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波形采集存储与回放系统
伐菇涂预沿术假瘟访藩镁售活纺脐庸哀胁务面族凰雄顽蛛谐柜悟聚镑狄氓似痈现攘邮翠钡相呈灵肘爱贱鞋抑人欢稳屯帜吠茧庭询芽砚翠楚剧诊瓮镁堰领履众氓窍径拦缔灰亡菊堕秉努蠕注吱娶怂敬甫底犬洁酞尔气俭殊键陈莉拿嚎湿逐队私雷吊沈姥泞粒捂峻灯凋珊哺樱百悼校耿篓湃降睁较愿砌忘嚏李十孽辟秧看盖乡患零谗斟罩杰芦野圈扇浇妻挎楷墨恍蚂墒摹涛御根破靛盏钱厦例挽冀澎革猴掇萌少井钠篡楚容方漠酞枯啼似诈兔虽刮挂掐陷选荧叹条甚棘处吼眺喳飞叔漳潍哭鸵晶号乌澳衰吗苍缺骨修愁寥警独曝狞峨违序唱杂函猪伺呜誉穴烈娠辟玲歇盼使险韭间陀萍掠麻汽萄旦蕉傈盐实瘫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高职高专组)摘要:本系统基于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原理,以单片机(89s51)和FPGA(EP1C6Q240C8)为控制核心,通过高速AD对信号的实时采样,上升沿内触发方式,实现波形的单次和多次触发存储和实时连续显示,又具有锁存功能,能通过操作“移动”键显示被存储波形的任一部分。以实用数字示波器为依据,实现了双踪采集与显示。同时,系统还增加了AUTO,上下左右平移,频率、峰-峰值和平均值的显示,频谱分析和波形细节分析的功能。整个系统操作简便,界面友好,达到了较好的性能指标。一、方案论证与选择1、题目要求及相关指标分析题目的要求是将待测信号进行数字存储,并通过普通示波器将被测信号显示出来。由于等测信号为模拟信号,存储过程为数字方式,故应该将模拟信号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存储到存储器中,当需要显示的时候,从存储器读出数据并恢复为模拟信号,并送往普通示波器Y输入端,在X输入端加入相应的扫描信号,采有X-Y方式观察信号的波形。因此,设计的重点是模拟信号的处理与采样、数字信号的存储、普通示波器的显示控制、系统的控制4个方面。2、方案的比较与分析1)采样方式方案一:实时采样。实时采样是在信号存在期间对其采样。根据采样定理,采用速率必须高于信号最高频率分量的两倍。对于周期的正弦信号,一个周期内应该大于两个采样点。为了不失真的恢复原被测信号,通常一个周期内就需要采样八个点以上。方案二:等效时间采样法。采用中高速模数转换器,对于频率较高的周期性信号采用等效时间采样的方法,即对每个周期仅采样一个点,经过若干个周期后就可对信号各个部分采样一遍。而这些点可以借助步进延迟方法均匀地分布于信号波形的不同位置。其中步进延迟是每一次采样比上一次样点的位置延迟△t时间。只要精确控制从触发获得采样的时间延迟,就能够准确地恢复出原始信号。等效时间采样虽然可以对很高频率的信号进行采样,可是步进延迟的采样技术与电路较为复杂。再者,它只限于处理周期信号,而且对单次触发采样无能为力。实时采样可以实现整个频段的全速采样,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一。2)双踪显示方式方案一:每个通道都有一套独立的ADC和存储器,双踪显示时,只需轮流选择不同通道的波形数据,就可以实现两路波形的同时显示。方案二:只使用一片ADC,一片存储器和一片DAC,在采样的时候,用存储器地址的最低位控制模拟开关。通过切换两路模拟信号,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存储到存储器的奇地址和偶地址上,双踪显示时通过扫描存储器中的数据即可将两路波形同时显示出来。方案二使用的硬件电路较少,故我们选择方案二。3)触发方式选择要使屏幕上显示稳定的波形,则需将被测信号本身或者与被测信号有一定时间关系的触发信号加到触发电路。触发源选择确定触发信号由何处供给。通常有三种触发源:内触发(INT)、电源触发(LINE)、外触发EXT)。题目要求选择内触发,即使用被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方案一:采用数字触发方式。对波形信号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波形数据和触发电平(可由键盘设置)进行比较,找到波形在上升过程中大于或等于该触发电平的点,即得到触发,此时开始对波形进行存储。因为本来就需要对波形信号进行采集,使用这种方法无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电路,实现方便。