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海市徐家汇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1.明确评价对象、目的及内容1).评价对象上海市徐家汇公园及周边环境。2).研究目的(1)以环境艺术学的理论为基础,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检验徐家汇公园的设计与人们需求的契合程度,评判设计得失,找到今后改进的方向。(2)对本课题提出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应用并检验其适用性、可行性,有效性,探讨较精确的量化与质化方法结合的有效途径。(3)关注使用者关心的因素,完善城市公共空间这类环境的评价因素体系。3).评价内容评价旨趣:根据前文普遍情况的研究,徐家汇公园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以徐家汇公园的品质为综合评价,结合环境形象质量及使用功能两个焦点评价,其中焦点评价是核心。4).评价操作流程根据上章总结的评价方法体系的初步结构,结合本案的研究特点进行过程的取舍,如图(图A-1)。2.前期研究准备探索性研究——发现问题1).非参与性研究——研究对象状况简介(1)徐家汇公园周围环境徐家汇公园坐落于繁华的徐家汇地区,是在原“三废”企业基地上开辟的一块绿岛,基地形态呈梯形,属于开放式公园,徐家汇公园的西侧,是上海著名的徐家汇现代繁华的商业中心,在北侧是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衡山路都市休闲街,足可突显徐家汇公园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南边是车水马龙的交通主干道——肇嘉浜路,东面是较安静的宛平路。总的来说,徐家汇公园周围的环境北侧偏“静”,南侧偏“闹”(图A-2)。(2)徐家汇公园布局徐家汇公园的整体平面布局:形似上海的版图,弯曲的黄浦江、古老的城厢、立体高架,民族工业的大烟囱……徐家汇公园总占地面积约8公顷,四边临近四条道路,公园将自身与人行道结合起来,使得四条道路上处处都可以进入公园,相当开敞,同时也丰富了人行道的形式,宽敞而绿化充足,美化了街道空间。按照分期建设的过程,整个公园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期为原大中华橡胶厂,占地3.35公顷,主要包括公园的主入口广场、贯穿整个公园的景观天桥,其中一条河流贯穿其中,景观精致典雅。主入口广场位于肇嘉浜路与天平路的转角,处于地块西南角,此入口利用台阶提升与周围空间分隔,保留建筑大烟囱并进行修缮成为此入口的标志和最高点(图A-3)。二期为原中国唱片厂,占地3.32公顷,保留具有法式风情的小别墅及百年古树,留下了人文历史的烙印,衡山路一侧更有“人在园中走,车在绿边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次入口广场:二期地块一共有两个入口空间,一个位于宛平路与衡山路的转角,处于地块的东北角,正对拥有“万国宾馆”美称的衡山宾馆。一个大型的雕塑喷泉成为这一入口的主要标志,雕塑后即是一块椭圆形的休闲娱乐空地(图A-4),使得整个入口相当开敞。另一个是位于天平路与衡山路的转角,处于地块的西北角,此入口相对前两个入口较小,延续着一条沿用衡山路风格的具有法国情调的林荫道。ARTDECO风格区:沿衡山里人行道一侧有较多ARTDECO风格的构筑物,公园通过高低不同的景观墙做艺术修饰处理,成为ARTDECO风格的示范区。林荫大道:此林荫道从天平路入口一直延伸至地块中央,中间设置许多座椅供人们使用(图A-5)。殖民地花园:衡山路一侧保留了一幢较完整的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小红楼,在建筑的东侧创建了规则式的典型的殖民地式的花园空间,用现代化风格强化,以对称的几何图形为主(图A-6)。三期工程占地1.47公顷,范围包括沿宛平路原有一群老上海居民区,面积不大,它在传承和延续一、二期精髓的同时,在整个地块布局上,拆除整理无保留价值的建筑,重新开发其内部功能,突出文化艺术和自然景观的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整个地块布局上首次将儿童游乐场地、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一批群众体育健身场所规划进绿地,使徐家汇公园更趋完美。总的来看,规划在总体上统一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三期工程的有机衔接,妥善处理好分期实施中的矛盾(图A-7,图A-8)。2).参与性研究——现场观察与访谈大致了解徐家汇公园后,先从专业角度结合使用者需求进行自身主观体验,实施观察的时间从2007年7月至8月,历时一个多月,大多选在公园使用高峰时间去体验。