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6课多元史观下的抗日战争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从独立抗战到携手反对法西斯材料一从1937年7月战争爆发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中国都是独自进行抗战。它从西方国家那里只得到了同情、道义支持和一些小笔贷款。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滇缅公路运到中国。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抗战初期,中国几乎孤军奋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等国积极援助中国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从独立抗战到携手反对法西斯材料三1941年,美国对英国援助9.99亿美元,次年为43.25亿美元,1943年增到86.25亿美元,全部对英租借占总额的64.65%。即使是对苏联,美国也很慷慨,租借总额112.6亿美元,约占美国租借法案下全部对外援助额的23.2%。相比之下,1941年到1945年,美国援华的租借总额只有8.25亿美元(加上战后援助,一共15.48亿美元,占美国租借外援的3.2%)。问题:材料三又说明了什么?美采取“先欧后亚”的策略,对华援助不占主要地位;出于国家利益。(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蒋夫人身穿黑色的富有魅力的中国旗袍,身材苗条,举止端庄,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声音柔美。”——《华盛顿邮报》“国会议员们被她的优雅风度、妩媚和智慧迷住了……大家惊愕万分……神魂颠倒。”——《生活》杂志“她在战时走来,她的勇敢、智慧、尊严和可爱,赢得全美国的敬佩。”——《纽约前锋论坛报》“蒋夫人的演讲是那一届国会最精彩的,不过其精彩处并不尽在内容,而在于其娇小妩媚的女人魅力和一口畅快流利的英语。”——美国记者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底,洛杉矶市长讲话,欢迎宋美龄到访。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2.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1941年5月27日指出,不断加强的“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计划接近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曾经一向对中国的抗战表示轻视的丘吉尔,也不得不在1942年4月18日写道:“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材料二到1945年日本战败时,向中国战区(包括台湾和越南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投降的日军共128.3万人,这个数目大约相当全部海外日军274.6万人(不包括关东军)的46.7%。《近代史研究》第5期提出:“抗战8年,中国人民生命牺牲多达2000万。”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2014·四川文综·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国外战场时间:1942——1945年原因:目的:战果: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云南境内。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2015·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必要性:日本侵华的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2).可能性国际方面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召开七大,提出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英美: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其在华利益,双方矛盾加深。国内方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高涨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12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8月,改组军队,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未参加长征、留驻根据地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年7月17日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爱国力量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关内人民①工人罢工、募捐;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③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宋庆龄、蔡元培等为反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争取人民民主自由权利而建立的一个进步政治团体,成立于1932年12月29日。)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战争的性质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D.民族主义立场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抗战前修建大量国防工事,重点集中在长江流域;2.以空间换时间,消耗战;3.上海开辟南方战场,日军主力离开华北;4.出兵缅甸,坚持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谢晋元姚子青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1937.8—1937.1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9—1937.11)太原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1938.1—1938.5)徐州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1938.6—1938.11)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40.5—1940.6)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活跃在台儿庄一带的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受命支援抗战。枣庄市台儿庄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李振启考证说,中共特委动员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如今,台儿庄、沂南的不少村口都立有纪念碑,“模范村”“英烈村”,村村都流传着抗战的故事。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这里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送往前线。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2](日军自报伤亡11984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台儿庄战役:合作之战,人民之战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将。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初期,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抗战后期,虽然“消极抗日”,但还是继续抗日,没有向日投降,并组织了如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鼓舞了士气,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原因①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日本准备充足,中国仓促应战。②主观上:指导方针错误,国民政府走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沛县文史资料选辑》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沛县位于江苏徐州)(一)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沛,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二)1941年,国民党沛县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三)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沛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A国民党主要在敌后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用阵地战C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D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战略相持阶段:(1938.
本文标题:抗日战争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3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