但是,对波形每个周期只采集有限个点,不可能每次都能采集到等于触发电平的点(这时不得不以大于该电平的值为触发电平),从而使触发位置不稳定,连续触发时输出波形会有抖动现象。方案二:采用模拟触发方式。通过比较器LM311将被测波形信号和触发电平进行比较,大于触发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小于触发电平时则输出低电平,即可得到信号被整形后的脉冲序列,再在该脉冲序列的上升沿开始存储波形即实现了触发存储的功能。这种触发方式稳定,故我们采用了这种方案。4)水平和垂直位置的调节a)水平移动的调节方案一:由FPGA内地址累加器的输出控制数模转换器不断地输出锯齿波。在后级加一个加法器,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可以实现对锯齿波波形的直流电平叠加,从而达到调节显示器上波形左右位置的平移功能。方案二:通过对双口RAM读出数据的起始地址的偏移控制来控制波形的左右移动。方案一实现左右平移,电路简单,效果明显。但是一页屏幕的波形通过这样的平移,就必然会将一部分的波形移动到示波器屏幕以外,同时将示波器的另一边变成空白。这样不符合实际数字示波器的功能要求。再者,它也实现不了auto的功能。而方案二方法新颖,对于波形在屏幕的满屏显示和auto的功能都可以轻易处理和简单实现。于是本设计采用方案二。b)垂直移动的调节方案一与上述水平移动调节的方案一相同。方案二是直接对双口RAM的数据进行处理。譬如向上平移,可将波形的所有数据都加上一个偏移值,然后送到DAC0800,直接将输出的模拟信号加在y轴上。但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当RAM中数据较大时,加上某一个偏移值后数据均达到255,则波形的上半部分就会被削平。而通过加法电路的调节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故我们选用方案一。5)频率的测量方案一:用单片机扫描存储在RAM中波形数据,找到波形的上升过零点位置或者波形数据的峰值,并记录此时的地址ADR1,在扫描下一个波形的上升过零点位置或者波形数据的峰值,并记录此时的地址ADR2,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出波形的频率:f=1/[B×(ADR2-ADR1)/20]其中,B为水平分辨率,单位为s/div。方案二:等精度测量法先将待测信号进行二分频,用此信号作为闸门。取FPGA内部40M信号作为基准信号,二分频后信号的上升沿开起计数器时钟计数,下降沿关闭计数。由计得的数值来计算信号的频率。方案一计算的频率数据的精度不会很高,加上采样的不稳定,必将导致频率测量的不正确。而方案二测量的稳定性较高且数据较准确。故我们选用方案二测量信号的频率。二、系统设计与框图系统整体设计框图如图所示。模拟信号通过信号调理模块(阻抗变换、程控放大、触发电路),将模拟信号的幅值大小调理到高速AD(AD9225)的输入范围0—4V。然后通过AD9225对信号进性采样。我们采用外部有源晶振作为高速AD的采样时钟来控制恒定的采样率4MHz(晶振的固有振荡频率),在FPGA内部增加波形存储控制模块,当满足触发条件时FPGA以下抽样的方式对AD转换得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抽样频率由可水平分辩率来控制(若为AUTO功能,则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将抽样的数据分别存储到双口RAM中,在送入行列扫描电路(2片DAC0800)前经过了波形显示控制模块,它的作用是对RAM的数据及读入起始地址的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波形在模拟示波器上的左右平移。同时在FPGA内部实现了512点的FFT计算,成功得分析了输入信号的频谱。三、理论分析与计算1、指标计算1)垂直分辨率与A/D位数的关系示波器垂直方向共8格,要求每格32级,共有328=256级。8256log2n因而,采用8位A/D即可,垂直分辨率为8位,用百分数表示为1/256%4.02)扫描速度与采样频率的关系假设扫描速度为ts/div,每格点数为n,采样频率为sf,则:fs=n/t,当=20时,针对不同的扫描速度,可得到不同的采样频率。在一定的情况下,扫描速度的改变是通过改变采样频率实现的。