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从自然辩证法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1、生态文明的内涵虽然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存在差异,但是仍能总结出部分共识:第一,生态文明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今所进行的实践反思和理论应答,人类希望能通过一种文明建设活动来解决在工业文明中所面临的困境,而生态文明正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又一种新的形态;第二,生态文明主要由物质、精祌和制度性的内容所构成,其中物质性的内容包括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改造,精神性的内容包括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对应的文化成果和精祌成果,至于制度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能有效调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政策和法规;第三,生态文明更强调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自觉性,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为手段,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完成这个课题我们主要面临一下几个挑战:第一,人口压力巨大。一方面,尽管建国初期就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使我国人口每年急剧增长。并且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失独老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在我国,许多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已无关,只需要政府努力就行,而且简单地认为环保就是注重卫生。第二,错误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挑战。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走过一条起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到受制于自然的道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趋于紧张。尤其是近几百年来,一些错误的生态价值观的引导,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这便也是导致近代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第三,生态破坏严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但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关注不够,生态环境受到遭到极大破坏,严重影响着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还在恶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第四,自然环境的污染。随着我国大规模突进工业化,工业和生活垃圾、废水排放总量,以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规模都是非常巨大的,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3、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自然辩证法告诉人类应该以辩证的思维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的过程,所以,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在自然面前将保持一种理智的谦卑态度。”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是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准则,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自然辩证法与我国实际结合,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转变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长期以来,在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中一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的对象,最典型的是所谓“人定胜天”。如果我们仍以对立的方式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必将危及自然和人类的协调关系。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应当是人与自然能达到一种平等、友善、共存的关系,人类不仅得承认自然界的外在价值,同时也得承认其自身价值,也就是自然界对生命维持系统的价值,生命和自然界持续生存的价值。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却是消极的阻碍作用,在工业时代,人类正是由于错误的生态观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恶化,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正确的价值观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导向,人类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民主法制建设。我国学者俞可平曾说过“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民主,就是让全体人民都能充分地参与到决策的过程当中,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对政府的决策进行控制。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与民主相结合,在民主的框架内公众可以表达对生态问题的态度,并且参与其中,从而影响政府的决策。只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循环经济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以及大力加强我国执法体系的建设,我国才能在有法可依的支持下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同时,还应当完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因为法律具有强制性,只有以法律的明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国情,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立足,合理组建好组织机构,同时要明晰相关组织机构的权利、义务以及违法犯罪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形式规定下来,才能杜绝对资源的肆意开发,进而保护环境。具体在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国情,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立足,合理组建好组织机构,同时要明晰相关组织机构的权利、义务以及违法犯罪后所应承担的责任。第三,尽快完善各种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同时还要探索多元参与机制,实现一种良性的互动。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所以就必须重视公民的参与。首先,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和举办一些全民的生态科普活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保护的舆论导向和点燃全民的参与热情,在无形中提高全体公民的环保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在一些健康的社会团体中,通过多元参与、对话、交流,形成一种条例大多数人利益的共识和决策。这种多元参与机制才会使得人类更好地认识到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第四,建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与废物”的旧观念。采用经济、文化、资源、人居环境和人的素质等综合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民素质的提高都包括在发展概念中,以引导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五,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人类要改变过去那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本文标题:从自然辩证法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7169 .html