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典文献——版本学•我国古代的图书,主要是以写本和印本两种形式流传后世的。由于写刻的时代不一,地区有异,写刻者不同,以及抄写方式和刻写方式的差别等原因,古代图书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一、版本释义•二、版本学释义•三、版本学的研究内容•四、版本学的研究意义•五、图书版本的类型一、版本释义•版,《说文解字》说:“判也,从片,反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正说:“片也,旧作判也,浅人所改,今正。”朱骏声《说文解字通训定声》说:“判木为片,名之为版。”这说是说,剖成片状的木头称为“版”。因版多系木质,遂派生出“板”字,并与“版”字互为通假。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凡施于宫室器用者,皆曰版。今字作板。”可见“版”、“板”二字为古今字。•版,木板,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后世指书籍。•本,原义指树根。《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的根---事物的基础或主体---事物的起始、根源----底本,原本----版本,书册•书称“本”,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版”、“本”二字合为一词,当始于北宋,最初专指雕版印刷的印本书籍,以别于写本。“版本”一词的本义是用雕刻好文字的木版印制而成的图书本子,与写本、拓本等相区别。•叶德辉《书林清话》卷1说:“雕版谓之版,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认为至雕版印刷通行后,一般称印本书为“版”,写本书为“本”。•后来著录书目者在著录印本的同时,也著录印本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图书,于是版本的范围就逐渐扩大,包括了雕版印刷通行前的简策、帛与纸的写本和雕版印刷通行后的刻本,以及拓本、影印本、活字本、石印本等形式的一切书籍。因此,现在我们所说的版本,意为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实物形态。二、版本学释义•版本学是一门以图书版本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学科,目的和任务是探究版本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总结版本鉴别的经验方法,以准确揭示和正确评价版本,满足人们有关版本的各种需求。三、版本学的研究内容•1.古籍版本学理论。古籍版本学理论是对古籍版本学这一学科的宏观把握。它要求系统而深入地探讨古籍版本学的一些基本课题,如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任务,以及古籍版本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等等,总结古籍版本学的基本原理。•2.古籍版本学史。古籍版本学史实际上是中国历代的版本研究史。中国历代的版本学家们运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各种版本和一些版本现象,考察这些观点和方法的发展源流,对于继承和发扬古代版本学家留下的丰富遗产,建立和完善古籍版本学的学科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3.古籍版本现象。古籍版本现象就是有关古代图书版本的各种客观存在。诸如一书有各种不同版本的现实,一书各本在形式、内容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图书版本的发生发展历史,版本的制作、流传、著录情况,版本的各种类型,版本的真伪、优劣、价值大小等,都属于版本现象。对古代图书的各种版本现象的研究,是版本学的重要内容。•4.古籍版本鉴别方法。古籍版本鉴别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版本的鉴定,即对某一具体版本的出版时间、出版地点、出版者、制作方式和流传情况等进行考察,予以确定,以辨其真伪,明其价值;二是版本源流的考证,即对一书各种版本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相互之间的渊源递嬗关系进行考证,以便正确评判每一个具体版本在该书各种版本中的地位和优劣高下,以达到全面评价版本的目的。