一共进行了6次的观察,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注意到不同的方面,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使用者特征:徐家汇公园作为一个较大型的休闲娱乐公园,其使用者群体是多种多样的,出于观察的方便性,我们以年龄来划分群体,分为儿童,青少年,中青年,中老年四类,对他们的活动行为习惯观察统计如下(表A-1):(2)整体景观设计风格:徐家汇公园的定位是一个休闲性的公共空间,公园的布局采用规整与自然相结合的形式,非对称但具有一定的向心性、聚集力,整个设计风格上延续地块原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在细节设计上结合体现殖民时期的多元风格和上海特色,与衡山路目前的风格形成呼应。(3)空间因素:根据上文的介绍,徐家汇公园整体空间较大,但由于将整个地块分解成多个空间交融在一起,因此在尺度比例上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宜人的。公园内最宽的道路是贯穿南北的林荫道为9m,尽端有一两层半的建筑围合,路中树立两排高大的梧桐树也很好的限定了空间,根据上文提到的D/H比,这一空间完全符合1D/H2的要求。公园内最宽敞的空地为东北角椭圆形的入口广场,其宽度平均约为12m,在广场的一端立有一高达8m左右的雕塑来限定此空间的尺度。虽然这里形成全园最宽敞、尺度最大的空地,但却为使用者活动提供了适宜的场所,每天傍晚有许多小朋友在这里练习滚轮(图A-9),每天晚上在这里进行的跳舞活动更是成为徐家汇公园的标志性活动(图A-10)。此外邻近“五人篮球场”也很受年轻人欢迎(图A-11)。在此休闲、休息的人也较多,活动场地布局做到了动静分开布局,总体利用率比较高。活动空间都作了一定程度的围合,以免影响周围环境。(4)绿化:无论是在数量还是配置上都基本令人满意。整个公园的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一眼望去,绿化相当充足。在具体的配置上既注重植物的姿、色、味等效果,又考虑了四季变化与分区特色布置。最受人欢迎的是沿衡山路一侧绿化以悬铃木作为林荫道,不仅在功能上提供了足够的绿荫处,供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驻足休息,同时也使人感觉犹如漫步在上海老街,十分惬意(图A-12,A-13)。(5)水体:公园的一期地块有一河流贯穿东西,整个河流的形状是黄浦江的缩影。河流的源头在地块的东面,源头瀑布层层跌落跳跃而下,随着河流渐渐变宽,湍急的流水变得缓缓流淌,水面上还有几只黑天鹅在游水,河流的尽头是一个规则的水池,建在主入口广场上。除了这条河流外,在东北角的入口也有大型的喷泉,以及衡山路一侧的下沉广场也有平静的水池,总的来说,水景算是公园较大的景观关注点,动静结合,亲近与观赏结合,但水质较差,比较浑浊(图A-14,A-15)。(6)日照:公园位于徐家汇商业区,因此四周都是高楼林立,但并没有影响地块的光照,这是由于整个地块面积较大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夏季也存在遮阳的问题。总的来说,北侧二期部分遮阳较好,拥有成排的高大乔木,而南侧一期地块遮阳效果较差,尤其是站在天桥上,夏季更是曝露在烈日之下。(7)设施、小品:徐家汇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公顷,根据前文的设施种类的评价标准(表A-2),将徐家汇公园结果统计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小卖店和自行车停放处是应该设置却没有设置的设施,徐家汇公园以一些自动售货机代替小卖部,但使用不是很方便,经常出现故障。由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虽然没有提供自行车停放处,但设置了停车场,更符合城市环境需要。在公园所有设施中,休息设施占据最大的比重。数量充足,但有顶的休息设施较少,只有水边几组有顶的亭子,但由于都是玻璃材质,遮阳效果也不好,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很少有人选择这里休息。最受人欢迎的休息设施是位于东西向林荫道中和南北向的带状广场中,但这些设施在雨天也不能使用。娱乐设施比较少,主要就是篮球场和儿童游戏场,篮球场很受欢迎,但小孩的游戏设施在夏季的利用率较低。另外,导向设施清晰明确,服务设施数量较少,勉强满足使用者需要。在徐家汇公园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景观小品是其中的雕塑。最吸引人的便是东北角入口的雕塑喷泉,造型新颖,不落俗套,体现现代感。在公园的其他地方也布置了风格一致的雕塑。