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线段、射线和直线说课稿
线段、直线和射线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学习感知过的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也是以后研究学习角、垂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根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2.通过对线段的探索,引出对直线和射线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学难点:理解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教法方面,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主要运用了:1、引导发现法2、分析比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三、说教学过程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猜谜导入,激发兴趣——认识线段和射线、直线——巩固练习——回顾整理,反思提高四个环节。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两道简单的谜语:1,2,5,6,7,8,9,10(猜四字成语)谜底:(丢三落四)7/8(猜四字成语)谜底:(七上八下)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我认为用猜谜游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再出示谜语有始有终(猜一种线)谜底:线段。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线段,所以很快会猜出答案,我再让学生回忆线段的特点。二、认识线段和射线。1、认识线段学生通过找身边线段的例子来发现线段的特点,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学习线段是直直的且有两个端点,并引导学生经过两点画线段,学会线段的画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度量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结束后归纳出线段的特征。2、认识射线经过对线段的探讨后,对射线的研究就顺理成章的进行了。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对线段的探讨后我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先用课件演示射线是由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然后让学生分组分别从端点、是否可度量、是否是直的三方面展开讨论,由他们自己得出射线的特征。这样学生对射线的理解更加深刻,并获取探究数学奥秘的无穷快乐。得出结论后,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射线,课件出示轮船的探照灯,并让学生再说说生活些现象可以看成射线。3、认识直线教学直线时,用课件演示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无限长线,让学生说出更加清楚的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随后让学生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巩固对直线的认识。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边操作边提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4、最后通过完成“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表格的填写,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总体上感受本节课知识的结构,加深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理解。三、巩固练习。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学生应用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我所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有层次性,使每个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最后师生共同交流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及收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板书设计:线段、直线和射线名称图形联系端点数延长情况测量长度线段直的;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2两端都不能延伸能射线1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直线0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说课教师:朱晓庆2014年10月9日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本文标题:四年级线段、射线和直线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6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