四、版本学的研究意义•1、读书学习需要了解版本•2、进行学术研究必须讲求版本•3、古籍整理必须审定版本五、图书版本的类型•1、按出版时间划分•按朝代划分:南北朝写本、唐写本、五代写本、宋本、辽本、金本、元本、明本、清本等•按皇帝年号划分:南宋绍兴本、元大德本、明永乐本、清乾隆本•按具体年份划分:万历××年刻本•按时代远近笼统划分:古本、旧本、今本等。2、按出版地划分•按国别划分:和刻本(日本本)、高丽本(朝鲜本)、越南本(安南本)等•按省区划分:江南本、浙本、蜀本、闽本•按府州县镇划分:建本、麻沙本、杭本、临安本、京本、平水本3、以出版者划分中国古代的图书,根据刻印者和抄录者的系统划分,一般可分为官刻本(官抄本)、家刻本(家抄本)、坊刻本三大类。•一般地说,官刻本(官抄本)纸墨精良,版式美观,装订精工,但有时校勘不够精审;家刻本(家抄本)校勘精审,虽装帧不及官刻本,但文字内容的准确却往往过之;而坊刻本为图赢利,纸墨粗劣,刻印不精,文字错误较多,质量最差。•(1)官刻本、官抄本,即官府刻书或抄书,指历代各级政府机构主持编校刻印或抄录的本子,可区分为中央政府机构刻本和抄本、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刻本两大类。•中央政府机构刻本和抄本主要有:•“监本”,即各朝国子监所刻的书,如北宋国子监刻印萧统《文选》,明代有南监本、北监本。•“内府本”,即明清两朝宫廷内刊刻、抄录的书,如明内府本《欧苏文集》,清内府本《全唐诗》、《全金诗》等。•“经厂本”,经厂即明代司礼监专设的印刷经卷的机构,有汉经厂、番经厂、道经厂,如明经厂本《唐诗鼓吹》等。•“殿本”,指清武英殿刻印的书,如《古文渊鉴》、《历代赋汇》等。•此外还有宋代的“秘书监本”、“崇文院本”、“钦天监本”,元代的“兴文署本”、“艺文监本”,元、明的“太医院本”等。•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刻本主要有:•地方官府刻本,如宋代的“公使库本”、“茶盐司本”、“转运司本”、“计台司本”、“提刑司本”、“安抚司本”,以及各路、省、道、州、府、县官衙刻本等;•地方官学刻本,如“府学本”、“郡庠本”、“泮宫本”等;•“藩刻本”,即明代各地藩王府刻印的书,如明唐藩翻刻《文选》,晋藩刻《唐文粹》等;•“书院本”,即各地书院所刻的书,如宋婺州丽泽书院刻本,元杭州西湖书院刻本,明大梁书院刻本,清南菁书院刻本、诂经精舍刻本等;•“局本”,即清末和民国初年所设书局刻印的书,如金陵书局刻本、江苏书局刻本、浙江书局刻本、湖南思贤书局刻本、广东广雅书局刻本、湖北崇文书局刻本等。•(2)家刻本、家抄本家刻本、家抄本即私家刻本、私家抄本,又称“私刻本”、“私抄本”,是指个人出资主持刻印或抄录的本子。根据称呼的不同,家刻本、家抄本可分为:•第一、以堂名、室名称呼的,如宋廖莹中世彩堂本(如《世彩堂昌黎先生集注》、《河东先生集》等),明晁氏宝文堂本(明晁瑮有《晁氏宝文堂书目》),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祁氏淡生堂抄本(明祁承爜著有《澹生堂书目》),明毛晋汲古阁本(如《宋六十家词》、《绣刻演剧》),清纳兰成德通志堂本《如《通志堂经解》、鲍廷博知不足斋本(《知不足斋丛书》)、黄丕烈士礼居本、缪氏艺风堂抄本等。•第二、以刻者姓名称呼的,如宋建安魏仲举本(如《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新刊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等),宋黄善夫本(如《史记》等)。第三、以刻者姓氏称呼的,如闵刻本(明吴兴闵齐伋刻本)、凌刻本(明吴兴凌濛初刻本)、阮刻本(清阮元刻本)等。(3)坊刻本坊刻本即书坊刻本,是指以刻印书籍为营业的书坊所刻印的本子。根据称呼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第一、以书坊、书棚、书铺、书店、书堂、书林、书肆、书局等名号称呼的,如宋杭州中瓦子街张家书铺刻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建安余氏勤有书堂刻本《国朝名臣事略》,明书林刘龙田刻本《西厢记》,明金台书铺汪谅刻本《文选注》等。第二、以斋、堂号称呼的。著名的有宋建安余氏万卷堂刻本,元刘氏翠岩精舍刻本、叶氏广勤堂刻本,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陈大来继志斋刻本,清席氏扫叶山房刻本、陶氏五柳居刻本等。4、按出版印刷情况划分•(1)按制版印刷方式,首先可以分为抄写本与印本•抄写本是指非经制版印刷而由手写成书的本子。抄写本可分为抄本、稿本、写本•抄本,也作“钞本”,特指印刷术发明后根据底本(不论其为写本还是印本)传录而成的副本,故又称为“传抄本”。