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造卫星轨道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liujy@mail.ie.ac.cn2010.10问题卫星轨道与这门课有什么关系?(这堂课的主线)如何设计轨道如何计算多普勒频率介绍了哪些知识点?(由主线引出的支线)时间坐标系空间坐标系轨道要素推荐参考书《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魏钟铨科学出版社《卫星轨道姿势动力学与控制》章仁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航天动力学引论》刘林胡松杰王歆南京大学出版社《外弹道测量与卫星轨道测量基础》张守信国防工业出版社开源代码(GeneralAstrodynamicsLibrary)主要内容前言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基本特性摄动问题常用测轨方法主要内容前言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基本特性摄动问题常用测轨方法前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定轨是提高卫星应用水平的基础,是实现其科学和工程目标、探测地球精细环境变化的核心技术之一。早期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卫星定轨主要借助地基观测系统,多用角度作为观测量的纯解析法来实现定轨;随着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卫星摄动力认识的深人,相应模型的不断进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方法已成为遥感卫星定轨的主要工具。主要内容前言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基本特性摄动问题常用测轨方法天球天球天轴赤道子午圈时圈黄道春分点上下中天岁差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春分点在恒星间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动的,它沿黄道缓慢向西移动。太阳通过春分点的时刻总比太阳回到恒星间的同一位置的时刻要早一些,即回归年比恒星年短,这一现象称为岁差。日月岁差、行星岁差、进动力矩章动由于月球和太阳的轨道面与赤道面不重合,使得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变得极为复杂,进动轨迹可以看成在平均位置附近作短周期的微小摆动,这称为章动。黄经章动、黄赤交角章动极移在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指出: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自短轴不重合,地球自转轴会在地球内部绕行,周期为305天。直到1888年德国科学家才实际发现了地极的这种运动,称为极移。国际习用原点(CIO)世界时系统恒星时(SiderealTime,ST)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基准,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由于春分点的上中天通过某一地点的子午圈,因此恒星时有地方性。格林威治的地方恒星时,称为格林威治恒星时由于岁差和章动的影响,春分点有缓慢的位置变化,所以恒星日并不严格是地球的自转周期。随岁差、全章动移动的是真春分点真恒星时只随岁差移动的为平春分点平恒星时随岁差以及章动长周期项部分而移动为准春分点准真恒星时gSS世界时系统太阳时(MeanSolarTime,MT)真太阳圆面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称为“真太阳日”。由于真太阳日的不均匀性,人们常采用长度不变的“平太阳日”,其长度等于一年中真太阳日的平均长度。世界时系统世界时(UniversalTime,UT)世界时是平太阳在格林威治视角加上12小时区时:把整个地球表面按子午圈划分24时区,每个时区15度经度。在同一时区内都采用该时区平均子午圈的时间。hgaSUT12)(””,西经“东经“hNNUTT世界时系统世界时的不均匀性世界时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及极移的影响,使世界时也不均匀,必须进行适当修正。1956年,国际将世界时分为UT0,UT1,UT2。UT0:以地球瞬时极为参考而测定的时间,由各天文台根据观测恒星的结果直接计算得到。UT1:对UT0进行极移修正得到,是相对于平均极的子午圈。UT2:在UT1基础上,进一步参考地球自转速率周年变化而确定的时间。原子时系统国际原子时(TAI)1967年10月第13届国际度量横会议决定以原子时秒作为新的国际单位秒(SI)。原子时的起点定为1958年1月1日0时(世界时),希望在这瞬间TAI时刻与UT相同。但实际两者相差0.0039秒。原子时是一种十分稳定的时间系统,地球动力学时通过原子时具体加以实现的。原子时系统协调世界时(UTC)由于地球自转速度有长期变慢的趋势,世界时每年比原子时慢约1秒。采用润秒或跳秒的方法,使协调时与世界时的时刻相接近。即当协调时与世界时的时刻差超过0.9s时,便在协调时中引入一润秒(正或负)。一般在12月31日或6月30日末加入,具体日期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安排并通告。昀新的一次调整在2008年12月31日动力学时系统动力学时是一种定义在运动方程中的时间尺度。它是一种理想、均匀的时间系统。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运动方程的动力学时称为太阳系质心动力学时,简称质心力学时(BarycentricDynamicalTime,TDB)。相对于地球质心的运动方程的动力学时称为地球力学时(TerrestrialDynamicalTime,TDT)。地球力学时1991年后改名为地球时(TerrestrialTime,TT)。184.32sTAITT儒略日和历元儒略日是以公元前4173年1月1日的格林尼治平午(即世界时12h)为起算日期,每天顺数而下。1973年,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定义一种约简儒略日,起算点为1858年11月17日世界时0时。