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涪京。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20以内进位加法”例5。教学目标1.会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圆片学具。教学过程(一)运动场门口教师:学校正在开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1)算一算门票上算式的结果。5+4=6+8=7+3=5+9=6+7=2+8=7+9=8+4=8+8=9+4=(2)解决与灯笼有关的问题。教师:看,门口的大红灯笼多漂亮!算一算,这边挂了几个红灯笼?(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扫清计算障碍;回顾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情境——要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迁移。)(二)进入运动场——探究新知教师(出示全景主题图):看操场上还有啦啦队的表演,他们在为运动员加油呢!看!他们还在变队形呢,表演多精彩呀!学生看课件演示,表演的同学一会儿按前后两排分开,一会儿按男生、女生分开。教师:从图中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把知道了什么和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一说。让学生整理,并在书上填一填:后排有8人,前排有口人;男生有[]人,女生有口人。教师:你能把图中的数学信息用学具摆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教师指名展示。(设计意图:弄清问题。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通过摆学具把图中的人物抽象成图形,帮助思考:条件中的各部分分别是什么?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教师:看到圆片图,你想到了什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你想到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课件演示如下。教师: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设计意图:拟定计划。你以前见过它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怎样用算式表达出你的想法?学生答后教师板书“8+7=15(人)”教师:说一说算式中各数字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板书如下。教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用圆片把你的想法摆出来吗?指名展示并说一说。教师课件演示下图。教师:还可以按照性别把男生的9人与女生的6人这两部分合起来,也用加法。教师板书算式“9+6=15(人)”。教师:说一说算式中各数字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板书如下。(设计意图:实施计划。实施自己的解题计划,用算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利用树图等方式对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化模型加以强化。)教师:他们的解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5人呢?师板书“一共有15人”。教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设计意图:回顾反思。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不同,但解决的方法都是用加法计算。)(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教师:春天来了,同学们真高兴啊!有的同学来到公园。看,池塘里有什么(呈现第97页“做一做”)?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怎样解答?写一写。教师:还可以怎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教师:他们的列式有什么不同?2.练习二十三第1题教师:有的同学在排练节目(呈现第99页第1题)。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怎样解答?写一写。教师:还可以怎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教师:他们的列式有什么不同?3.补充练习1教师:还有的同学在户外运动,他们拿了一些球。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提出了什么问题?教师:请你列式解答。教师:看一看你的同桌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答方法。4.补充练习2教师:回家了,妈妈为我们准备了水果(呈现下图)。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解答方法。教师:你们两人的列式相同吗?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解题的四个步骤,能够较为清晰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解决问题。)(四)全课小结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什么方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8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