其中书法工整、文字内容舛误较少者,称为“精抄本”;对有些不能断定其确切抄写年代,但可以肯定其抄成年代较早者,则统称为“旧抄本”。习惯上,把清乾隆以前的抄本统称为“旧抄本”;清代抄本书,乾隆以前的统称“清初抄本”,乾隆以后又不能肯定为哪一代所抄的统称为“清抄本”;清末民初的抄本,通称“近抄本”;民国以后的抄本,称“新抄本”。•写本:人们约定俗成,将唐以前的本子称为“写本”,唐以后的本子称为“抄本”,如敦煌石窟发现的《云谣集》即为写本。人们又习称除抄本和稿本以外以手写形式成书的本子为“写本”,包括官府衙门的公文、奏折、帐簿、契约、档案等官书和私人手写的函札、日记、谱牒等文献,也包括宫廷写本如明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时的《四库全书》以及现存历代实录、会要、国史、玉牒、宝训等。这些写本文献比起那些经过多次加工整理的抄本或印本文献,往往更为真实、具体、生动。•稿本即作者手写的底本,也是一种特殊的写本。稿本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不是为流传存副的目的而书写;•二、应系个人著述而非官书、文书、档案;•三、作者或书写人姓名确切且有一定名气。•稿本一般可分为三种:•第一,原稿本,即作者亲手书写的著作稿本,往往多有文字涂改,也称手稿本。原稿本有初稿本与修改稿(或称修订稿、改写稿)的区别,古籍的初稿本很少见。•第二,清稿本,即作者自己或请别人代之誊清、基本无讹的稿本,也称定稿本、誊清稿。清稿本一般必须以印记为凭。•第三,上版稿本,或称写样待刻稿,是按照刻版要求和规格用刻书字体写好后准备上版雕刻的稿本,一般字迹规整,写于方格之中。•印本:古代印本、近现代印本•古代印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钤印本、拓本等•刻本:影刻本、翻刻本、写刻本、精刻本、递修本、配补本、重修本、三朝本、百衲本等•活字本:木活字本、泥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等•近现代印本主要有:铅印本、石印本、胶印本、油印本、影印本、复印本、晒印本(晒蓝本)等。刻本•刻本就是用雕版印刷方法刻印而成的本子。所谓雕版印刷,就是在模板上雕刻文字图画并于其上敷纸刷印的一种印刷方法。又称“刊本”、“椠本”、“雕本”、“镌本”等。在古籍的牌记和序跋中经常出现的表示刻本的字词有:雕、刊、开雕、开版、开造、雕造、镂版、刻梓、绣梓、刻版、鑱木、模刻、镌刻、椠版、剞劂、杀青、付梓、刊行、版行、梓行、付之枣梨等等。•古书刻本根据时代、刻印单位、刻印地点、刻印质量、刻印先后、刻印版式等,还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刻本:影刻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写刻本、精刻本、递修本、配补本、重修本、三朝本、百衲本等•影刻本:又称为“景刻本”、“覆刻本”、“仿刻本”,指模仿某一底本而重新刻印的本子。•初刻本:也称“原刻本”。指一书初次刊刻的版本。原刻本大多直接依据原稿或早期传本刊印,最接近原书面貌。•重刻本:重刻一书,是常有的现象。所据的底本往往不止一本,一般的做法是,以某个版本为主要底本,同时参校其他各本。重新刻印而成的版本较以往各种版本,都有较为明显的不同。•翻刻本:翻刻与重刻有所不同,虽然一般也采用以某本为主要底本,同时参校其他各本的做法,但更注意反映其所据主要底本的面貌,故与主要底本在版式、行款等方面常取一致,甚至在字体、版幅等方面也约略相似。•写刻本:一般将明代中叶以后采用手写字体上版刻印的刻本称为写刻本。•精刻本:一般称清代写、刻、校勘俱精的刻本•修补本(重修本):将旧存书版重新修整,补配之后印出的图书称为修补本或重修本。有的书版保存时间较长,历经多次修补,则称递修本,如果宋朝书版经过宋元明三朝修补的,称为三朝递修本或三朝本。•百衲本:指用各种不同的残本拼凑配成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图书类型。如商务印书馆曾影印出版《百衲本资治通鉴》,乃傅增湘用宋刻残本7种集成294卷。后商务印书馆汇集历代各种不同版本影印出版了《二十四史》,称为百衲本。活字本•活字本:武英殿聚珍本,即活字本,清代武英殿以木活字排印的书本,高宗以活字版名不雅,改称“聚珍版”。当时武英殿共刻大小木活字253,500个,约印140多种书。后因需要量大,广州、扬州等地也仿此印书,世称“外聚珍本”,而将武英殿活字印本称为“内聚珍本”。套印本•套印本有朱墨套印本、三
本文标题:文献学第三章版本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7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