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关于“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探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继承传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目的也很清楚:“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现对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进行初步探究。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实践自主激励单一多元】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界定概念的界定: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炼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态和方式,突破了课内课外、科内科外、书内书外、校内校外的隔阂与界限,通过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内容整合,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块,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课程整合的核心来自学科,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又关注社会,关注儿童的经验。它吸收历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学习方式、课程形态与课程构造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我体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前提,形成语文素养,最终达到人格的健全发展。21.形式:活动性。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征。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2.内容:语言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不同于一般的活动课,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和对象。这是由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决定的。要注意把语文活动课和一般活动课区别开来,强化语文活动课语言文字训练功能。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圳练,这是语文活动课的主线。3.主体:学生。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所替代不了的,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在活动课中大多数活动应由学生自愿参加,自己选择内容形式,自己组织,独立完成。4.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活动本身只是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要发挥活动的多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有实效。三、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效性之抓“四性”1、突出整合性。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就涵盖了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是各学科的有利整合,它要从课文的内涵出发去挖掘课外知识性强的内容。如小学语文第七册有一组课文安排了一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调查,收集有关动物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资料再趁此机会开展了动物过冬知识竞赛、看《人与自然》、编人和动物童话故事等关于动物的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对这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看课外书籍、上网、调查等多种形式查找资料;以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交流汇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趣闻,头头是道地编写故事,画说唱跳,热烈地交流,学生在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确确实3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放,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2、重视实践性就学科而言,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学生的语文知识事实上有很大一步份要运用于实践,并借助实践的平台来提升素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如针对家乡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们的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优特产等,写出调查报告,并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采用画画、制作电子小报、当导游、当记者、举办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学习的成果。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3、体现自主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探索大自然》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个主题内容,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我力求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手、动脑,例如课前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解说词等。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和实践活动,有的小组进行天气的观察,分析大自然风雨雷电,冰雪霜露;有的小组专门捕捉身边的小动物,成立了“小动物研究学会”,寻找大自然中动物之间的食物链,了解生态平衡;更有小组以主人4翁的身份,突发奇想,从本县的木制玩具出发,调查木制玩具的发展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分析人类的生产同破坏大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等等,学生围绕主题出谋献策,纷纷说出自己想要探究的内容。还纷纷表态要当“环保小卫士”,向家长、向社区甚至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呼吁环保。就这样,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本走向了自然的大课堂,去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是他们的引导者、协助者。4、发挥激励性传统的教育评价中,侧重成绩评定的单面性,教师在评价中充当着权威性的角色,教师的个人看法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激励性。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喜悦,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在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同时,还注意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三、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效性之“三变”1、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语文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永远是活动的主体。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从而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态度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可采取以下方式变学生参与活动被动型为主动型,增强活动实效。A、主题讨论法。确立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广泛的研讨、辩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研讨和辩论中思想产生5碰撞,情感产生共鸣,深化认识,形成鲜明印象,拓展知识点,开发思维,从而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快速形成。B、情境设计法。设计一个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如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搜集、运用资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改变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C、社会调查法。布置一个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有组织、有目的、有实效地开展,激发学生地兴趣,让学生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汲取更多书本直观所不易觉察地内容和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见闻。此外,还可以通过关注热点问题法、搜集资料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从而增强活动实效。2、变活动单一为多元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不能孤立地成为活动的载体,要求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从单一的个体到多元化的活动。因为任何活动过程都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主动进入到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激发其兴趣,才能提高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我们可以举办诸如以下类型的活动,尽一切可能实现活动形式多元化,增强活动实效。(1)、比赛型。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如,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儿歌童谣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等。(2)、团队型。创办校园社团,组成各种兴趣小组,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教学内容。如,小小文学社、手抄报兴趣小组、朗诵小组、阅读角等。(3)、研究型。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在知识的扩充、思想的碰撞中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求同存异,发展思维,增加人文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综合能力。(4)、体验型。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6相互讨论,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在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拓展课内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形成综合能力。3、变活动封闭为开放语文实践活动必须成为开放的活动,而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实践活动的阵地必须从校内拓展延伸到校外,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基地。(1)、发挥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传承性。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学习成果展示台、电影院以及报纸、杂志、电视大众传媒等传统语文实践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及延伸、拓展、提高、升华。(2)、更大范围拓宽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如,烈士林园、博物馆、名人宗庙、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工厂、社区、车间、机关社团,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山林农场、果园大棚,面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了解新气象,开阔视野,积累素材,从而形成综合能力。最后,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与形式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不能照搬照抄,一概而论,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不断丰富有自己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形式更多样,成效更显著!参考文献:1、《语文新课程实施标准》2、中教网“语文活动课程”文章节选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200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学科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6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