是为了维护社会是政治家所制造出来的某个东西这一概念,并将注意力从社会演化现象上移开。接着,涉及到神学的偏见。在我看来,神学偏见主要是说了宗教信仰的问题。简要地概括说,神学偏见很容易遮蔽了社会学真理,使人凭空预想判断许多的社会问题。僵住客观障碍都分析完后,作者开始介绍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障碍,开始社会学研究要做以下准备,包括智力训练和生物学、心理学上的准备。首先,作者说要进行智力训练。作者认为,在任何事情上的正确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的习惯,而思维的习惯,部分是天生的,部分则依赖于大脑所服从的人为的影响。作者说,一种适当的思维习惯在社会学的研究上是至关重要的。为获得有助于社会学正确思考的思维方式,头脑必须熟悉每一科学种类所呈现的那些基本观念,而不应受制于某一类货某两类科学的基本观念。因为社会学是一门这样的科学,它包含了所有其他学科的各种现象。再次,作者谈到了生物学上的准备。因为作者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是这样认为的,社会学依赖于生物学,进行社会学的研究,生物学上的准备是必要的,要用进化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在这里就不多谈了。很喜欢作者所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如此活着,既不给他人增加负担,也不去伤害他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负责,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接着,作者谈到了心理学上的准备。作者说,社会学结论需要心理学调查做引导。在这里不用做更多分析。在这一章中,作者的一个理论很能解释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他是这样说的,无论在那种情况下,行为都不是有知识而是有情感所决定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下水救人、见义勇为的的只是少部分人了。每个人都受过这样的教育,应该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有见义勇为的胆识。但真正面对一个落水而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跃入水中救人的只是少数。在这个时候,任何会用用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但却没有那么做,此时,是他们内心的恐惧等阻止行的情感占了上风而已。这种行为是经常发生的,甚至在公交车上让座也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在上述章节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每一个细节,在最后的一章中,作者以“结论”为标题,对自己的理论作了总结。作者先承认,在全书中贯穿着这样一个假设:社会所呈现出的那些事实,同时或是相继发生的,和其他类别的事是一样有这自然的起源,而这以假设是在不知不觉中作出的。在谈及社会科学的困难时,总结说在客观存在的困难上,主要是在证据的收集研究方面。而主观上的,主要是情绪,在情绪中又存在许多偏见,这些都是有感情引起的扭曲判断,而很多的偏见中存在着纯粹利己主义和纯粹利他主义。接着谈及社会学所需要的初步的训练方法。作者提出,科学地研究社会学,将产生对政治、宗教和其他各种不同派别的更不公平的价值判断。在这里又体现了作者所提倡的社会有机论。他是这样表述的,社会是进化的产物,在他们不同的时期和地点分别呈现出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变化形式,提出了自然演进的社会观念:从小而简单的社会类型向着更大更复杂存在也更久的高一级类型发展,然后到达现在这种更高的类型,超越过去那些早已消失的社会的大有希望的社会类型。这种社会观念暗示着在事物的缓慢进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得无法衡量的变化,但在短期内只有少数这样的变化。在这里,肯定了生物学的一个观点,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顺应了这一规律。最后,作者这样说,将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时所揭示的发展理论,是一种缓和了各极端党派的希望和恐惧的理论。《社会学研究》这本书,将读者带入社会科学的世界,向读者详细分析了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教会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是得我们队社会学研究有了更进一步得了解,不会产生误解。对于一个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多读一些学者的原著,以便于今后更好地深入学习。附件:读书笔记:《文化与人性》([美]M.E.斯皮罗斯皮罗的这本书是他的一个论文集,用简练、明了、朴实的语言论述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他是文化与个性的研究成为人类学工作中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论方法,并使用这种方法考察了密克罗尼西亚、缅甸以及以色列合作农庄的家庭关系与宗教。他是诸如结构主义、解释学、文化决定论以及符号人类学等流行的学术活动一贯的强有力的批评者;他坚持认为没有功能的结构是空中楼阁,心理的与生物的影响在形成社会时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思路如果文化不是大些的个性以及个性不是小写的文化,那么什么样的结合才是理论上与经验上可行的呢?这些论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他们提出人性的理论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其次,它们分析了人类家庭、婴幼儿的成长和社会化、泛人类无意识过程以及诸如恋母情节等普遍存在的精神动力丛之间的关系。二研究视角斯皮罗发展了一个清楚而系统的由实地考察经验与心理的变化所修正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整体多年来为他提供了发展思想观念并从事各种现场研究计划的框架。斯皮罗是一位具有不平常的诚实品格的杰出学者,他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想法,根据证据修正他的理论,以及尽他最大努力理解人类状况,他着眼与结构完善的观点,从广泛多样的来源中形成其思想观念。三主要观念斯皮罗最基本的观点认为,心理与文化的作用力和结构是解释人类行为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做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尽管有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或否认它或忽视它。人类学家必然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前提,不管他们是不是承认这一点。心理因素是任何合适的文化与人类行为理论的清晰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的确,如果不进行将人类心理的理论融合进去的尝试,很难想象一种真正和有用的文化理论能够存留。斯皮罗作为最重要的的美国人类学家二著称于世,他毫不犹豫地致力于说明人性的问题,并且将心理动机理论同社会结构于信仰体系系统地结合起来。斯皮罗在他的解释和理论结构中始终如一地使用精神分析理论的原理。他认为,精神分析学提供了最佳的、最一致的、有效的理论整体,它将(全人类)家庭结构方面于个体激励的概念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于文化和社会组织的概念
本文标题:社会学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5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