此外公园中的卫生设施也较安全、适用,也配备了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图A-16)。(8)建筑物:徐家汇公园一共保留了两处历史建筑,都很引人注目。一个是原大中华橡胶厂的烟囱高30余米,修饰后成为全园的空间主景、标志物,同时作为多条主园路的对景。另一个保留建筑是原中国唱片厂的法式别墅——小红楼,现为一家高档餐厅,位于公园北部,是南北向带状广场的对景。为了与这两建筑风格接近,公园内的其他建筑要与这一历史建筑相适宜,如泵站,变电站,厕所等建筑,在材料和造型上都进行了模仿,达到整体的和谐一致(图A-17)。(9)交通周边交通:除了肇嘉浜路为交通主干道很繁忙喧嚣外,其他三条道路都还比较安静。徐家汇公园的停车场位于公园的地下,其入口位置在肇嘉浜路一侧,出口位置在沿衡山路一侧。在公园周遍的四条道路上都安排了公交车站,同时徐家汇也设有地铁口,因此交通相当发达。从这一点来看其服务的半径应较大,尤其是节假日有许多从较远地方来此休闲的使用者。公园内部的交通:公园道路全部为步行,四通八达,其中有三条穿插整个地块的主干道,一条就是贯穿东西的“观景天桥”长120m,一条是天平路入口延伸的林荫大道,另一条是以历史建筑为轴的贯穿南北的带状广场,它成为联系衡山路和肇嘉浜路的视觉通廊。三条道路交于地块的中心,将整个地块联系起来。整个公园的交通道路体现了立体化原则,地上、地面、地下都得到了应用(图A-18,A-19,A-20)。(10)铺地:供开展活动的大部分场地道路均采用较光滑平整的广场砖,其中,较大、较宽敞空间的铺地注意拼接的图案,采用了放射形的图案,使人们产生向心性,易于人们的聚集。其余只用于步行的公园小道则选用了小块青石砖,高低不平的增加了自然的气息,又解决了周边草地在雨天出现的易滑问题.此外儿童活动场地与篮球场的地面都是塑胶材质防止受伤。观察后,我从专业角度结合使用者需求初步拟定以下几个问题:对徐家汇公园品质大致有何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评价?使用者大致关注什么环境要素?其中何种要素得到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评价?就这些问题一共采访了10名使用者,结果统计如下(表A-3):对公园的总体评价:其中积极评价要多于不满的评价,多数人对整个公园印象较好,认为其品质较高、绿化充足,整个环境幽雅、较吸引人。3.研究设计根据前文探索对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方法,本案例的研究采用这种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模式进行实验与验证。具体的方法技术选择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问卷法进行研究,偏向于量化,其中也包括一小部分质化的开放式的访问问卷.二是利用行为观察、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包括量化与非量化部分,量化部分主要是在详细行为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观察,通过数量得到评价结果,本案例中主要采用工具有行为核查表与行为地图;质化的部分是较灵活的自然的以定性的方式观察和叙述行为内容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在探索性研究阶段进行。整个方法操作选用了多种异质性的量化与非量化的评价技术,具备有效性。但进行以上的操作前,必须进行其首要的基础工作——评价因素集的构建。1).徐家汇公园评价因素集的构建此案例的评价因素集的构建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第三章提出的城市公共空间普遍的评价因素集,同时以此公园的自身特点进行取舍和补充,提出案例的评价因素集(表A-4):2).研究工具准备(1)评价问卷设计在构建评价因素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工具的准备,首先是问卷调查研究。使用者通常会用形容词来评价公共空间,而不是直接打分,而语义差异法具有将形容词转化为数据的解释功能。因此本个案问卷采用SD量表法,从正向到负向分为5等,分别赋值-2,-1,0,1,2。问卷详见附录B:(2)行为测量、观察工具本个案的行为测量法选择的两个观察工具:一是行为核查表,统计行为发生的频次;二是行为地图。①行为核查表设计行为核查表主要观察行为的频数和分类资料(这里按活动类型分类)。记录包括观察时间、天气、活动等,其中活动分为正常性活动和异常性活动
本文标题:徐家汇公园案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2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