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32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一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考点二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内容索引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基础梳理地理条件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北地区特点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地位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自然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有利雨热同期不利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地理要素与农业发展——气候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QQ:1476360113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西部高原周围山地环绕农业生产类型:多种经营平原—种植业山地、丘陵—林牧业高原—畜牧业地理要素与农业发展—地形黑土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地理要素与农业发展—水土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发达的交通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化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农业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辽河、松花江流域,东部河谷地带普遍,由南向北减少由南向北增加积温降水林业和特产区林业和特产区兴安落叶松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鹿茸、人参长白山苹果梨延边柞蚕茧辽东丘陵苹果辽南积温降水畜牧业区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呼伦贝尔松嫩平原西部畜牧业区积温降水舍饲养畜业广大农区/猪、鸡、牛、奶、乳制品积温降水基础自测读下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答案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我国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答案解析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解析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答案解析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解析5.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城市月份气候指标甲乙1月7月1月7月气温(℃)-27.319.4-19.722.7降水量(mm)3.690.84.3176.5答案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为46.7℃,年降水量少,约为280毫米;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为42.4℃,年降水量大,约为420毫米。(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个更强?请用数据加以说明。城市月份气候指标甲乙1月7月1月7月气温(℃)-27.319.4-19.722.7降水量(mm)3.690.84.3176.5答案答案(2)下列四图中表示乙城市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答案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与乙城市相当。(3)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答案答案大兴安岭。(4)据图文信息判断C山脉的名称。答案答案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5)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答案命题探究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Ⅰ,36(1)(2)2016·全国文综Ⅱ,1~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372014·安徽文综,342014·重庆文综,3~42014·四川文综,13(2)(3)2014·福建文综,37(1)~(3)以某一典型农业区域或某类农作物为背景,通过文字材料和区域图提供信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区域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及农业条件的变化。该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较高,难度中等。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解析答案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答案(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解析答案(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答案(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解析答案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答案(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解析答案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答案(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解析答案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答案(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解析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考向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解析答案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答案(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区域农业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或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分析、回答考向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时空差异比较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考向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时空差异比较解析答案3.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考向A.①B.②C.③D.④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时空差异比较解析答案4.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考向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时空差异比较解析答案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5~6题。5.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考向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时空差异比较解析答案6.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区域农业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差异或区位条件变化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分析、回答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梳理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QQ:1476360113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特点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原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林地草地林、草地比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方向与重点山区农业发展方向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结合退耕,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建设人工草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a.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c.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a.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b.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基础自测“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2题。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答案解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着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解析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解析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向国际和国内市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6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