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20最新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真题-必背题库(上)
2020最新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真题题库必背题库(上)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科目为主观题,包括情景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和综合应用题;(有资料显示曾经有考单选和多选的先例)三级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三章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二章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第三章风险控制根据历年考试特点不脱离书本的特点,编制题库。如有疏漏或不妥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1.简述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的概念。【解析】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是指与项目安全性和安全评价相关的信息,是被评价对象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才能进行安全评价,将这些信息与法律、法规相对比,是安全评价的核心工作。对于被评价项目主体来说,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中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管理流,并通过信息流反映出来,物质流、能量流、管理流和信息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同一个生产系统内相互依存的,安全评价是对整个系统安全性的评价,因此,安全评价信息是物质流、能量流、管理流和信息流在安全方面的综合。2.简述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的一般内容。【解析】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的一般内容随所需要评价生产系统的不同而变化。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的一般内容是:评价对象生产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管理流通过信息流发出的在安全方面信息的综合。(1)物质流通过信息流反映的安全评价信息;(2)能量流通过信息流反映的安全评价信息;(3)管理流通过信息流反映的安全评价信息。3.简述现场勘察中数据整理和加工的形式。【解析】数据整理和加工有三种基本形式:(1)按一定要求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做出各种统计表及统计图。(2)将原始数据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从而由原始数列得到递增数列。(3)按照统计推断的要求将原始数据归纳为一个或几个数字特征。4.简述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检查应检查的内容。【解析】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检查,应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记录。(2)操作规程的制定。(3)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制度检查。(4)开停机操作规程和日常生产记录。(5)监控系统应急救援预案。5.简述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中属于“物质”的直接原因。【解析】“物质”的直接原因是指机械、物质或环境方面不安全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1)安全防护装置——防护、保险、联锁、信号等装置缺少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6.根据《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的要求,简述安全验收评价的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解析】安全验收评价的评价单元,由其“符合性评价”的性质所决定。安全验收评价的评价单元可按以下内容划分:(1)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2)设备、设施、装备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3)物料、产品的安全性能。(4)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的配套性。(5)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的有效性。(6)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的充分性等。7.简述整装易燃液体运输危险辨识的内容。【解析】整装易燃液体运输危险辨识的内容主要包括:(1)整装易燃液体运输危险的辨识主要包括以下4类:装卸作业中的危险辨识;公路运输中的危险辨识;铁路运输中的危险辨识;水路运输中的危险辨识。(2)整装易燃液体水路运输危险的辨识主要应从装载量、配装位置、桶与桶之间、桶与舱板和舱壁之间的安全要求方面进行辨识。8.简述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内容。【解析】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内容主要包括:(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9.简述为了提高类比结果的可信度,选择类比对象时应满足的条件。【解析】为了提高类比结果的可信度,选择类比对象时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1)类比对象之间共有或共缺的属性越多,类比结果的可信度越高。(2)类比对象之间共有或共缺的属性越本质,类比结果的可信度越高。(3)类比对象之间共有或共缺的属性与要进行类比的属性之间有必然联系且越本质,类比结果的可信度越高。10.简述德尔菲法的优缺点。【解析】(1)德尔菲法的优点。简单易行,用途广泛,费用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在缺乏足够资料的领域中,例如对某些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问题的预测,对某些无先例事件和突发事件的预测等,数学模型往往无能为力,只能使用德尔菲法这一专家预测方法。(2)德尔菲法的缺点。调查建立在专家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因此,专家的学识、兴趣和心理状态对调查结果影响较大,从而使预测结论不够稳定。采用函询方式调查,客观上使调查组与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受到一定限制,可能会影响预测进度与调查结论的准确性。11.简述散装易燃液体运输危险辨识的内容。【解析】散装易燃液体运输危险辨识(1)公路运输辨识。(2)铁路运输辨识。(3)水路运输的危险辨识。(4)管道输送的危险辨识。12.简述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原则。【解析】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原则包括:(1)充分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13.对于一般的工艺过程,进行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有害性辨识可参照的原则。【解析】对于一般的工艺过程,可以按以下原则进行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有害性辨识:(1)能使危险物的良好防护状态遭到破坏或者损害的工艺。(2)工艺过程参数难以严格控制并可能引发事故的工艺。(3)工艺过程参数与环境参数具有很大差异,系统内部或者系统与环境之间在能量的控制方面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的工艺。(4)-旦脱离防护状态后的危险物会引起或极易引起大量积聚的工艺和生产环境。(5)有产生电气火花、静电危险性或其他明火作业的工艺,或有炽热物、高温熔融物的危险工艺或生产环境。(6)能使设备可靠性降低的工艺过程,如低温、高温、振动和循环负荷疲劳影响等。(7)由于工艺布置不合理较易引发事故的工艺。(8)在危险物生产过程中有强烈机械作用影响的工艺。(9)容易产生混合危险的工艺或者有使危险物出现配伍禁忌可能性的工艺。(1O)其他危险工艺。14.简述安全评价项目所需法律、法规信息采集的程序。