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柳文龙教师工作室:中学化学新教师快速成长因素微探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化学教师师姚妮(柳文龙教师工作室)摘要:新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如何促使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能力,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期待的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学化学新教师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中学化学新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和总结。关键词:化学新教师专业化成长能力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专业知识比较系统,基础扎实,对待工作充满热情,但是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形式也比较单一,常常为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而困惑。绝大部分新教师在掌握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方面没有很大问题。但驾驭教学的基本功相当薄弱,因此对新教师而言,首先应该着重培养几种比较基础的教学能力,重点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再逐渐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下面就中学化学新教师快速成长诸多因素作一些尝试性探究讨论,以期待同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考量。一、培养分析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学会教书的起点教材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根本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对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教材中不只是有知识内容,而且还包含着科学性、教育性、思想性的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训练的科学过程和实施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所以新教师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合理性。研究教材的逻辑性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课堂语言通俗易懂、思路清晰、语言严密;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研究教材的合理性,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课时才能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才能方法得当。持别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还要分析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例如“盐类的水解”一节,怎样认识和理解教材呢?1.识别教材的内容:从总体看,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本节教材中盐的水解规律是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要突出系统性和论证性。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化学基本概念知识,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揭示与领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则是化学用语的技能。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依据和规范要求,并加强书写训练。2.知识、技能的要点:盐类水解的概念;两类盐水解的一般规律;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从知识、技能的要点中分解出知识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强酸弱碱的盐水解的规律;强碱弱酸的盐水解的规律;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判断正盐(弱酸弱碱生成的盐除外)水溶液的酸碱性。3.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盐类的水解”教材内容依次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在“盐类的水解”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深入探讨产生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然后,要运用演绎法,将规律应用于解决盐类水解利用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认识。4.教材内容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电解质理论主要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研究电解质的电离,建立强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平衡有关的概念;二是研究电解质的化学变化,主要讨论离子互换反应(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和盐类的水解)与电化学反应(原电池反应和电解)的一般条件与规律。“盐类的水解”一节教材安排在离子反应和强弱电解质之后,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可以通过与已有离子反应知识的比较、辨析帮助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已有知识,并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到电解质理论知识网络中去。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的过程,坚持听课学习,揣摩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深度、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以及课堂艺术的欣赏。新教师还要学习如何备课,在此我们提倡不光要写好教案,还要特别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这是由于教学中情境不同,教师在教学中的发挥也会有所差异。只有这样在反复推敲中挖掘教材,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驾驭教材的目的。二、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是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使教学活动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教师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组织能力。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以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很难说什么目标应该采用什么教法,但是教学要讲究方法则是肯定的。按美国学者J.A.拉斯卡的观点,教学方法可分成四类,即:(1)呈现法(指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手段,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选择好呈现学习刺激的顺序,以利于学生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组织和储存);(2)实践法(指教师通过朗读、安排练习和模仿操作等手段,以解决问题或提供技能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按预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3)发现法(指教师通过组织参与和关注学生的发现活动,向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应用知识和能力发现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线索,通过旧知识的延伸或新方法的应用,获得新的发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扩大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和观念灌输给学生);(4)强化法(指通过作业评讲,程序教学和行为矫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后刺激,以补足学生知识缺陷,修正行为错误,并获得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性)。比如盐类水解的内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发现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一是边讲边实验法,这是最常规的教学法。由演示实验发现不同的盐溶液酸碱性的不同,由此引发问题的探究讨论,然后回到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水解规律的总结和运用等具体知识的落实。二是推理验证法,此法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电离平衡理论、盐类的组成及分类方法等知识为起点,先由教师提问: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组识讨论后教师再给出四组不同类别的离子——弱酸根离子、强酸根离子、弱碱的阳离子、强碱的阳离子,再循序渐进提出下列问题并逐一讨论研究:这四组离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总结形成强离子、弱离子的概念)这四组离子可以构成几种不同类别的盐?这四组离子中哪些可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破坏后的结果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带着前面的分析推理开展实验验证,由学生自己总结水解规律。三是探究归纳法:教学一开始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多种盐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寻找本质原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盐类水解规律,学习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等具体知识。四是案例分析法:教师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一定时间内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苏打水可去油污或小苏打粉可抑制胃酸过多或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等问题的个案分析,课堂上先组识优秀小论文宣讲,再因势利导开展实验活动,归纳总结盐类水解规律,展开具体知识的学习和练习。不言而喻,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选择发现和实践的教法,不要一味使用强化和呈现的教法,这是因为发现和实践的教法更能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更容易落实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在一个单元教学中,常常是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的。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倡导运用“目标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认知规律,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它的中心是引导学生顺利地认识问题,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化学知识,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它的基本方法是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如观察、实验、讨论、作业、自学、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教学法,并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如启发性的提问、演示、讲解、比喻和比较等)贯穿于其中的综合法,把教和学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激起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只有在方法上做到运筹帷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决胜千里的效果。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实现教学效益最佳化的根本保证站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我把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分为两类:一是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基本功,二是教师行业的通识基本功。这两项基本功都要过硬才能成长为优秀的化学教师。1.实验教学基本功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化学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由“观”生“趣”、由“趣”生“疑”、由“疑”导“思”、由“思”得“知”,既开发学生智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又培养和增强学生能力。新教师初上讲台,有一些实验做不了、做不好、做不准,不知如何发挥实验的强大功效。为此,新化学教师必须过好实验关,切实掌握实验教学基本功。(1)仔细研究教材,明确实验目的,明白实验原理,做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同一实验原理,在不同实验目的的不同演示实验里,具体实验操作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材,弄清每一个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实验原理,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2)认真试做,熟悉仪器试剂。课前试做课堂演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因为许多实验由于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如试剂纯度不够,溶液浓度不当,装置气密性不好而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实验无论繁简,必须在课前试做。而且要对实验现象衣够明显,成功率低的实验反复试做,寻找突破口,力争演示实验成功率百分之百。(3)广泛查阅资料,积极探讨改进。对一些成功率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新教师有时候会感到手足无措。所以新教师在备课时应广泛查阅资料,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效果明显提高。还可以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探讨研究,以达到快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目的。(4)一丝不苟地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要在课堂上演示好实验,达到教学目的,除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外,还需在课堂上做好以下三点:①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了保证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敏捷性、整体性,首先应给学生强调一个大致的观察程序,比如实验器材的选择与连接;试剂在装置中的放置位置;反应前,反应物的色、态、光泽、密度等;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操作方法及反应中光、热、声、色、量的变化;反应后生成物的观察比较等。例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观察反应前金属钠的色、态、光泽、密度,及反应中光、热、声、色、量的变化;反应结束后及时讨论总结“浮、熔、游、响、红”等现象,即可保证观察的敏锐性和全面性。对那些原理较为复杂,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或同时有
本文标题:新教师如何提升自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0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