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新青岛版五四制(2019年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1-14课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二、教学过程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植物根的作用。2.教师出示卡通图或视频:狂风吹大树和小朋友用力拔草。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4.教师出示灌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猜想。5.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6.学生展示实验设计,教师补充注意事项:只把植物的根全部浸没在水中,想办法防止瓶中水分蒸发。7.学生完成实验,并妥善保管。8.教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三、拓展活动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怎样保护植物根部的。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时怎么保护植物根部的。2.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并做好记录。3.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保护植物。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2.植物的茎教学目标:1.知道茎的特点和运输水分的作用。2.在教师引导下,能做茎的运输水分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茎的作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人们种树、种庄稼并向根部浇水的情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到哪里去了?二、探究过程⊙观察不同植物的茎,有什么发现?(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竹子、玉米等常见形态的茎,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哪部分是茎?茎上长有什么?(2)通过比较:总结几种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2.认识变态茎教师通过出示洋葱、马铃薯、姜、莲藕等植物,引导学生指出它们的茎是哪部分,从而认识茎的其他几种形态。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茎对植物的生有什么作用1.提出问题: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2.引导学生对同题进行猜想与假设。3.设计验证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解剂、观察植物茎的方法;先横切、再纵切,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意安全。观察时,学生可借助放大镜仔相观察剖面。4.记录观察的结果5.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横切面处渗出的小水球与纵切面上看到的“管子”说明什么?植物的哪些部位还应该有这样的“管子”?再解剖各部分进行观察。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7.学生展示示意图,汇报、交流实验现象8.教师利用课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导管,理解植物体内根部、叶部与茎部的导管都是想通的,使学生知道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9.让学生明确:把风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观察。三、拓展活动查阅请料,了解树上的树瘤是怎样形成的。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茎除了具有运编水分的功能,还可能具有什么功能。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2.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树上的树瘤是怎样形成的。3.叶的蒸腾作用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叶的蒸腾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提出问题:走进树林时,会感到空气比较湿润,这是为什么?教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二、活动过程(一)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排出去的?1.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2.做叶的蒸腾作用实验。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师: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分析现象:塑料袋是密封的,内壁上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3.认识叶的气孔。(1)教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操作,观察现象。(3)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感知气孔的存在。(4)教师出示显微镜下某一植物叶的气孔图,认识气孔。(5)学生根据自已的想象,描述植物体内水分是怎样排出去的。4.小结:植物叶的表画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二)叶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走在树林里会感空气会比较凉爽,空气会比较湿润?2.以小组讨论3.学生汇报各自的看法。4.小结:叶的蒸腾作用不仅能降低植物自身的温度,还能促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还能使空气变得凉爽、湿润。三.拓展活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1.教师提出问题:移植物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2.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深入生活调查了解,做到学以致用。4.植物的花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的各部分作用不一样。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解剖桃花,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不同植物的花表现出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不乱采摘植物的花朵。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教师视频展示:多种植物的花。2.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花?同学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3.师生总结: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植物的花。二、活动过程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认识花的构造。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多种花的名称,试着说说它们由哪几部分组成。2教师出示桃花,指导学生观察桃花的结构特点。3.教师指导学生解剖桃花。4.学生交流。汇报活动过程5.教师出示黄瓜花、月季花、白菜花、百合花等多种花(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这些花的结构。6.师生归纳总结:桃花由花尊、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在一朵花中,这四部分齐全的叫作完全花,缺少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叫作不完全花。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1.教师展示百合花、桃花等,指导学生观察它们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2.学生交流、汇报3.教师出示蜜蜂、蜂鸟给花传粉,玉米花随风飘摇的视频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这些花有什么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传播花粉的。4.师生总结:有些植物依靠昆虫传播花粉,有些植物依靠风传播花粉三、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授粉的相关知识。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授粉的相关知识。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人工授粉。3.教师提醒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5.植物的果实教学目标:1.知道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植物果实的外部特征有利于其种子的传播。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细致认真地观察果实并找到果实的共同特点。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不同植物的果实表现出探究兴趣。4.能逐渐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1.教师视频展示:多种植物的果实。2.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果实?同学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3.师生总结,教师导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植物的果实。二、活动过程观察果实,有什么发现?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各种果实的名称,试着分别说出它们由哪几部分组成。2教师出示瓜、桃子等果实,指导学生观察。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解剖后的桃、黄瓜、西红柿等果实。4.学生交流、汇报5.师生归纳总结:植物的果实大多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6.教师出示影像资料,带领学生辨别生活中的蔬菜、水果等是否是果实。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种子的传播。1.教师出示苍耳、豌豆、蒲公英等实物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并思考它们的种子传播的方式。2.学生交流、汇报。3.教师提问: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还有哪些?4.师生总结:果实的特征有利于自身种子的传播三、拓展活动观察周围某一植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形成过程,做好观察记录。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观察周围某一植物从开花到果实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成熟的过程。2.教师提醒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3.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4.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用小活动引入新课:让学生把木块、石块、水、空气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二、探究活动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1.出示木块、石块、牛奶、墨水、空气等物体,提出问题:观察这些物体,找出它们特点,再把它们分类。该如何分?分类一局是什么?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分类等探究活动。3.引导学生交流。4.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像水、牛奶、醋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像石头、木块、螺母这样的物体属于固体;像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气体。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1.提出同题:木块属于国体,牛奶属于液体,空气属于气体。它们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说出来,或着画出来。2学生分组现察,填表观察记录表(示例)物体观察到的形状(写出来或画出来)形状是否可以变化结论石块木块牛奶水空气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3.学生分组交流4.教师评价,总结:石块等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方形的、椭圆形的,长条形的,不容易变化。但是,水、空气却不是这样。水和空气的形状是如何变化的呢?5.学生分组探究,交流研究的结果6.总结:水的形状会根据容器的形状变化,例如:小河中流动的水,会根据地势,河床宽窄改变形状。空气也随着盛装的容器变化而变化形状,如果飘散到空中,就会根本看不到具体的形状。根据这些观察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三、拓展活动了解生活中人们是如何确定墙上的两个点是在一个水平面的。1.提出同题:要确定墙上两个点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需要用到我们学到的知识点是:液体表面会保持水平。我们就用这个原理来解决问题。应该如何做呢?2.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交流
本文标题:新青岛版五四制(2019年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1-14课教案(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5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