【解析】安全评价项目所需法律、法规信息要从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着手,先采集普遍适用于评价项目的法律、法规信息,再采集评价项目特殊性的法律、法规信息。具体的采集程序为:(1)采集普遍适用的法律信息;(2)采集普遍适用的法规和部门规章信息;(3)采集特殊适用的法律信息;(4)采集特殊适用的法规和部门规章信息;(5)采集相关标准。15.简要说明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解析】在安全评价中进行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不是为了事故处理,不是为了判断事故责任。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是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作为信息,用于安全评价项目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找到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是用以前事故血的教训来警示当前,避免犯同类错误。16.简述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中属于“管理”的间接原因。【解析】“管理”的间接原因是指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直接原因的原因,主要包括:(1)没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2)劳动组织不合理;(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4)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5)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生产环境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影响员工的生产活动。17.简述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内容。【解析】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8.简述划分评价单元的作用。【解析】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简化评价工作、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且由于能够得出各评价单元危险性的比较概念,避免了以最危险单元的危险性来表征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夸大整个系统的危险性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降低了采取对策措施的安全投资费用。19.简述为保证监控参数的正确获取应检查的内容。【解析】为保证监控参数的正确获取,应检查以下几方面内容:(1)监控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2)监控设备的维护记录。(3)保证监控设备运行的辅助设施,如后备电源、防雷电设施等。20.简述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解析】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1)活泼金属及合金类、金属氢化物类、硼氢化物类、金属粉末类的物品遇湿反应剧烈,释放出H2和大量热,致使H2燃烧爆炸。(2)金属碳化物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类如K4C、Na4、Ca2C、Al4C3等遇湿会释放出C2H2、等极易着火爆炸的物质。(3)金属磷化物与水作用会生成易燃、易爆、有毒的PH3(4)金属硫化物遇湿会生成有毒的、可燃的H2S气体。(5)生石灰、无水氯化铝、过氧化钠、苛性钠、发烟硫酸、氯磺酸、三氯化磷等遇水会放出大量热,会将邻近可燃物引燃。21.简述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解析】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包括:(1)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又称事故逻辑分析法,是对事故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事故树分析法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事故方框图,即表示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2)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EventTreeAnalysis,略语为ETA)是一种归纳逻辑图,是决策树(DecisionTree)在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它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按一定的顺序逐项分析系统构成要素的状态(成功或失败),并将要素的状态与系统的状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查明系统的最后输出状态,从而展示事故的原因和发生条件。22.简述防火设施检查应遵循的思路。【解析】评价项目的防火设施检查,要注意“消”和“防”两层含义,“消”就是发生火灾时必须采取可靠的灭火措施;“防”就是预先采取防止火灾发生的措施。“防”、“消”结合,先“防”后“消”,防火设施检查也要遵循这一思路:(1)按易燃物质的不同等级提出建筑物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2)为了控制火灾的火势量,提出建筑物的面积要求。(3)为了控制火灾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对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要求。(4)为了便于人员在发生火灾后逃生,提出设置建筑物必要的逃生通道。(5)为了解决初始火灾的灭火,提出必须配备的灭火设施。23.简述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内容。【解析】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内容主要包括:(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4.简述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解析】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包括:(l)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预测性原则。25.简述监控化学品的分类。【解析】监控化学品可分为:(1)可作为化学武器的化学品。(2)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前体的化学品。(3)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主要原料的化学品。(4)除炸药和纯碳氢化合物外的特定有机化学品。26.简述划分评价单元基本的方法。【解析】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最基础的方法有:(1)以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2)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3)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等。27.简述易燃液体的分类及危险特性。【解析】(1)易燃液体的分类:①根据易燃液体的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闪点<28℃;乙类:28℃≤闪点<60℃;丙类:闪点≥60℃。②根据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依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将易燃液体分为下列三类:第1类:低闪点液体,闪点<-18℃;第2类: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第3类:高闪点液体,闪点≥23℃。(2)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①易燃性;②易产生静电;③流动扩散性。28.简述间接采集信息可以通过的途径。【解析】间接采集信息可
本文标题:2020最新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真题-必背题库(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7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