由公历年月日化为儒略日由儒略日计算公历年月日5.2400000JDMJD5.1721013]9275[]4/])129[(7[367DMMYYJD儒略日和历元天文学上常用年的小数表示某一时刻,称为历元。平太阳赤经增加360°所需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贝塞尔年,贝塞尔年的长度为365.2422个平太阳日。当平太阳赤经为280°时,称为贝塞尔年首,用年份前加符号B、年份后加.0表示(如B1900.0)。1984年以前采用的是贝塞尔历元。定义一个儒略年的长度为365.25平太阳日,儒略年年首是真正的年初,用年份前加J、年份后加.0表示(如J2000.0)。1976年的IAU大会中决议,从1984年起采用J2000.0作为标准历元代替过去的B1900.0。新的标准历元用地球时代替过去的世界时。J2000.0为2000年1月1日12时TT,即JD2451545.0TT。25.365/)0.2451545(0.2000JDJ坐标系的定义惯性坐标系瞬时平赤道坐标系绕Z轴旋转90-ζ绕N轴旋转θ绕Z轴旋转90+φζ,θ,φ为赤道面进动的三个欧拉角omEAEomEAE)2()()2(ZXzAAAAoZoXoYmXmYmZN9090J2000平赤道瞬时平赤道瞬时平赤道坐标系瞬时真赤道坐标系绕X轴旋转绕K轴旋转绕X轴旋转为平黄赤夹角为真黄赤夹角为黄经章动~~mtENEmtENE)()()~(XZXANNNmXmYmZtXtYtZK黄道平赤道真赤道~瞬时真赤道坐标系准地球固定坐标系绕Z轴旋转格林威治真恒星时tbEBE1ttbEBEBE11tXtYtZbXbYbZgHOgHgggggHHHHHB1000sincos0cossin11000cossin0sincos1ggggHHHHB准地球固定坐标系地球固定坐标系绕X轴旋转绕Y轴旋转YXbgEBE2bgEBE2110012YXYXBgZgYgXbXbYbZXY坐标系的转换主要内容前言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基本特性摄动问题常用测轨方法轨道六根数轨道半长轴a轨道偏心率e轨道倾角i近地点幅角ω升交点赤经Ω真近心角f二体问题卫星发射升至预定高度后,开始绕地球运行。假设地球为均质球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卫星的引力加速度为在二体问题假设下,卫星运动属于无摄运动,故可用开普勒定理描述。rrr3)(smMGG为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ms为卫星质量,r为卫星的地心向径。开普勒第一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为一椭圆,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地球质心重合。feearcos1)1(2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的地心向径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表明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近地点处速度昀大,在远地点处速度昀小。近地点地心远地点开普勒第三定律卫星运行周期的平方与轨道椭圆长半径的立方之比为一常量,等于GM的倒数。假设卫星运动的平均角速度为n,则n=2/Ts,可得当开普勒椭圆的长半径确定后,卫星运行的平均角速度也随之确定,且保持不变。GMaTs23242/13aGMn轨道计算在轨道直角坐标系中卫星的位置取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与地球质心相重合,ys轴指向近地点、zs轴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xs轴在轨道平面上垂直于ys轴构成右手系,则卫星在任意时刻的坐标为0sincosffrzyxsssxsrf轨道计算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卫星的位置绕z轴顺转角度,使ys轴的指向由近地点改为升交点。绕x轴顺转角度i,使zs轴与z重合。绕z轴顺转角度,使升交点与春分点重合。ssszxzzyxRiRRzyx)()()(1000cossin0sincos)(RiiiiiRcossin0sincos0001)(1000cossin0sincos)(R轨道计算如何由惯性坐标系下卫星位置、速度矢量计算卫星轨道六根数?动量矩积分轨道积分活力公式开普勒方程iiihrrhcoscossinsinsin)cos(1/2feuhr)12(2aruvMEeEsin2112Etgeeftg星下点轨迹星下点轨迹是卫星星下点在地球表面通过的路径,是卫星轨道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的合成。sinsincoscoscosrzyxggg22222yxzarctgxyarctgzyxrgggzyxzyx轨道类型按地面高度划分近地轨道(低轨LEO)中高轨道(MEO)远地轨道(高轨HEO)按轨道形状划分圆形轨道近圆轨道(小偏心率)椭圆轨道(大偏心率)按卫星与地球相对位置划分地球同步轨道(GEO)非地球同步轨道按卫星轨道面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划分太阳同步轨道非太阳同步轨道2/72215)1(107736.4)cos(aei轨道设计轨道倾角的选择近地点位置的选择近地点高度与轨道周期的选择入轨位置的选择发射窗口轨道设计运载火箭的能力星载SAR发射功率的限制重复观测周期(回归周期)全球重复观测周期对重点地区的重复观测周期DNIQ举例?已知轨道高度在800Km与900km之间,昀小重复周期为26天,求可能采用的圆形太阳同步轨道。主要内容前言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基本特性摄动问题常用测轨方法摄动因素地球形状非球形和质量不均匀产生的附加引力高层大气的气动力日、月引力太阳光辐射压力卫星摄动方程R为摄动函数,则卫星的运动方程:在瞬时轨道坐标系下,将摄动力分解为径向Fr,横向Ft和法向Fn:摄动函数R对轨道根数的偏导数与摄动力的关系式:nnttrruFuFuFRgradF)()(3..RgradrrGmrreaFfeaeFMRrFRfrFiRifFirFRfrefeFfaFeRFaraRtr
本文标题:人造卫星轨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7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