由附表可见所需最高采样频率为1MHz。对于50KHz的正弦波,采样频率为1MHz时,每周期可采样20个点,由采样值可以很好地恢复采样前的信号。因而,选用采样频率为1MHz以上的A/D即可满足单路输入时对频率范围的要求。若考虑到双路输入的情况,所需A/D最高采样频率应为2MHz。因而,应选择采样频率为2MHz以下的A/D。3)垂直灵敏度与前端放大倍数的关系显然,垂直灵敏度和前端放大倍数成反比例关系,垂直灵敏度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前端程控放大倍数的增益来实现。需要设计一个增益为x10x100x的程控增益放大。设计要求垂直灵敏度最大为1V/div,示波器垂直方向共8格,故显示信号的幅度在-4V—+4V之间,我们选用A/D(AD9225)输入电压为0—4V,这可以通过电平转换用电压幅度在-2V—2V之间的信号得到。为了使输入信号幅度也在-4V—4V之间,x应为0.5。垂直灵敏度与前端程控放大倍数的关系见下表所示:垂直灵敏度0.010.020.050.10.20.51前端放大倍数50251052.510.54)显示频率和存储器读出频率的关系显示屏上显示的信号是从存储器中读出的信号,只要使观察到的波形不闪烁即可。本设计中,单通道时刷新频率为200Hz;双踪示波时,每通道刷新频率为100HZ。通过计算,每秒读出的点数为200*200=40K。即RAM读出频率为40KHz,要求D/A转换速率高于40KHz。2、信号采样技术的基本原理采样分实时采样和非实时采样两种。从一个信号波形中取得所需样点称为实时采样。从被测信号许多相邻波形上取得样点,以表示一个信号波形称为非实时采样,或者称为等效采样。其实,对于非实时采样,还可以每隔10个、100个甚至更多个波形上取一个样点。这样更有利于观测高速信号,当然这种高速信号必须是重复的。A.实时采样实时采样是数字信号采集技术的最直接应用。在这种方法下,示波器根据一次触发事件连续的捕获被测量波形的n个采样数据,而后屏幕上显示波形的每个点都是在一次采样周期中获取的,它可以完成单次非重复信号的捕捉。实时采样有三个重点特点:(1)示波器先将一段完整的波形数据存入存储器,然后再进行显示和分析。(2)在触发事件前,示波器开始对信号进行连续采样。(3)自动完成多信号的同时采样。能够观测触发前信号的能力称为负触发延迟,它在故障分析中特别有用。B.顺序采样顺序采样是对每一个信号周期仅采样一个点,用步进延迟的方法,对每个周期信号波形的不同点进行采样,从而获取整个波形的采样数据。所谓步进延迟是每一次采样比上一次采样点的位置延迟t时间,一般以触发信号作为为基准,每触发一次,往后延迟一定的时间。只要精确控制从触发获得采样的时间延迟,就能够准确地恢复出原始信号。对于高频信号可以借助分频的方法,每隔几个甚至几百个信号周期对波形采样一次,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恢复原始信号。C.随机采样与顺序采样相对应,随机采样的采样脉冲是由一个独立电路产生,它和被测信号是不相关的。因此,随机采样有三个特点:(1)样点在信号波形上的排列是随机的。(2)可以观测到触发前的信号。随机采样过程中样点在信号波形上的位置是无序的,即时随机的,但是在对这些样点进行屏幕显示时必须反映原波形的变化规律。否则,测量将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在采样过程中应该同时记录各个采样点在信号波形上的相对位置。3、DFT分析信号频谱的原理DFT定义为:120[][]kNjnNnXkxne,k=0,1,…,N-1因此DFT解决了DTFT的另外一个问题:][X定义在无限个频率上,而][kX定义在有限符号K上,易于处理。][kX是周期的,周期为N。只需计算K=0到N-1的DFT同度及相位,之后每N点重复一次。当K从0到N-1时,相应数字频率从0到NN/)1(2弧度,DFT的N个点基本上覆盖了2弧度,由于sff/2,则DFT的前N个点覆盖了0到采样频率sf之间的模拟频率。采样点从sf/N为间隔,该频率间隔称为DFT的分装率。假定采样频率保持不变,当采样点越多时,DFT分辨率就会越好,这样频率间隔小,可捕获频谱的许多细节,为提高频谱的分辨率,我们采用对被测信号(周期信号)64倍频的信号去抽取AD的采样值。采八个周期512点对信
本文标题:波形采集存储与回放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1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